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组织互惠行为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的互惠量表,通过对5城市27家企业413名员工的调查,考察了三种类型的组织互惠行为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图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义互惠、平衡互惠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离职意图呈负相关关系;负互惠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离职意图呈正相关关系.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对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有效的指导关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互惠对指导关系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互惠型指导关系的概念,并从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和全面解析,同时基于500份问卷调研与总结分析,从三个维度阐述了互惠型指导关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旨在让指导双方把握指导关系的内涵,从而促进指导关系的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有电力企业的实际调查数据对互惠行为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阐述,并对如何利用互惠行为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行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杜鹃  叶江峰  张古鹏 《科研管理》2019,40(11):276-284
中层管理者建言在阐述、创造与推进组织变革中发挥重要多变的作用,但以往研究对他们的关注却非常匮乏。紧密结合中国差序格局、层级主义的文化背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角色理论,本研究旨在揭示与上司关系对中层管理者抑制性建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本土企业高层领导及其下属中层管理者236份匹配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与上司关系融洽有利于中层管理者抑制性建言;互惠信念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在与上司关系和互惠信念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并同时负向调节了与上司关系—互惠信念—中层管理者抑制性建言这一中介机制。研究为建言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有助于企业探索中层建言的困境,对组织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恒波  朱千林 《科研管理》2020,41(3):264-272
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和消极互惠的调节作用。对416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知识隐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情绪耗竭在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知识隐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互惠在调节职场负面八卦与情绪耗竭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情绪耗竭在职场负面八卦与知识隐藏间的中介作用。本文从职场负面八卦的新视角,探讨了影响员工知识隐藏的相关机制,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了互惠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引入战略柔性作为调节变量,通过212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在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能力柔性在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资源柔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在丰富互惠性理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如何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企业网络成员的互惠程度对其管理创新的影响,同时分析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成员集聚程度、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的控制作用,并基于458份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或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网络互惠程度、学习能力和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学习能力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网络互惠程度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并在低集聚企业网络中起到更强的中介作用;同时,网络互惠程度、学习能力和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受制于企业规模大小和研发投入高低的影响。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产业集群和网络理论中关于外部组织是否及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李秉祥  李越  姚冰湜 《预测》2015,(3):40-45
本文以管理防御理论为基础,编制互惠量表并建立回归模型,检验机构投资者互惠行为与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广义互惠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负互惠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机构投资者平衡互惠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相关性不显著。本文探索性地应用互惠量表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应,为改善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
关注当前行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领域:积极互惠与认同,构建了道德认同与员工积极互惠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组织中存在清晰的认同结构;除道德认同外,组织认同、关系认同对积极互惠同样发挥正效应,但以道德认同的作用为主;组织中的认同间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道德认同对积极互惠的作用强度受到组织认同、关系认同的显著调节.通过Johnson-Neyman技术确认其调节效应的规模,组织认同大于1.589时、关系认同大于1.147时(6点计分),即对占98.93%的群体调节效应显著存在,且水平越高,道德认同的作用就越强.  相似文献   

1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激励作用强化员工知识共享是国外学者研究的新动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系统促进企业内员工间知识共享的问题,分析了人力资源系统影响知识共享的众多因素,提炼出基于企业情境的信任、互惠模式和自我效能等因素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假设模型,试图为研究促进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13.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6.
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是21世纪教育所呈现的新特点。网络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这一媒体手段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为什么要建设课程资源管理平台,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内容、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以及研究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领域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重构性差、与企业资源计划软件集成的灵活性差等不足,在领域工程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建立了基于领域工程的开发模式。结合统一建模语言与领域构件的优点,提出了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领域构件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评析历年来创新联盟记分牌(IUS)及其指标体系的演化,对IUS2015中欧盟与全球主要竞争对手的创新绩效及其差距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公共部门的研发投入亟须加强,而专利创造和运用、创新合作及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虽然严重薄弱,但其增长潜力很大。最后,探索IUS对"新常态"下我国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数据表示和交换的工业标准,XML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论述了XML及XML的相关标准,对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实现原理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采用Java编程技术提供了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用户抱怨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用户对图书馆抱怨的原始记载为素材,分析了各类抱怨产生的原因、所折射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用户和图书馆可能造成的后果,并从中得出3点启示:用户满意的服务需要图书馆整体资源的高效配置、需要良好素质的人员队伍,以及强化图书馆核心业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