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小鼠单次轻粉灌胃给药后全身振动对小鼠体内血液、肝、肾、脑组织中含汞量分布的影响,发现50Hz组的全身振动血液、肝、肾、肾组织吸收峰值均比对照组提前,20Hz组的全身振动血液,肾、脑吸收峰值比对照组提前,且50HZ组的血液,脑组织中吸收峰值显著高于20HZ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天后进行测定,发现50Hz振动组肝,肾、脑组织的含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一身振动能加快小鼠对轻粉的吸收和消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用药理学实验的方法对小鼠尾静脉注入伊文氏蓝染料,在振动频率为20Hz,振幅为0.67mm与50Hz,0.44mm的条件下分别测试了小鼠体内血液和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氏蓝在0至2小时内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认中伊文氏蓝浓度峰值,两振动组均比对照组提前0.5小时,对于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氏蓝浓度峰值,仅20Hz组比对照组提前0.5小时,从而证实了20Hz组与50Hz组可以改变血液中伊文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频率20Hz,强度分别为0.25、0.3、0.64T三种不同强度的脉冲磁场对小鼠进行40min全身辐射,对照组进行40min假辐射。磁处理后即刻取血对其血液的自由基指标(SOD比活性、MDA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辐照强度0.25T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液的自由基代谢未改变;0.34T组小鼠血液的SOD活性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组。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对小鼠的自由基影响较大并存在一定的窗口效  相似文献   

4.
重建SCID小鼠免疫功能对肝癌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在SCID小鼠体内获得人免疫B淋巴细胞,将12~14周龄的胎儿肝细胞(1~2)×1010/L腹腔注射于SCID小鼠,然后再分次接种肝癌细胞。用ELISA法于第4,5,6周连续检测SCID-hu小鼠血清人IgG;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各种组织中的人淋巴细胞。各实验小鼠均检测到人IgG的存在,最高为391μg/L,且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SCID-hu小鼠肝、脾及腹腔接种瘤组织的周边,可见人CD3+和CD20+的淋巴细胞。上述结果表明,用人胎肝细胞移植可在SCID小鼠体内获得人淋巴细胞,并对人肝癌细胞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分泌一定水平的抗人肝癌的抗体。提示:用人胎肝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可建立人免疫系统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振动对管道气栓体外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1],对小鼠尾静脉按不同的K值(注入空气量/体重)注入空气,以形成气栓实验模型,观察K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以及K=5μI/g、K=-μI/g时振动对小鼠尾静脉气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5μI/g时,在振动频率为20Hz、加速度为1.1g的条件下,振动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在上述条件下振切对小鼠体内尾静脉注入气体所形成的气栓有明显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人DA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邹强  谢佩蓉  郑萍 《免疫学杂志》1999,15(2):122-124
以初步纯化的人红细胞膜DAF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地获得3株(DG3、DG9和DA11)抗人DAF单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测定,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及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0-3~10-4及10-6~10-7;3株单抗的重链为小鼠IgG1亚类,轻链为κ型。结合还原条件下的免疫印迹实验及3株单抗对DAF促衰变活性的抑制作用,推测DG9识别的抗原表位为SCR1,而DG3和DA11为SCR2至SCR4。  相似文献   

7.
叶棋浓等  刘岳彪 《解剖学报》1994,25(2):184-188,T014
用Habig改良法测定人及DAB小鼠正常组织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及π基因与3种癌基因的分布。人7种正常组织中GSTπRNA相对含量为4.86-0.25,以胎盘最高,其次为膀胱,肺,胃。小鼠的GST活性为17.7-12.47,肝最高,其次为胃,肺肾。GSTπRNA为1.98-0.425,以胃最高,脾和肺次之,GST活性与GSTπRNA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人7种正常组织中,N-ras的相对含量为20  相似文献   

8.
应用常规方法制备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人重组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McAb)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3D3、3D12、3F9和3B8.经免疫琼脂双扩散法鉴定,其分泌的McAb的亚类分别为:IgG2b、IgG3、IgG1和1gG1.相对亲和常数前两株McAb为6.25×10-11、后两株McAb为6.25×10-13.问接ELISA法测培养上清的效价为2×102~1.28×105.由小鼠腹水提取的4株McAb与天然γ-干扰素均产生交叉反应,对重组的人γ-干扰素均具有中和活性.其中3F9和3D3培养上清对重组人γ-干扰素亦有明显的中和活性。用3F9McAb与溴化氢活化的SePharose4B偶联制备了亲和层析柱,用其纯化粗提的γ-干扰素纯度达到95%以上,比活性达1.9×107IU/mg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反义核酸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设计合成了针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前S(PreS)基因区第951968位核苷酸的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以20μg/g体重/日剂量对3只腹腔感染DHBV52毒株后,血清DHBsAg及DHBVDNA阳性鸭连续静脉注射10天,同时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另3只感染鸭作为对照。结果对照鸭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清DHBsAg及DHBVDNA阳性未见明显改变,肝组织DNASouthern杂交在30与23kb左右杂交信号明显。注射ASODN鸭在10天后,2/3鸭血清DHBsAg及DHBVDNA量显著降低,3/3鸭肝组织中30kb左右的杂交信号显著减弱,23kb左右未见杂交信号。结论说明该段ASODN在鸭体内能部分抑制DHBV的复制与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10.
基因免疫诱导9.1C3分子内影像类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EF-BOS及pCMV4构建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抗9.1C3分子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重组表达质粒9.1C3VHpEF-BOS及9.1C3VHpCMV4,并将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血清对K562细胞进行间接免疫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基因免疫小鼠体内可诱导9.1C3分子内影像类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1,2],本文用药理学实验的方法对小鼠尾静脉注入伊文民蓝染料,在振动频率为20Hz,振幅为O.67mm与50Hz,0.44mm的条件下分别刚试了小鼠体内血液和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氏蓝在0至2小时内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血液中伊文氏蓝浓度峰伍,两振动组均比对照组提前0.5小时;对于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氏蓝浓度峰值,仅20Hz组比对照组提前0.5小时。从而证实了20Hz组与50Hz组可以改变血液中伊文氏蓝的分布。但是仅频率为20Hz,振幅为0.67mm的振动可以加快腹腔内毛细血管网处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频率为20Hz、振幅为0.67mm和作用时间为40min的振动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小鼠肺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肺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ghdPeroxde(LP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特定率数的振动作用下能明显减轻急性缺氧小鼠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兔实验性股骨干骨折髓针内固定,术后随机分成振动组、对照组,振动组用ZHD─1型微振仪(冲击力大小43克,频率0.5Hz)诱发骨折段微动,对照组仅作对照,结果证明,振动组骨折愈合快,肢体血流量、骨痂光密度、骨折段的扭距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观察了烫伤大鼠肠肌间神经丛Bax/Bcl-2蛋白的表达特征,并了解了大蒜素注射液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实验动物分成(1)对照组,(2)烫伤组,(3)药物组。(2)、(3)组又分烫伤后24、48、72h三个不同时间点。经麻醉、灌注、取材(空肠10cm)、后固定,制成铺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时间点肠肌间神经丛进行Bax/Bcl-2检测。结果显示:(1)烫伤组Bax/Bcl-2的表达是以烫伤后24h阳性最强,48h有所下降,72h下降最明显;(2)药物组Bax阳性信号较对应时间点的烫伤组明显减弱,Bcl-2阳性信号较对应时间点的烫伤组明显增强。结果提示:(1)细胞凋亡是大鼠严重烫伤后小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丢失的重要原因,而bax/bcl-2是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凋控基因;(2)大蒜素注射液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循环,清除自由基,影响bax/bcl-2基因表达而起到抑制烫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振动对动物体内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振动对生物体内物质的耗散作用,本文在振动频率为20Hz,振幅为0.1cm条件下对土母鸡的腹部脂肪作局部振动。并于振动一个疗程(2小时/天,5-7x)的前后分别测试了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上述特定频率、振幅与时间的振动使实验动物体内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加;甘油三酯显著减少(P<0.05)。TC的变化与HDL-C、LDL-C的变化呈正相关;TG的变化与HDL-C的变化呈负相关。从而证实了特定参数的振动对动物体内的脂肪代谢有明显的作用,为人体施局部伍振动减肥的可行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 Hz,150 dB次声作用1、3、5 d对大鼠海马caspase-1、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置于高强度次声仓内,进行16 Hz,150 dB强度的次声照射,每天2 h。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次声组(分别为次声1 d组、3 d组和5 d组)。次声照射结束后,立即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次声5 d组的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次声5 d组的大鼠海马caspase-1的表达增多、caspase-3的表达减少、活化形式的caspase-3表达增多(P0.05);次声5 d组大鼠海马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均比次声1 d组和次声3 d组要高(P0.05)。结论:16 Hz,150 dB的次声随着对大鼠作用的时间延长,其海马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逐渐增多,引起海马组织的焦亡和凋亡也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和时间的振动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 方法 42只SD雄性大鼠,根据对其施加的不同振动频率(15、25、35 Hz)和持续时间(5  min和15 min)随机分成7组:安静对照组(CC) 、低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LS) 、低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LL)、中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MS) 、中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ML)、高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HS)和高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 HL) 。每组进行相应频率和时间的振动运动,每周训练6 d,持续8周。训练结束后取材,检测空腹血糖、肌糖元、肌酸激酶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 结果 (1)与CC组相比,ML组血糖显著降低(P<0.05),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腓肠肌糖元、肌酸激酶增加幅度最大(P<0.05)。(2)与CC组相比,各实验组AMPK-GLUT4通路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CC组(P<0.05),其中ML组变化最明显,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 结论 (1)振动运动能够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改善糖代谢。(2)中频率长时间的振动运动(25 Hz,15 min)最有利于促进大鼠骨骼肌细胞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陈睿  吕丹瑜  李英  乔杰  陈瓞延 《解剖学报》2007,38(2):218-221
目的 研究高血糖对排卵前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及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出生后20d ICR雌鼠,建立急性高血糖模型;取高血糖模型雌鼠和正常雌鼠超排卵,分别于hCG注射后的0、2、6和10h取卵巢组织,石蜡切片,TUNEL检测凋亡,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连接蛋白connexin-43的表达,相同时间点取生发泡期(GV期)卵母细胞统计生发泡破裂(GVBD)和第一极体(FB1)的发生率.结果 1.高血糖组卵巢湿重与小鼠体重的比值与排卵数目均低于正常组(P<0.01);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CG注射后6h、10h颗粒细胞表达connexin-43在高血糖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3.高血糖组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hCG注射后6h、10h差异最显著(P<0.05);4.高血糖组卵母细胞GVBD发生率低于正常组,于注射后2h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 高血糖环境下卵母细胞发育延迟,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增高.这种发育延迟与颗粒细胞间connexin-43低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穴位和频率的电针刺激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节细胞)存活的作用。方法:54只成年SD大鼠接受右侧视神经眶内切断术及节细胞荧光金(Fluoro Gold,FG)逆行性标记后,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含2、7、14 d组)及不同穴位、频率和伤后存活时间组合的电针组(含假穴4/20 Hz电针7 d组、百会穴4/20 Hz电针7 d组、睛明穴2 Hz电针7 d组、睛明穴4/20 Hz电针2、7、14 d组),每组6只动物。结果:(1)睛明穴4/20 Hz电针7 d组存活节细胞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假穴和百会穴组(P<0.01),而假穴和百会穴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睛明穴2 Hz与睛明穴4/20 Hz电针7 d组节细胞密度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7 d组(P<0.01);(3)分别以4/20 Hz电针刺激睛明穴2、7、14 d,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相比,仅在伤后7 d出现节细胞密度的显著增高(P<0.01)。结论:以4/20 Hz与2 Hz两种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睛明穴,均能在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7 d延缓节细胞的死亡。就本研究所观察的不同穴位和频率而言,电针的神经保护作用取决于针刺穴位而非电针频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振动对动物体内腹壁脂肪的消减作用,以频率为20Hz,振幅为0.2cm的振源作用于鸡的腹壁脂肪部位的一侧,而另一侧为对照侧,每个动物的实验期为一星期,当振动作用累积13.5小时后,发现振动直接作用侧的脂肪厚度明显地低于对照侧的厚度,二者相差大于21%,同时在1/4的样本中发现腹壁脂肪中出现乳化和深壁沟纹现象。实验结果对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和人体减肥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