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 2 6例拔除第二双尖牙的病例进行了总结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7例 ,年龄在 12~ 2 5岁之间。作者对适应证及支抗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并认为拥挤 3~ 4 mm单侧拔除一个第二双尖牙 ,拥挤 5~ 10 mm拔除二个第二双尖牙对牙弓的对称性影响小 ,拔牙余隙容易关闭  相似文献   

2.
拥挤下牙列拔除第一双尖牙后自行调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琼  冯学富 《口腔医学》1995,15(4):197-198
作者对15例中重度牙列拥挤错患者采用Alexander的自行调整理论进行治疗,发现在拔除下颌第一双尖牙3个月的时间内,下颌磨牙前移很少,而下前牙以每月1mm左右的速度自行向远中调整,青少年的调整速度快于成人。  相似文献   

3.
132例拔除四个双尖牙正畸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回顾总结了132例拔除四个双尖牙正畸的病例,其中男40例,女92例,年龄范围为9~34岁,临床分析的结果是因Ⅱ°─Ⅲ°牙列拥挤而拔牙的占总数47%,因前牙反伴上前牙拥挤而拔牙的占30%,在拔除四个双尖牙的12种模式中,拔除的92例,占拔牙总数的70%,对各种拔牙模式的选择,作者认为主要与磨牙的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矫治后,对侧貌突度的改善情况。方法: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共17例,均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矫治后齿槽座的位置、大小、骨骼矢状向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持了原有的上下基骨关系;IMPA 角、U1-PP 角分别减少了4.6°和12.16°,前面高 AFH 增加了2.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IA 角平均增大了5.21°、Z 角平均增大4.15°,后面高 PFH(mm)平均增加了4.30mm、面高比 FHI 平均增加了5.62%,矫治前后此四项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度拥挤的临界病例,当侧貌协调或前突不严重时,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既能有效地解除拥挤,又能维持或改善软组织侧貌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对加速继承恒牙萌出的影响,产生有利于序列拔牙的萌出顺序。方法 筛选13例牙列拥挤的患儿,当其下颌第一双尖牙根长超过1/2时,拔除一侧的下颌第一乳磨牙。用患儿的对侧牙做对照组。结果 拔牙侧有9例患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4例患儿尖牙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对照侧尖牙均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结论 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可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但在第一双尖牙被阻碍或尖牙无阻碍的情况下.难以达到促萌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34例(11例男,23例女)伴有下双尖牙拥挤的儿童(10.5岁~16.5岁,平均年龄13.9岁)以拔除第二磨牙的方法作治疗。拔牙后6个月,有21例患者下双尖牙区自然排齐;余13例自然排齐效果不理想者则用简单力学矫治器治疗下牙弓。测量拔牙前及拔牙后6个月(或治疗结束时)双尖牙区拥挤程度的改变。把测量所得数据及有关患者个人资料作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①下颌双尖牙拥挤量最大达4或5mm者,可伴随应用或不用简单正畸矫治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后上颌牙弓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 5 0例拔牙治疗结束的病人。其中拔第一双尖牙为 30例、第二双尖牙 2 0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牙颌的变化。结果 :无论是拔除第一双尖牙组或是拔除第二双尖牙组其矢状方向长度变小是相似的。但拔除第一双尖牙组比拔除第二双尖牙组前牙内收更多。结论 :并不能说明拔除特定的牙齿就会得到一定量的切牙内收和磨牙前移。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48例安氏Ⅰ类拔除四颗双尖牙,矫治后牙弓形态正常,牙排列整齐,覆盖覆正常,磨牙中性关系的完成模,进行了上下牙比率关系的分析,结果全牙比为90.55±1.69(mm),前牙比为78.96±2.81(mm),全牙比较不拔牙者小,而前牙比二者无明显差距。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拔除四个双尖牙后的全牙比发生了改变,治疗前需按修正后的全牙比进行正畸设计及预后分析,以利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牙列拥挤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造成牙列拥挤的机制是牙量大于骨量,而前牙拥挤比后牙拥挤更常见,作者对85例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用顺序拔牙法进行预防性矫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为:①拍全颌曲面断层片,推断全部恒牙及牙胚均存在。②在恒侧切牙已萌出,恒尖牙和第一双尖牙根已形成1/3时,拔除乳尖牙为恒侧切牙的萌出提供间隙。③第一双尖牙在牙槽骨内即将萌出拔除第一乳磨牙,在第一双尖牙刚萌出并出现于口腔时将其拔除。结果85例患者中有59例未用任何矫治器,4例用活动矫治器稍微局整后即很满意,22例顺序拔牙后用Begg固定矫治器,全部病例均矫治良好,达到了矫治目的,全部下颌牙齿漂移后自行调整,未用任何矫治器,即达到了矫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正病例He颌面的垂直向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安氏Ⅰ类错He畸形患者,特别是下颌平面角较大的患者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正后He颌面的垂直向变化,尤其是下颌平面的旋转变化。方法24例覆He正常或较浅且下颌平面角大于均值的安氏Ⅰ类错He患者(骨性与牙性均为Ⅰ类)拔除第二双尖牙,应用直丝弓技术完成矫治,25例符合同样标准的患者由不拔牙矫正完成。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描图和手工测量,比较拔牙组与非拔牙组He颌面垂直向的变化。结果对拔牙和非拔牙两组患者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的统计学比较发现,除下磨牙的伸长量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外,两组患者问He颌面垂直向的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第二双尖牙的拔除并不一定意味着下颌平面角的减小,对于高角前牙开He倾向病例选择拔除第二双尖牙后,在矫正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后牙的垂直向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后牙齿自行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15名恒牙期安氏Ⅱ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下牙弓均拔除第二双尖牙,拔牙时的平均年龄为13.4岁。拔牙后上颌即开始方丝弓矫正器治疗,下牙弓牙齿自行调整,平均观察6.6个月。通过拔牙前后的牙 模型测量及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发现,下牙弓拔牙间隙明显减小,下前牙直立,下颌磨牙前移,下牙弓拥挤度减小。本研究结果表明:下牙弓自行调整期间牙齿的移动情况对于第二双尖牙拔除的安氏Ⅱ类病人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MEAW技术对 6例重度骨性开进行非手术正畸治疗 ,典型病历报道如下 :一般情况 :张X ,男 ,就诊年龄 12岁 ,一般情况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病史 :患者自替牙期开始出现开至今 ,进食时前牙无法行使切断食物功能。曾有吐舌习惯 ,就诊前 2年来已自行纠正。两年前曾在其他医院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临床检查 :面中部突出 ,上下唇无法正常闭合。恒牙 ,第一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 ,上下前牙唇倾 ,前牙开达 12mm ,反 1.5mm ,上下颌牙列在第一磨牙才开始接触。上颌第一双尖牙缺失 ,拥挤度为 6mm。下颌牙列完整 ,拥挤度为 5mm。X线头影测量结果 :高角型骨面型 ,上下切牙前突、唇倾。矫治设计 :拔除上下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 ,采用MEAW技术进行非手术正畸治疗。矫治过程 :1、2 0 0 0年 1——— 4月 ,粘全口方丝弓矫治器 (0 .0 2 2英寸 ) ,0 .0 12 0 .0 16英寸钛镍圆弓丝排齐牙列 ,上下前牙与第二磨牙连续结扎。2、2 0 0 0年 5 7月 ,0 .0 18英寸钛镍弓丝、0 .0 18× 0 .0 2 5英寸钛镍方弓丝继续排齐牙列 ,保持上下颌 ,前牙与第二磨牙连续结扎。此时开已明显减轻。3、2 0 0 0年 8月 2 0 0l年 1月 ,上下颌从 0 .0 18英寸圆澳丝过渡到 0 .0 18× 0 .0 2 5英寸不锈钢方丝 ,下颌  相似文献   

13.
双尖牙减数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牙合]垂直向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拔除第一双尖牙或第二双尖牙矫治对青少年骨性Ⅰ类错[牙合]面部垂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或第二双尖牙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30例。两组样本的性别、年龄以及疗程相互匹配。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前后牙、颌、颅面部垂直向上的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双尖牙减数治疗后MP-SN、PP-SN、MP-PP、Y轴角和S-Go/N-Me无显著性变化;S-Go、N-Me均增加,差异呈高度显著性;下颌升支、下颌体以及下颌的综合长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上下磨牙及上前牙治疗后伸长,差异有显著性;但是上述各项测量值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下前牙垂直向的变化差异较大。结论虽然拔除第二双尖牙组上下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大于拔除第一双尖牙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但是这两种拔牙模式均不会引起骨性Ⅰ错[牙合]下颌平面的旋转,以及面部垂直高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成人安格尔氏Ⅲ类(毛氏Ⅱ~1类)错合的矫治—拔除磨牙及用J形钩口外牵引日本大阪大西馨成人安氏Ⅲ类错同时伴有轻度拥挤的病例,拔除双尖牙易出现上唇后缩,故常不作如此设计,若仅拔除下颌双尖牙,则又校难建立良好的尖窝关系。采用外科正畸有时又不为患者所接受。因?..  相似文献   

15.
前牙拥挤,尤其是侧切牙、尖牙唇舌向错位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严重拥挤者需拔除第一双尖牙减数后再制作矫正器。作者对轻度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第一双尖牙在局部麻醉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并对第一双尖牙的近远中减径,为前牙拥挤畸形提供间隙,使拥挤的牙进入正常牙列,从而达到既不拔牙又恢复正常的牙弓形态,使其功能和美观都得到改善。作者对56例(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13-20岁的前牙拥挤病例(每个牙间隙差5mm以下)采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片切近中远中减径后,就近提供间隙,使错位的侧切牙及尖牙进入正常位置。此法既可保持其正常的(?)关系,又可获得适当的足够的间隙,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一般采用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或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第二双尖牙的方法进行矫治[1,2]。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成人患者,磨牙关系为轻度远中或完全远中,且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如果拔除下颌第一双尖牙,下磨牙不易前移为中性磨牙...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6岁,主因牙列不齐于2004年9月17日来我科就诊。查:颌面部对称,上颌牙列拥挤,双侧尖牙萌出于牙列唇侧,咬合关系尚可。初步诊断:牙列不齐。治疗计划:先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双尖牙,然后作正畸治疗。处理:局麻下拔除右上颌第一双尖牙,处理拔牙创。  相似文献   

18.
上颌单侧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成人轻中度拥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燕  龚卫平 《口腔医学》1998,18(3):159-160
牙畸形中牙列的轻、中度拥挤较为常见,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由于自洁作用差,易并发牙体或牙周疾患.因此,成人中青少年期不被重视或错过矫正机会现要求矫治的人数逐步增加.本文对12例成人患者采用上颌单侧拔除第二双尖牙的减数矫治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安氏 I类错畸形患者,特别是下颌平面角较大的患者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正后颌面的垂直向变化,尤其是下颌平面的旋转变化。方法 24 例覆正常或较浅且下颌平面角大于均值的安氏 I类错患者(骨性与牙性均为 I类)拔除第二双尖牙,应用直丝弓技术完成矫治,25 例符合同样标准的患者由不拔牙矫正完成。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描图和手工测量,比较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颌面垂直向的变化。结果 对拔牙和非拔牙两组患者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的统计学比较发现,除下磨牙的伸长量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外,两组患者间颌面垂直向的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 第二双尖牙的拔除并不一定意味着下颌平面角的减小,对于高角前牙开倾向病例选择拔除第二双尖牙后,在矫正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后牙的垂直向控制。  相似文献   

20.
拔除不同双尖牙对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拔除不同双尖牙对面部软硬组的影响。方法 对10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拔44组)和10例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拔55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拔44组:上下切牙突度及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少(P〈0.001);拔55组:上切牙突度明显减少(P〈0.01),下切牙突度及上下唇突度减少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上下切牙内收及上下唇内收,拔44组均大于拔55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