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为减少门诊退药,提高处方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08年3月~8月的患者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急诊科发生退药情况较频繁。结论:为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需建立退药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制定奖惩制度以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门诊退药情况,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全年共340份退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药物不良反应(38.5%)和患者病情变化(24.4%);退药品种以抗菌抗菌药物(33.5%)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主观原因引起的退药,为患者提供安全经济用药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的退药处方,探讨门诊药房退药现象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统计3年间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50份,并对退药原因统计进行分析。 结果 门诊药房的退药主要原因有患者病情变化、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方面以及医生方面的原因。 结论 通过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退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何钦 《北方药学》2014,(1):95-95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和原因,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的212张退药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患者退药原因主要为药品不良反应、退材料费或检查费,患者拒绝用药。结论:医院应建立退药制度,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医患沟通,减少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率及合理退药的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按所占比例依次为药品不良反应,占38.1%;医生原因,占31.4%;患者原因,占23.2%;药房原因,占6.2%;其他,占1.1%.所退药品种类主要以抗菌药物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为主.结论 建议建立完善有效的退药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力度,积极开展院内处方点评,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医患以及医护之间的沟通,以减少不合理的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6.
古蓉  王国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26-428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1463例,对退药原因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占退药总数的33.8%,其中又以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导致退药居多。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改善患儿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退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原因,以减少退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7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计427张,按退药品种、原因及退药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分类汇总。结果退药品种中以抗感染类药物与中药注射剂为主,退药原因排名第一的是药物不良反应(172张,40.28%),其次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主动退药。结论建立规范的退药制度及规范临床医生管理将有助于减少退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减少和规范门诊药房退药现象。方法对我院2013年1~6月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6个月门诊药房共调配处方588978张,其中退药处方243张,占0.041%;退药原因主要为药品不良反应、重复用药、医师开药过多或电脑输入错误以及患者依从性差等原因。结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效开展药学服务,提高患者依从性,完善医院退药制度,建立适当奖惩制度,规范医师行为,可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昊  胡敏 《安徽医药》2014,(8):1593-1595
目的对该院门诊/住院药房退药原因进行调查,以减少退药,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整理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门诊/住院药房退药处方2 680张,总结退药原因。结果退药主要原因是医嘱开错、更改医嘱、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拒用及药品发错等。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合理用药,加强药品管理,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包箐箐  胡思一 《海峡药学》2010,22(7):276-278
收集我院门诊中药房200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共532张退药处方。按中草药处方、中成药处方及其退药原因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门诊中药房患者退药原因。退药原因有药物不良反应、医师因素、患者因素等。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效地开展药学服务.以减少药房退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院急诊退药情况,以减少急诊退药,提高处方质量,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急诊药房2010年1~5月的患者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急诊儿科发生退药情况较频繁。结论为降低急诊药房退药率,需建立退药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急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制定奖惩制度以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该院门诊处方退药的原因,尽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全年处方退药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内共调配门诊处方764512张,其中退药处方1449张(0.19%)。退药的原因包括不良反应、患者要求、收费原因、药物禁忌、重复开药、患者住院。结论医院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门诊处方药物退药率。  相似文献   

13.
吕建洪 《中国药房》2011,(12):1140-1142
目的:寻找符合我院实际的管理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8月23日-2010年11月3日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申请单180张,涉及药品367种,以科室为标杆,按退药原因、退药品种、贮存条件进行分析。结果:退药科室主要分布在儿科,退药主要原因有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病情变化、不合理用药等,分别占退药次数的41.2%、26.3%、19.3%,累计达86.8%。所退药品主要为常温贮存下的西药。结论:应以确保药品质量为前提,明确退药情形和处理要求,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加强ADR/ADE报告和监测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咨询服务制度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628张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少门诊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门诊退药处方进行分析。方法:按退药原因系统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628张退药处方。结果:退药主要原因是药房缺药和药品收费错误,其次为发生不良反应,以抗菌药物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结论:必须加强对药房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要求临床医师提高药学知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处方质量;医院各科要通力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寻找患者排队等候的解决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每月随机抽取300例门诊取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名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开始实施旨在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发药速度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有效的药房工作制度,保证药品的充足供应,合理摆放药品,对常用的拆零药品进行预分装,设立退药窗口与咨询窗口,有效处理纠纷,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每个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师的调配发药时间。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7月12月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发药时间分别为(1.96±0.90)min、(0.97±0.23)min,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4.202,P均<0.05)。结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院门急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门急诊患者退药原因,探讨减少患者退药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2008年1月至3月的958例退药记录,按退药原因、药品种类及退药剂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患者退药的主要因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情改变、患者依从性差和医院服务缺陷等。结论应建立严格的退药制度,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构成帕累托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退药原因归纳为9类,运用管理学上的帕累托图对本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造成患者退药的前3项因素(ADR、不合理用药、医生笔误或收费错误)为主要因素,患者病情变化、医务人员因素为次要因素,其余为一般因素。结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诸如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学习、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制定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条款以降低退药率。  相似文献   

18.
我院病区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减少病区退药行为。方法:对我院病区2006年10~12月的退药原因、退药品种及占全院退药金额的比例进行分析,并与2005~2006年全院退药金额进行比较。结果:我院病区2006年10~12月共退药2674例/次,退药品种达192种,退药原因主要包括出院、更改医嘱、电脑输入错误等,退药率为4·58%。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量大,增加了药品质量管理难度,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亟待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全峰 《中国药事》2009,23(7):721-722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方法根据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488份门诊患者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488份退药处方中,因不良反应而要求退药的185例,占总数的37.91%;因诊断后住院退药62例,占12.70%。结论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退药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