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童装装饰民族化的原因,并分析传统元素、现代时尚元素与服装设计的相关性,旨在研究传统文化元素在童装文化设计上的创新设计方法,以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及审美情趣为基础,根据图案装饰细节进行孕婴童装艺术设计,最终实现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归纳现代孕婴童装设计新方法与新思路,为设计师提供能够将父母对孩子的感情融于现代童装且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凝聚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更是屡见不鲜、经久不衰,深受国内外设计师的喜爱。在多元化的今天,男装设计已经成为服装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风景,而中国传统元素作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被国内外男装设计师广泛运用。本文以当代男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的造型、色彩、图案、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汲取其中精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男装设计完美融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于文化内涵的现代服装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元素被广泛运用,既可以使服装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得以提神,又能彰显民族特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元素对中国现代服装设计的现实意义出发,对中国传统的图案、色彩和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上的应用方式,以期开发中国风的传统元素服装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剖析了生肖图案和装饰工艺,从各类生肖传说、动物图案和生肖纹样中提取十二生肖特色元素,对所提取到的元素进行趣味化再设计,并运用拼接、印花和辅料装饰等各种装饰工艺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使传统的生肖图案与现代的趣味童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魅力,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傅家怡 《纺织报告》2020,(2):100-101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服装也必然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对传统民族服饰的研究设计与创新,是对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动力,将传统民族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将彝族传统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注重再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通过设计作品将传统与潮流、时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童装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成人设计手法,人们对童装的观念开始改变,已不再停留在卡通造型、可爱等传统的印象中了,童装的设计元素正逐步趋于成人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精神水平的日益提高,衣服御寒等基本性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将更多现代化元素和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已经成为服装设计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汉服是我国的传统服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汉服风貌运用到自己的服装设计中。介绍了汉服风貌,分析汉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并揭示从汉服风貌观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童装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成人设计手法,人们对童装的观念开始改变,已不再停留在卡通造型、可爱等传统的印象中了,童装的设计元素正逐步趋于成人化。  相似文献   

9.
成人化童装流行元素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岩桂 《广西纺织科技》2007,36(4):49-50,19
在现代童装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成人设计手法,人们对童装的观念开始改变,已不再停留在卡通造型、可爱等传统的印象中了,童装的设计元素正逐步趋于成人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服装设计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加强。中国传统作为我国的文化自信,将其应用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不仅能够丰富服装的样式和结构,更会为服装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还不算完善,必须进一步加强其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应用。文章就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于现代时尚设计来说,它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并融合了更多的设计元素。此外,中国传统艺术的运用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提升了时尚设计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强化了服装设计的整体美,给大多数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新体验。在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传统的服装设计理念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发展的中心,这才能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与艺术价值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此,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旨在为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儿童服装设计与装饰元素相结合为研究主题,针对当前儿童服装市场现状下的服装风格差异性的问题,运用童装设计中的装饰元素审美特征概念研究的方法,发现目前儿童服装设计中的风格内容和发展方向的定位呈稳步升级的态势。指出国内儿童服装品牌要从童装设计流行趋势中设计其装饰元素。还从童装市场现状、童装品牌风格和流行趋势等方面总结了儿童服装中装饰元素风格的应用,为我国童装市场的发展方向提供构思和设计参考,并结合当下童装设计进行传承发展,以提高童装品牌的竞争力。指出儿童的服装设计应该更全面的适应当下消费者的需要和市场流行趋势的变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童装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不可忽略的。文章针对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及其在童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可行性探究,探讨如何将传统手工艺更好地融入到童装设计中去,将传统手工艺与实际应用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同时对我国传统手工艺在童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童装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各类国际服装设计周、设计论坛和评奖渐多,这是中国服装设计界与世界连接,设计观念与国际同步的积极表现。传统文化元素是让时装身价倍增的杀手锏。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价值以及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旨在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一些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市场为导向的儿童服装产业开始对童装设计风格进行调整,以满足80后为人父母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备受瞩目,在现代的童装设计中迎合了时代审美。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一方面使童装发挥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开辟了童装创新新思路。针对现代童装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运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内涵的沉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艺术价值很高,在服装设计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设计师们将其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再造传统元素,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既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能充分展现出作品的文化性与艺术性。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元素的价值表现,阐明了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李明昱 《印染》2020,(1):I0037-I0038
近年来,各式各样国际时装周、时装设计论坛等时尚盛会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服装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如今,越来越多服装设计师提高了对传统符号元素的关注度。传统符号元素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并汇聚传统审美情趣的视觉元素,因而在服装设计应用中,不能对各种符号元素进行简单的复制叠加,而应当提炼传统符号元素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打破陈规开展改革创新。基于此,本文结合《服装艺术设计》一书,对传统符号元素在服装艺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季姣姣  王晨露 《西部皮革》2020,(3):52-52,59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载体相结合,服装是视觉传达最常见的载体。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国茶文化元素特色出现在服装设计中,它们试图在提取茶文化之中的茶情、茶韵、茶义元素的同时,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能够让中国茶文化跟上时代的发展,并将中华民族的元素融合到服装设计之中,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向世人展现中国茶文化的风采。在这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不少的困难,本文从观察现有的中国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寻找未来服装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历史悠久,在二孩时代将汉服元素经过新的规划与流程设计融合在童装设计中焕发光彩,成为中国特色童装设计文化底蕴的素材。本文描述二孩时代汉服童装设计的特点与新趋势,汉服元素融入童装款式、色彩、图案设计中有照搬传统的不变、简化设计的应变、结合现代设计的识辨三种分层设计,这样融入方式更具有实战性,有利于现代童装设计吸纳传统文化,满足消费者对汉服风格童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装设计越来越注重对时尚元素的追求,但这并非意味着对传统元素完全摒弃。近年来,众多服装设计中均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尝试通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服装设计内涵得到深化,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服装设计的影响力。然而,真正意义上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而取得成功的服装设计却较少,鲜有极具传统文化特征的服装设计进入大众视野。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设计人员在服装设计中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然而却难以赢得大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