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彭飞 《江苏教育》2007,(14):100-101
《我会好好地吃》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的一天”中的一个主题活动。这一部分主题教育可分为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让孩子初步了解有关饮食健康的常识,逐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少喝饮料、吃东西注意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刚入学3个月的孩子课堂常规还不太理想,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活动教学的模式进行品德教育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我会好好地吃>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的一天"中的一个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教育分为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让孩子初步了解有关健康饮食的常识,逐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少喝饮料,吃东西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本课时采用模拟吃自助餐的活动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单独准备"儿童餐"更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过,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健康与疾病社会学》杂志刊登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与吃"儿童餐"的孩子相比,吃"成人餐"(即与父母吃同样饭菜)的孩子更健康,这也是影响儿童饮食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被吃与吃人是《狂人日记》揭露礼教制度弊害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礼教吃人"的普遍性和残酷性。除此之外,它也是鲁迅先生将"礼教吃人"这一概念体验化、形象化的手段,使文化意义上的吃人化为具体可感的故事。"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这一设问显示出鲁迅先生对于启蒙前景的疑虑。但这种疑虑并非是对启蒙本身的否定,而是鲁迅先生对启蒙超出同人的深远认识:吃人的礼教制度不是靠一次急促的新文化运动就能完全颠覆,需要长期的韧性战斗。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解: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围绕"落叶飘飘"系列活动,我们开展了《拾落叶》、《我眼中的落叶》等相关活动的经验铺垫,在启发孩子回忆秋游时看到的"落叶飘飘"的美景时,孩子对"落叶"有了强烈的兴趣。《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 在一日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的孩子在进餐和吃点心前,总有那么一部分孩子在盥洗间里逛逛不洗手就出来了.这种逃避洗手的行为着实令人头疼.为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根据小班《好行为、好习惯》德育活动,结合我园小班德育系列活动《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我创造性地开展了这堂德育活动课.  相似文献   

7.
正《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应让孩子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活动区等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现就主题墙的创设,谈一下我的体会:一、让幼儿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自主设定主题墙内容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而在当今社会,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被宠为"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不懂得感恩父母,更不懂得感恩社会、感恩生活。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在懂得感恩父母的同时,健康地成长呢?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重新认识妈妈》这一主题,目的是通过此项活动,教育孩  相似文献   

9.
张昀  高翔  孙霞 《早期教育》2008,(7):74-75
本次活动来源于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昨天、今天》,一个孩子带来了旧的打字机,吸引了很多孩子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机会在丰富幼儿关于打字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打字机》律动游戏。  相似文献   

10.
方筱馨 《教育》2022,(10):52-55
一、"奇才班报"的由来 《史记·商君列传》:"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奇才班报"项目活动是把一群个性鲜明的孩子组织在一起,由主题活动与班报创编相结合,以展示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多让孩子吃些苦筱玲一篇题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如今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文章报道说,去年秋天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乌兰察布草原联合举行了探险夏令营活动。面对困难,日本孩子坚韧、顽强、互助,不达目的不罢休;而中国孩子娇弱、怯懦、自私,大多半途而废。末了,...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喜迎新年》是在我园"幼儿岭南本土文化教育课程"的课题研究背景下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一.我们以孩子们最喜欢的节庆活动"过春节、迎新年"作为贯穿整个主题活动的线索,结合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的年龄特点,把岭南民间迎新习俗融入到"过春节、迎新年"这一传统节庆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富有岭南本土民间特色的逛花市、做年糕、炸油角和蛋散、吃年夜饭等活动中,了解与过春节有关的传统习俗,体味过年的乐趣,感受岭南本土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积极情感,并获得身心健康愉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有幸参加了孩子班级组织的"幼儿故事讲演活动",其目的是鼓励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我家孩子聪明又顽皮,让他在家里练练吧,他总嬉皮笑脸地用"妈妈,我忘了一句"来搪塞我。因此,对于这次活动我心里实在没底,甚至不知道儿子能不能大大方方地站在大家面前。活动如期举行,孩子们的表现都很出色,有《小猪报火警》《三只小猪》《托马斯和太空船》《爱画画的小米米》……每个孩子都把故事讲得有趣  相似文献   

14.
周洁 《学子》2013,(6):19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开展在本质上都应以游戏为主。许多幼儿园老师对"游戏"一词虽认识,但不够透彻,不能有效的利用材料、环境因素进行适时游戏,缺少对游戏运用的认识。教学片段: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爱首都》"在一次名称为‘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安排了语言活动《我们爱首都》。内容是引导孩子认识首都北京,目标  相似文献   

15.
崔冰 《山东教育》2012,(30):10-11
看了贵刊今年第4期上于老师的《对孩子争当值日生的反思》一文,感触颇深。我首先反思:孩子的常规是什么,是不经允许不许说话?区角活动不准随意走动?教育活动中不准随意讲话?还是吃东西时不准说话?如果这些就是"常规"  相似文献   

16.
回馈     
《父母必读》2012,(9):14
《共读时光》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弦仅仅说《父母必读》是育儿好帮手还不全面,因为好多时候它设置的简单情景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弦,仿佛一面镜子,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允许我们关注自己。2012年5月的《父母必读》中,好多是关于妈妈的事情,在这一期的《共读时光》里,主题是"我的妈妈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大嗓门妈妈"就是我的一个真实写照。成为孩子妈妈的我,少了点温柔的情愫,真的会在孩子不配合的时候带上情绪,在一次又一次重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我会好好地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的一天"中的主题三。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懂得合理饮食的  相似文献   

18.
《狂人日记》的主题恐怕并非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吃人”,而是“吃人”背后的“对人的关怀”,这种关怀,在《狂人日记》分成三个阶段而演进,本文力图描述这一演进的过程,从而对《狂人日记》的主题进行重估。全文分三部分如下:1、自我关怀——狂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自我关怀;2、关怀他者——狂人对他者的关怀来自推己及人的“同情”;3、关怀未来(孩子)——狂人的关怀未来(孩子)来自对“纠缠”自身的环境的反叛。  相似文献   

19.
杨新亚 《幼儿教育》2012,(Z1):52-53
设计意图:绘本《棒棒天使》原为大班主题活动"相反国"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故事借助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相反的事情,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精彩的相反世界,进而帮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小班幼儿已有比较的意识,因此也具有了初步的"相反"意识。例如,运动时,孩子会说:"我跑得快,  相似文献   

20.
历来研究者对《狂人日记》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于狂人发现"仁义道德吃人"这一高潮以及文末对"救救孩子"的呼唤上,忽略了日记尾声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批判,本文以《狂人日记》后三节为研究重点,揭示家庭与血缘关系中的"吃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