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背景:穿孔素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杀伤靶细胞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发现很多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有关.目的:综述了穿孔素基因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08-12关于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穿孔素;基因;突变;白血病;淋巴瘤"或"perforin; gene; mutation;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应的引起穿孔素蛋白表达的缺失、减低或活性下降,结果机体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清除能力减弱,可能导致淋巴系统异常增生甚至发生肿瘤,对于穿孔素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不够理想。基因治疗为其功能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从功能基因、转染载体选择、基因翻译因子生物学效应3方面进行综述,为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2010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peripheral nerve injury,gene therapy,virus vector"或"周围神经损伤、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有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35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保留20篇文章进行综述。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如转基因的腺病毒表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Ad-32Ep65-Flag基因等,有望成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磊  何国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118-120
目的:分析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可能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English Medcal Current Contents(EMCC)数据库1998-01/2005-11关于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文献,检索词为“dilated cardiomyopathy,gene,mutation”,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hinese Medical Current Contents(CMCC)数据库2000-01/2005-11有关扩张型心肌病遗传学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突变”,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检索结果进行初审,选取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筛除明显不相关的或针对性不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章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文章。 资料提炼:进一步整理分析所选的37篇文献,筛除重复的研究或Meta分析,最后选择符合标准的20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 资料综合: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的心肌疾病,其发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遗传因素等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发现了许多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主要位于细胞骨架蛋白编码基因、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及线粒体DNA等。 结论:基因突变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突变基因的检测将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特定基因个性化治疗。但目前仍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在宏观及微观层次上虽然得到了很大的确证,但是仍然不甚清楚,甚至自相矛盾、顾此失彼、没能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理论体系。目的:对国内外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损坏与修复机制的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4年1月至2011年10月关于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损坏与修复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关节炎;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自由基"或"osteoarthritis,apoptosis,metalloprotease free radica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创伤性骨关节发病机制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4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牙周局部缓释剂的31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是在宏观生物力学改变的基础上,启动了细胞通讯系统中的细胞转导通路机制,激发了程序化的"破坏与修复"机制,其中软骨细胞凋亡、分解代谢酶、自由基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有可能就是其发病的"轴心"机制。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骼肌含有多种热休克蛋白,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的:综述骨骼肌热休克蛋白的特性,以及骨骼肌热休克蛋白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表达的意义。方法:以"热休克蛋白,骨骼肌,运动,缺血再灌注"为中文检索词,以"heat shock proteins,skeletal muscle,exercise,ischemia-reperfusion"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10-06前发表的相关文章。纳入与骨骼肌细胞热休克蛋白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97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5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证实骨骼肌含有多种热休克蛋白,主要有小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和热休克蛋白90等。热休克蛋白作为应激的指标,可以反映运动时细胞内发生的变化,对监控过度训练有重要意义。同时热休克蛋白在过度训练或肌肉损伤时对保持肌肉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以研究其功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97-01/2004-12与外源基因重组表达产物亚细胞定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foreign recombined gene,subcellure location”等分别进行检索提炼,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500余篇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外源基因重组策略.②与表达产物定位检测方法相关.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余篇关于外源基因重组表达后定位相关的文章.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对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外源重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如报告基因,免疫电镜,免疫荧光技术等,且大规模的外源重组基因亚细胞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因为外源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与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定位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研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对研究外源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或未知新基因的功能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以研究其功能。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7-01/2004-12与外源基因重组表达产物亚细胞定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foreign recombined gene,subcellure location”等分别进行检索提炼,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500余篇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外源基因重组策略。②与表达产物定位检测方法相关。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余篇关于外源基因重组表达后定位相关的文章。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对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析。 资料综合:外源重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如报告基因,免疫电镜,免疫荧光技术等,且大规模的外源重组基因亚细胞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因为外源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与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定位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研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对研究外源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或未知新基因的功能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可能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EnglishMedicalCurrentContents(EMCC)数据库1998-01/2005-11关于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文献,检索词为“dilatedcardiomyopathy,gene,mutation”,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hineseMedicalCurrentContents(CMCC)数据库2000-01/2005-11有关扩张型心肌病遗传学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突变”,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结果进行初审,选取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筛除明显不相关的或针对性不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章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文章。资料提炼:进一步整理分析所选的37篇文献,筛除重复的研究或Meta分析,最后选择符合标准的20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的心肌疾病,其发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遗传因素等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发现了许多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主要位于细胞骨架蛋白编码基因、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及线粒体DNA等。结论:基因突变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突变基因的检测将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特定基因个性化治疗。但目前仍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卓纳  辛燕  郭果香 《中国临床康复》2012,(14):2641-2644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毛发有一定关系。目的:全面阐述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毛囊干细胞、毛发生长周期、信号转导以及脱发性疾病等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以"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毛发、脱发、基因多态性"或"vitamin D,vitamin D receptor,hair,alopecia,gene polymorphism"为检索词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1990/2011-11发表的关于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毛发关系的文章,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5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目前研究显示,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毛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异常可导致脱发等疾病的产生,为预防和治疗脱发性疾病提供新的可能,并有望在未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基底膜蛋白多糖功能多样,在调节血管生物学行为和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基底膜蛋白多糖在组织发育、血管发生、软骨形成中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direct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01/2010-12),检索词分别为"perlecan,angiogenesis,cartilage,heparan sulfate,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和"基底膜蛋白多糖,血管,软骨,硫酸乙酰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入与基底膜蛋白多糖的表达、功能密切相关,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发表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检索到129篇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基底膜蛋白多糖在机体发育过程必不可少,其具体作用机制受细胞微环境的影响。基底膜蛋白多糖功能强大,在与生长因子、成形素、基质蛋白交互作用下,可用相同的机制来调节每一个程序。  相似文献   

11.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对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36-139
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基因组与蛋白质结构和序列数据库资源,促进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同时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1文章,检索词“bioinfonnatic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工检索2000—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语言为中文,检索词为“生物信息学;基因组;蛋白质结构”以及基因组相关方面的书籍。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其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从检索资料选取34篇(含2篇中文文献或书籍)关于生物信息学及其应用的文章,进行综述:其中与基因组研究相关的文献4篇,与蛋白质研究相关的文献20篇,其他文献10篇。 资料综合:随着人们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的深入,对基因表达模式、蛋白质结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分析得到的数据越来越多.为生物信息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同时生物信息学在基因序列比对、大规模基因功能表达谱的分析、新基因的发现与鉴定等方面以及蛋白质序列比较分析、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预测等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DNA和蛋白质的研究。 结论: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与生物信息学技术互相推动,并行发展;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We studied perforin gene expression in T lymphocytes obtained from 26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nd from 15 healthy age-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2.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96%) had elevated perforin mRNA expression, whereas no perforin mRNA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the T lymphocytes of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3.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perforin mRNA expression and 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 4. Perforin mRNA expression correlated also with the histopathology in the renal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5. Sixty per cent of patients with grade III or IV histopathology had high perforin mRNA expression in T lymphocytes [more than (++)]. 6.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disregulation of perforin gene expression in T lymphocyt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IgA nephropathy and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dise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
杨殊  文野 《中国临床康复》2011,(41):7775-7778
背景:过氧化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能调节骨骼肌的功能,包括有: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底物氧化和肌纤维类型等,最近还有研究发现PGC-1α能够预防肌肉的萎缩。目的:总结并讨论PGC-1α与肌肉萎缩之间的关系。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0),关键词分别为"肌肉萎缩,PGC-1α,运动"和"muscle atrophy,PGC-1α,exercise"。共检索到5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2篇文章。从PGC-1α与肌肉萎缩、运动与PGC-1α共2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PGC-1α表达增强能提高线粒体功能、人体的运动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和抑制肌肉萎缩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说明运动可通过调节PGC-1α的表达来干预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刘振山 《中国临床康复》2013,(10):1891-1895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可能源于正常干细胞的积累突变和通过基因突变重新获得自我更新能力的祖细胞或已经完全分化的成熟细胞,其特异标志物正处于研究阶段。目的:概述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以及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12年5月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12年5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stem cells,multiple myeloma,tumor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25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结果与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可能来源于记忆B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CD19和CD20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研究对阐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玉衡 《中国临床康复》2011,(33):6239-6242
背景:人类很多疾病是由基因决定的,构建相应的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在心血管、神经、骨骼、肝脏、视网膜等系统的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0-01/2009-12)与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系统;骨质疏松;肝脏;视网膜"和"Gene knock-out;Mice Atherosclerosis;Nervous system;Osteoporosis;Liver;Retinal"。纳入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以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评价的文献报道。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检索到文献75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文献38篇。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基因敲除小鼠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目前已构建了数百个人类疾病的小鼠模型,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小鼠模型。通过对基因敲除小鼠疾病模型的研究,可以找到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为人类精确地研究基因与疾病的直接关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席悦 《中国临床康复》2013,(24):4529-4538
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研究表明,变异的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老年斑的关键;人突触核蛋白(Syn)是参与形成帕金森病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成分。目的:总结近年来微管相关作用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tubulin;Alzheimer Disease;Parkinson Disease;Neurodegeneration:微管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为检索词,检索1975年3月至2014年3月Pub 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纳入微管结构与功能、微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微管蛋白相关物质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26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在细胞中起重要的细胞骨架作用。在神经系统,微管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维持胞体和突起间营养转运的基础。已证实微管蛋白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蛋白密切相关。tau蛋白异常聚积导致的轴突转运障碍不仅影响神经元的形态,而且影响其功能。Syn可以促进生长初期原代培养神经元轴突内微管的组装。当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发生微管相关物质的不良代谢,导致微管系统产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障碍,胞内物质异常堆积,并通过一系列目前尚待阐明的调控机制使细胞逃逸凋亡,从而进入退行性变性。目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多以替代法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