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兰州西站外立面屋盖采用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结构,该工程钢结构跨度大,对杆件加工精度和高空各组件拼装精确定位要求高,低温条件下对桁架焊接质量要求高。采用大跨度"几"字形屋面钢桁架散拼高空安装施工工法,解决了大跨度钢桁架高空拼装作业的问题,现场屋盖钢结构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均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主入口钢结构采用"拱桁架与空间多曲面鼓节点方管网壳的组合屋盖"体系,屋盖边界支撑在混凝土基座之上,中间各榀桁架支撑在代替柱子的倾斜分离式钢拱之上,形成无柱的空间结构。施工时桁架及钢拱采用自两端分段吊装,中间段合龙;屋面网壳采用高空分块吊装的技术。根据MIDAS模拟计算确定临时支撑点及卸载方案,解决了此类结构的施工难题,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州火车站钢屋盖为198 m大跨度钢结构,受施工条件限制,为满足工期需要,在二层楼面结构未完成前同时施工、安装大体量钢构件,为避免相互干扰太大,采用"单榀钢桁架就地拼装,分段吊装,高空组装后累积滑移"的安装施工工艺。安装实践表明,该种施工工艺适用于周边条件受限的大跨度钢结构的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4.
上海虹桥动车所四线检查库工程屋盖为大跨度钢结构。其主要构件超重、超长,主桁架跨度大、高度高,运输及吊装难度大。钢屋架采用现场拼装、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施工,屋面钢管桁架又分为主桁架和平行弦桁架,详细介绍了其运输、制作、拼装和吊装工艺。同时对其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放线、测量定位的控制,指出了测量控制的难点和质量控制措施。结合现场条件,对钢结构施工进行总体部署,通过一系列施工及管理措施,使得各部分细致的施工工艺充分发挥,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5.
苏州站改造工程站房屋盖为大跨度菱形管桁架结构,最大跨度为132 m,采用国内先进的累积液压顶推滑移法安装,有效地解决了场地狭小、施工周期短、构件自重大、安装精度高等不利因素。介绍了滑移原理及特点、滑移施工工艺流程、滑移轨道设置、滑移过程屋架受力分析、临时支架系统设计、屋盖卸载分析等内容。北站房通过75 d滑移施工,完成钢结构安装5 000 t,实现预期工期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同类工程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跨钢管桁架屋盖,一般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基于结构采用原位散拼施工。但实际施工时往往采用提升、滑移等更为高效的安装方法。不同的施工方法可能改变屋盖在自重作用下受力体系,在结构中产生内力重分布。这种内力重分布在施工过程结束后可能仍然存在,从而对结构在运营阶段的力学行为产生影响,甚至使结构处于不安全状态。屋盖安装过程分析可以保证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受力安全,但不能确保结构在运营阶段结构的力学行为达到设计预期。因此,本文提出了大跨钢结构屋盖的"两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分析法,并以某高铁客站为研究背景,对采用分块提升安装的大跨度正交空间管桁架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该方法可以让结构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受力情况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南站钢结构站房为背景,从钢材的力学性能角度分析采用分段吊装法和整体吊装法进行大跨度超重悬挑钢结构吊装时结构的根部和支撑杆受力情况,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2种施工方法进行模拟,将把2种施工方法得出的真实数据与有限元软件计算出的预测数值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大跨度超重结构吊装时,在卸载完成时整体吊装法比分段吊装法在根部最大应力大出较多,且比有限元软件的模拟值略大。整体吊装法施工过程中撑杆最大应力比分段吊装法的撑杆最大应力小。在采用整体吊装时有必要对悬挑结构的根部进行加固,采用分段吊装时有必要对支撑杆件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双曲空间桁架钢结构具有造型优美宏伟、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在重要建筑工程项目上应用较多。该类结构形式复杂,跨度大,制作及安装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北京大剧院地铁车站采用大跨度双曲空间桁架钢结构,造型极具特色。基于此,文章以北京大剧院地铁车站工程为例,对该工程采用的“弦支穹顶结构+双向错层交叉网格屋盖+中心落地花篮柱+周圈辅助支承体系”总体设计方案及结构安装步骤展开论述,对该工程双曲空间桁架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期为钢结构建设创新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建广州(新塘)至汕尾铁路惠城南站工程,为塑造惠州当地“重檐叠瓦、鳞纹漾波”的特色建筑效果,主屋面由26块大小不一的“瓦片状”单元屋盖叠合而成,安装精度要求高,节点错综复杂,施工难度大。以该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了介绍,研究采用了有限元仿真分析、BIM施工模拟、三维激光扫描、空间测量定位、结构健康监测、复杂结构焊接、胎架支撑卸载等技术,并提出了“主要受力构件单元节段组拼吊装+次要受力构件高空散拼+分区域卸载”的施工方法,实现了该形式钢结构的高效率、高精度建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盐城车站站房钢构屋盖施工为背景,着重对大跨度高空散装钢结构屋盖网架施工安装技术进行阐述,总结施工经验,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乌鲁木齐“世纪花苑”三期工程人防地道为例,运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分析程序,通过逐渐调整上部荷载大小,使其达到临界状态下的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如洞跨、顶拱高跨比、顶板厚度、荷载范围等)对人防地道顶板最大安全荷载的影响及相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顶板最大安全荷载与洞跨及荷载范围成反比,而与顶拱高跨比、顶板厚度和荷载偏心率成正比。在此基础上,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能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下顶板最大安全荷载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国内外已有管棚施工技术的回顾与分析基础上,根据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站暗挖段管棚设置的限制条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并成功实施了导向钻成孔、多次扩孔、前拉后夯的综合施工方法。介绍该工法施工关键技术,包括施工总体方案、主要施工工序、主要技术参数及工艺要求、施工精度及质量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机车车体结构特征的分析用模型,包括机车活动顶盖参与或不参与承载的2种情况。用不同的单元将结构离散,计算了结构的振动模态。对第一阶模态的振型作了分析比较,并以SSTD电力机车车体为例进行了有无顶盖时的模态计算,说明顶部刚度对车体第一阶模态振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滑模控制理论及其在Buck变换器中的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在三维空间中设计滑模面,该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了Buck中各元件的信息.Buck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计算出该方法的滑模可达性条件及其控制器方程,并论述了该种方法的稳定性.最后采用SIMUUNK对该控制器在Buck电路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论证了变换器的相关理论,证明了该种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铁路货运装卸时间的精准预测可提升铁路货运系统的调度合理性和服务质量,但装卸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针对铁路货运装卸时间预测问题,从铁路货运运单全流程信息中挖掘运单属性与货运装卸时间的关系,以分类与回归树为基础模型,在LightGBM框架下构建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铁路货运运单全流程信息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对数变换、增加特征等预处理,形成运单数据集;采用该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训练,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对货运装卸时间的预测性能优于与其对比的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实际货运装卸业务场景时,实际准确率依旧高于其他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中轮轴速度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组合定位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于组合定位来说,由于卡尔曼滤波不能很好地修正加减速过程中的空转打滑误差,考虑到滑模控制器的滑动模态与系统的参数及扰动无关,提出采用基于滑模控制的改进卡尔曼滤波来进一步降低误差。其基本思路是应用指数趋近律滑模变结构来改善里程计算值,然后再进行卡尔曼滤波。并利用仿真软件对上述过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模控制的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空转打滑误差,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最后通过与其他卡尔曼滤波改进算法对比,得出基于滑模控制的卡尔曼滤波方法结构更为简单,也能保证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易腐货物的运输质量直接影响商品的安全和质量。装载方法是保证易腐货物运输质量的重要技术条件之一。易腐货物装载首先要保障在冷藏车或集装箱内建立起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以有效地控制货物温度,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提高装载率。本文结合铁路易腐货物运输实际,以建立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为条件,以及提高冷藏车或集装箱装载量为目标,构建相应的优化数学模型。根据易腐货物装车过程的操作特点,运用递阶启发式求解方法能快速求得优化结果。相对原来的经验方法,该方法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在环境荷载作用下容易诱发衬砌结构变形.为分析城市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成因及变形基本形态特征,基于向量基本概念,提出定量分析隧道结构断面变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盾构隧道在不同环境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形态,以验证隧道变形描述方法的正确性. 研究结论:(1)盾构隧道处于无软弱滑...  相似文献   

19.
含顺倾结构面的红层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边坡失稳问题。本文以东南地区一公路红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边坡的致灾因子,并针对该边坡沿顺倾结构面的滑动破坏模式,提出坡脚堆载反压、刷方减载、夯填裂缝、设置排水工程和锚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建立滑坡模型,采用室内试验法、反算法和极限平衡法确定滑面计算参数和滑坡推力,并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验算,论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监测数据表明,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