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IL-4 以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郾7 细胞、稳定表达GFP-Aire 的RAW264.7 细胞(A33-3) 细胞和稳定表达GFP 的RAW264.7 细胞(C1-6),使其向M1(LPS)、M2a(IL-4)和M2b(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型巨噬细胞极化。通过Real-time PCR 检测各组细胞中M1 型巨噬细胞特征分子IL-1、iNOS 和IL-6,M2a 型特征分子Arg-1 和M2b 型特征分子IL-10 的表达水平,研究Aire 对各种类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LPS 在0.5 g/ ml 浓度时,RAW264.7 细胞中M1 型巨噬细胞产物IL-1 、iNOS和IL-6 基因表达量最高;而IL-4 以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的刺激作用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都在浓度最高时RAW264.7 细胞中Arg1(M2a)和IL-10(M2b)基因表达量最高。LPS 刺激后,A33-3 细胞中IL-1 和iNOS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1-6 细胞,IL-6 则相反;IL-4 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后,A33-3 细胞中Arg1 和IL-10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1-6 细胞。结论:Aire 可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1 极化,同时抑制其向M2a 和M2b 极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BTK抑制剂GDC-085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对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d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损伤的缓解作用并揭示其相关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BTK抑制剂GDC-0853(20、50、100μmol/L)干预LPS+IFNγ诱导RAW264.7小鼠M0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记物CD86与M2型标记物CD206的表达频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D86、iNOS蛋白表达以及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UUO组、UUO+BTK抑制剂GDC-0853(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20 mg/kg、50 mg/kg、100 mg/kg GDC-0853灌胃预处理3 d,UUO术后再处理7 d后取小鼠肾组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阳性表达。结果与LPS+IFNγ组比较,不同浓度BTK抑制剂GDC-0853干预后,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86百分比下降而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百分比上升,TNF-α、IL-6、IL-23、iNOS mRNA表达水平以及CD86、iNOS、TLR4、p-IκBα、p-P65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TK抑制剂GDC-0853处理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较UUO组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同时,iNOS阳性表达较UUO组也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TK抑制剂GDC-0853可改善小鼠UUO的肾损伤,可能是通过介导TLR4/NF-κB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M1的极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过表达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LPS+IFN-γ与IL-4定向诱导其M1与M2型极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IRT1和M1型标志物iNOS、CD86与M2型标志物Arg1、Mcr1蛋白表达。转染过表达SIRT1的质粒,RT-PCR检测转染效率,LPS诱导脓毒症ALI体外细胞模型,并分为4组:LPS组、LPS+pcDNA3.1-SIRT1组、LPS+pcDNA3.1-NC组和Control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iNOS、CD86与Arg1、Mcr1和自噬标志物LC3B-Ⅱ/Ⅰ、Beclin1与p62及SIRT1/FOXO1信号通路SIRT1、FOXO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LC3B荧光表达。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术构建脓毒症ALI小鼠模型,通过慢病毒在小鼠体内过表达SIRT1,并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CLP组、CLP+LV-NC组、CLP+LV-SIRT1组,RT-PCR、HE染色、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佛波酯诱导人THP-1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IFN-γ/LPS刺激诱导M1型极化,IL-4刺激诱导M2型极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ALAT1的表达。si RNA干扰巨噬细胞MALAT1表达,加入IL-4继续诱导M2型极化,RT-q PCR检测极化相关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IL-12、CCL22、IL-10的水平。si RNA干扰M2型巨噬细胞MALAT1表达,研究其对M2极化表型的影响。结果 MALAT1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M1向M2极化改变MALAT1表达升高,而M2向M1极化改变MALAT1表达降低。MALAT1干扰后,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升高,CCL22、IL-10分泌降低;CXCL10、CXCL11、HLA-DR表达升高,CCL17、CCL18、CD163表达降低。M2型巨噬细胞MALAT1干扰后,TNF-α、IL-12分泌升高,CCL22、IL-10分泌降低。结论 MALAT1参与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干扰MALAT1表达有效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M1型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能否促进脂多糖(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株,分为LPS组和LPS+NT-3组。用脂多糖(100 ng/ml)刺激12h后,撤掉LPS培养基,冲洗,分别加入基础培养基和含有NT-3(40 ng/ml)的基础培养基,培养24 h后,全部置换成基础培养基培养24 h,收集上清与细胞。固定后的细胞分别做CD68/CCR7(M1型细胞标记物)、CD68/CD206(M2型细胞标记物)、CD68/Trk C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LP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表达NT-3的受体Trk C。LPS组可观察到较多的M1型细胞和较少的M2型细胞。LPS+NT-3组可观察到M1型细胞数减少,而M2型细胞数增多。与LPS组比较,LPS+NT-3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同时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1)。ELISA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PS+NT-3组上清中TNF-α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IL-10的水平相对升高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NT-3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可能通过与其受体Trk C结合发挥作用,进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李红  李雅慧 《解剖学杂志》2021,44(5):382-388
目的:观察体外嗜酸性粒细胞(Eos)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以及体内注射嗜酸性粒细胞对脂多糖(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在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或不存 在的情况下,将细胞暴露于脂多糖和干扰素-γ(IFN-γ)以模拟ALI,采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促 炎及抗炎因子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的表达;将 PPARγ siRNA(si-PPARγ)转染小鼠巨噬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的极化情况;Balb/c 小鼠随机分为 对照组、ALI 组和ALI+Eos 组,ALI 组为通过气管内注射LPS 诱导ALI,ALI+Eos 组给予尾静脉注射嗜酸性粒细 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监测动物7 d 的存活情况。在LPS 注射后3 h 和24 h 处死动物,通过组织学评估 左肺损伤程度,荧光定量PCR 检测右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右肺组织PPARγ 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206 的百分比。结果:与嗜酸性 粒细胞共培养后,用LPS+IFN-γ 刺激巨噬细胞,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 mRNA水平 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而IL-10 mRNA 水平和PPARγ 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巨噬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共培养后, 其iNOS 表达增加和重组人精氨酸酶1(Arg1)表达减少,呈剂量依赖性逆转。转染si-PPARγ 抑制了嗜酸性粒细 胞促进巨噬细胞向M2表型分化的作用。静脉注射嗜酸性粒细胞显著提高了ALI 小鼠的存活率,且显著改善小鼠 的肺组织损伤,降低肺组织IL-6 和TNF-α mRNA水平,增加IL-10 mRNA 水平和PPARγ 活性。此外,嗜酸性粒 细胞干预增加了肺泡巨噬细胞CD206 的百分比,而iNOS 的百分比明显降低。结论:嗜酸性粒细胞通过促进巨噬 细胞M2型极化改善LPS 诱导的ALI。  相似文献   

7.
罗进芳  刘明  杨虹  钱海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12):2566-2570+2576
目的:研究川续断皂苷Ⅵ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川续断皂苷Ⅵ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检测脂多糖(LPS)诱导状态下RAW264.7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的分泌量;Griess法检测LPS诱导状态下RAW264.7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6、精氨酸酶-1(Arg-1)、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2(SOCS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p65蛋白表达。结果: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川续断皂苷Ⅵ抑制TNF-α、IL-6、iNOS和p-p65蛋白或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增加HO-1基因表达。川续断皂苷Ⅵ能抑制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分泌的NO。川续断皂苷Ⅵ增加IL-4诱导下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和SOCS2基因表达。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可以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同时促进其向M2型极化,可通过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发挥其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对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相关的免疫分子的影响。探讨α-MSH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LPS或α-MSH PL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以Griess试剂测定NO,采用D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NOS,采用MTT法检测IL-1和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IL-6,细胞膜表面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用FACS进行分析。结果 RAW264.7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NO、IL-1、IL-6和TNF-α显著增多,iNOS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表面MHC Ⅱ、CD14、CD40、CD54、CD80和CD86分子表达水平增高;若在LPS刺激的同时给予α-MSH,能够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L-1、IL-6和TNF-α,使iNOS活性及表达MHCⅡ、CD14、CD40、CD54、CD86分子降低,但CD80分子降低不明显。结论 α-MSH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iNOS、前炎性细胞因子及表达膜表面免疫相关分子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极化与焦亡的关系。方法: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分为3组:M0组、M1组和M2组,M1组予以LPS和IFN-γ诱导,M2组予以IL-4和IL-13诱导,M0组予以等量PBS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及焦亡,PI染色观察焦亡细胞定性,LDH检测细胞活性,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18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到极化后M1与M0、M2巨噬细胞形态差异显著;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巨噬细胞特异性分子结果证明诱导极化成功;与M0相比,M1、M2组炎症因子IL-1β、IL-18水平均升高(P<0.05);M1组PI染色阳性率高于M0和M2组;与M0和M2相比,M1型巨噬细胞活化的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结论:LPS+IFN-γ和IL-4+IL-13可分别成功诱导M0型巨噬细胞向M1和M2型极化,且极化后的M1型巨噬细胞形态与M0、M2型差异显著;M0、M1和M2型巨噬细胞均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SP)对抗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和铁死亡,以明确SP是否存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提纯和鉴定SP,建立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SP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指标CD80、CD163、IL-6、IL-10、精氨酸-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含量。为了解巨噬细胞铁死亡情况,以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含量,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4(GPX4)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SP,并鉴定其不属于呋喃糖。高浓度SP对巨噬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并对LPS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SP能使RAW264.7细胞向M2极化,并且能拮抗LPS诱导的M1极化。LPS可诱导巨噬细胞内ROS显著增加,SP则可使其ROS水平显著降低。LPS诱导巨噬细胞的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高浓度的SP能显著上调其表达(P均<0.05)。结论:SP诱导巨噬细胞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诱导构建M1型巨噬细胞模型研究猪苓多糖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 mRNA的表达影响,探讨猪苓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模型组、猪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浓度分别为200μg/mL、100μg/mL、50μg/mL。用IFN-γ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指标CD16/CD32、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IL-10、iNOS、TNF-α、TGF-β的mRNA表达,观察不同剂量猪苓多糖对M1型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FN-γ的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化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16/CD32、CD86的表达明显升高。100μg/mL猪苓多糖组在3、6、9、12、24 h,IL-1β、iNOS、IL-10、TGF-β、TNF-α的mRNA表达升高,不同剂量猪苓多糖给药6 h后各因子的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IFN-γ单独作用于巨噬细胞,可以有效的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猪苓多糖促进M1型巨噬细胞IL-1β、iNOS、IL-10、TNF-α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RF1对M1巨噬细胞极化及M1介导的抗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单核细胞U937来源M1巨噬细胞模型(U937-M1),将细胞分为4组:用PMA诱导的未活化巨噬细胞组(M0),用PMA,IFN-γ和LPS处理的M1型巨噬细胞组(M1),用siRNA干扰IRF1的M1型巨噬细胞组(si IRF1)以及阴性干扰的M1型巨噬细胞组(si 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特异表面标志物CD86/CD206的表达;q PCR检测M1/M2相关基因(IL-12p35,IL-12p40,IL-23p19,IL-6,TNF-α/IL-10)及IFNB1的表达;ELISA检测IL-12p70,IL-10及IFN-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RF1及IRF5的表达;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 G2及SMMC-7721增殖和凋亡。结果与U937-M1组相比,干扰IRF的M1组CD86表达降低,但CD206升高(P0.05);mRNA水平上,IL-12p35,IL-12p40,IL-23p19,IL-6,TNF-α以及IFNB1表达降低,但IL-10表达增高(P0.01);蛋白水平上,IL-12p70,IFN-β及IRF5表达降低,但IL-10表达增高(P0.05)。IRF1干扰后,M1巨噬细胞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P0.05)。结论干扰IRF1后,M1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受损,甚至部分向M2型转变;其抗肿瘤效应转变为促肿瘤效应;且IRF1可能参与调节IFN-β与IRF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探讨MTB Hsp16.3通过TLR4对小鼠M1型巨噬细胞的作用。从BALB/c小鼠胫腓骨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经IFN-γ诱导得到M1型巨噬细胞,MTB Hsp16.3与M1型巨噬细胞共培养,qRT-PCR和ELISA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siRNA-TLR4和PMB抑制M1型巨噬细胞,qRT-PCR和ELISA检测IL-10、Arg1、iNOS、TGF-β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APK-NF-κB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MTB Hsp16.3作用后的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IL-10、TGF-β及Arg1mRNA在各时间点均升高,M1型细胞因子TNF-α、iNOS表达水平降低。抑制TLR4后,IL-10、Arg1及TGF-β水平降低,TNF-α、iNOS、IL-6表达水平升高,MAPK-NF-κB信号途径被抑制。由此MTB Hsp16.3可能通过TLR4促进小鼠M1型巨噬细胞发生M2样转化。  相似文献   

16.
M1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M1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评价各鉴定巨噬细胞类型的表型指标及其意义。按常规方法以IFN-γ及LPS将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诱导成M1型巨噬细胞,以IL-4诱导出M2型巨噬细胞。分别以RT-PCR和酶活性定量方法检测精氨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和活性;以ELISA检测IL-12和IL-10的分泌;以FACS检测巨噬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M1型巨噬细胞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和活性水平较未刺激组明显升高,IL-12产生显著增加,CD16/32表达上调;而M2型巨噬细胞I型精氨酸酶(arginase 1,Arg-1)的表达水平和酶活性较未刺激巨噬细胞显著提高,IL-10分泌轻度增加,并且表达高水平的CD206和DECTIN-1。表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N-OS表达和活性、IL-12的分泌和膜蛋白CD16/32可用于鉴定M1型巨噬细胞,而Arg-1、CD206和DECTIN-1是鉴定M2型巨噬细胞较为理想的表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集2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AD4和Arg-1表达水平。采用PMA/LPS和PMA/IL-4极化THP-1细胞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过程中加入NETs共孵育,qRT-PCR检测巨噬细胞iNOS、IL-6、TNF-α、Arg-1、IL-10和TGF-β表达水平。将各组M2型巨噬细胞与A549细胞共孵育,CCK8检测A549细胞增殖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VEGF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患者肿瘤组织PAD4和Arg-1表达水平升高。在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加入NETs后巨噬细胞iNOS、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Arg-1、IL-10、TGF-β表达水平升高。在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加入NETs后巨噬细胞Arg-1、IL-10、TGF-β表达水平升高。与Control组比较,M2组A549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和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接蛋白43(Cx4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小鼠RAW264. 7单核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影响。方法将RAW264. 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和Cx43特异性阻断剂Gap26预处理组,其中AngⅡ处理组给予10~(-6)mol/L AngⅡ作用12 h,Gap26预处理组先给予10~(-5)mol/L Gap26预处理30 min,再给予10~(-6)mol/L AngⅡ作用12 h。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标志分子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上Cx43、CD86、iNOS的蛋白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CD86、iNOS表达和共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处理组CD86、iNOS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AngⅡ处理组相比,Gap26预处理后CD86、iNOS及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CD86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iNOS则在全细胞均有表达。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Cx43特异性阻断剂Gap26对AngⅡ诱导的M1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树莓花青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生成的影响,进而了解C3G调控BMDM极化的机制。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用10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为BMDM。将诱导成功的BMDM分为两组,一组BMDM经C3G预处理12 h,再与1μg/ml脂多糖(LPS)共处理12 h;另一组BMDM经C3G和20 ng/ml IL-4共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3G对BMDM细胞活性的影响,q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BMDM促炎细胞介质IL-6、IL-1β、TNF-α、MCP-1、i NOS和抑炎细胞介质IL-10、Arg-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5、10、15、20、25和30μg/ml的C3G对BMDM细胞活力无明显可见的影响,qRT-PCR和ELISA分析结果显示1μg/ml LPS显著上调BMDM促炎细胞介质的表达,20 ng/ml IL-4显著上调BMDM抑炎细胞介质的表达; 5、10和20μg/ml C3G处理既可明显降低LPS刺激的BMDM促炎细胞介质表达,也可增强IL-4刺激的BMDM抑炎细胞介质表达。结论:C3G通过下调巨噬细胞促炎细胞介质表达和上调巨噬细胞抑炎细胞介质表达,调控BMDM极化,并影响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N-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N-acetylated proline-glycine-proline, N-Ac-PGP)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COPD患者痰液中N-Ac-PGP和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使用佛波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诱导使之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然后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N-Ac-PGP诱导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CD45、CD8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用ELISA检测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