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分析脑血管病性质以及病灶部位等与癫痫发作时间、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1年8月至2008年8月间358例脑卒中病例中48例继发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中男26例(54.17%),女22例(45.83%);全面发作30例(62.5%),部分发作18例(37.5%);早发癫痫27例(56.25%),迟发癫痫21例(43.75%);皮层病灶继发癫痫34例(70.83%),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14例(29.17%),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类型与卒中部位及性质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在性别上没有差异,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男女发作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发性癫痫多于迟发性癫痫,卒中皮质损伤更易导致癫痫。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高于脑梗死。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多于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脑梗死与脑出血后晚发性癫痫发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性质、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29例.皮层病变发生癫痫58例,皮层下病变发生癫痫15例.早发癫痫57例,迟发癫痫26例.结论 皮质病变发生癫痫高于皮层下病变,早发性癫痫中出血后癫痫高于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发,迟发癫痫中出血和梗死发生率无差别,以全身性多发.  相似文献   

3.
83例脑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性质、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29例。皮层病变发生癫痫58例,皮层下病变发生癫痫15例。早发癫痫57例,迟发癫痫26例。结论皮质病变发生癫痫高于皮层下病变,早发性癫痫中出血后癫痫高于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发,迟发癫痫中出血和梗死发生率无差别,以全身性多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58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时间、类型,卒中类型,癫痫与病灶部位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7.39%(58/785),其中,早发型癫痫占81%(47/58),迟发型癫痫占19%(11/58);早发型癫痫发作中全身发作占72.34%(34/47),迟发型癫痫发作中部分发作占72.73%(8/11);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占68.97%(40/58),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31.03%(18/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早发型为主,以皮层病灶多见;早发型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首次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及其与梗死灶部位、大小的关系。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06年9月—2010年1月首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408例,随访时间1年。其中继发癫痫42例,分为早发性癫痫组(18例)和晚发性癫痫组(24例)。分析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晚期首次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及其与梗死灶部位、大小的关系。结果: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首次癫痫发作后再次发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质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梗死灶直径≥4 cm与<4 cm分别发生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晚发性癫痫更容易反复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梗死灶部位相关(累及皮质的梗死),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梗死灶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我院754例脑卒中患者中46例继发患者的卒中部位、癫痫发作特点、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1%(46/754),其中早发癫痫39例占5.2%(39/754),迟发癫痫7例占0.9%(7/754);46例继发癫痫中,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占78.2%(36/4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21.8%(10/46)。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30例,部分性发作9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例,部分性发作5例。皮层病灶继发癫痫较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多见,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癫痫患者预后较无癫痫患者差。结论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早期控制癫痫发作有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其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选择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患者156例,对患者的脑梗死病变部位、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因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的不同差异存在显著性,皮质占80.8%,癫痫发作类型中简单部分性发作112例(71.8%),全身强直-阵挛21例(13.5%),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11.5%),癫痫持续状态5例(3.2%);早发性癫痫占58.9%,迟发性癫痫占41.1%。结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与脑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以皮质梗死为主,继发癫痫发作形式以简单部分性发作为主,其次为全身强直-阵挛、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早发性癫痫治疗效果好于迟发性癫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癫痫类型、发生时间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部位、大小的关系.结果 脑卒中早期癫痫发作发生率显著高于迟发性发作(P<0.01),早期发作患者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占64.2%(P<0.01);且大脑皮层卒中者显著高于皮层下卒中者(P<0.01);较大病灶者显著多于较小病灶者(P<0.01);部分发作患者主要为缺血性脑卒中,占66.7%(P< 0.05),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主要为出血性脑卒中,占84.6%(P<0.01).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性为主,且与卒中类型、部位、大小有关,了解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杰 《安徽医药》2005,9(7):531-5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作时间、类型、病灶部位、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4%(50/926);早发癫痫占68%(24/50),迟发癫痫占32%(16/50);病灶在皮层发生占76%(38/50),病灶在皮层下发生占24%(12/50);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9例,部分性发作5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3例,部分性发作13例.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多见,且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而且与病灶部位有关,早发癫痫仅需短期抗癫痫治疗,迟发癫痫需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症状及特点.方法 对682例脑卒中病例中58例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8.5%(58/682).其中早发癫痫66.5%,迟发癫痫34.5%.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在病灶部位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早发型癫痫预后差,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癫痫均应给予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邦松  王庆梅 《安徽医药》2013,17(9):1533-153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对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其中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68.6%)显著高于迟发性癫痫(31.4% )(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占10.0%,显著低于脑梗死的53.8%和脑出血的52.4%(P〈0.05);病灶位于皮层下的比例均明显低于病灶位于皮层的比例,大面积病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小面积病灶的比例(P〈0.05);脑卒中后癫痫组的焦虑、阻滞、认知障碍、全身症状、睡眠障碍、HAMD量表总分6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早发性癫痫为主,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大小与卒中后癫痫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76例患者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类型及病灶部位的关系与预后等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无癫痫发作的70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变化。结果①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1.1%(76/682),其中早发性癫痫59.2%(45/76),迟发性癫痫40.8%(31/76);②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0.5%(46/7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9.5%(30/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局限性运动性发作40例(52.6%),其中早发性发作14例,迟发性发作26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1例和癫痫持续状态5例(47.4%)中,早发性发作26例,迟发性发作10例。(4)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61.8%(47/76),缺血性卒中占38.2%(29/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癫痫组显著进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癫痫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于对照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与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940例)例脑卒中病例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0%,早期癫痫发生7.66%,晚期癫痫发生2.43%。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皮质病变易导致癫痫发作,卒中急性期继发癫痫者预后较差,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应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我院EP发生率为8.33%。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发病率最高为17.9%,其次为混合性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分别为15.4%、9.7%、3.6%;早发性癫痫占70.8%,迟发性癫痫占29.2%;病灶发生部位以皮质病变为主占80.3%,明显高于其他发病部位(P<0.01)。结论 EP的发生与卒中类型、病程、病变部位及用药等密切相关,了解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性,利于指导治疗、评价预后、降低病死率。晚期发作需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脑卒中后癫痫病例64例患者的卒中性质、卒中部位、发作类型、发作时间进行分析。结果:64例卒中后癫痫中脑血栓形成继发性癫痫15例(23.43%);脑栓塞继发性癫痫6例(9.37%);脑出血继发性癫痫32例(50%);皮层病灶继发癫痫36例(56.25%),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17例(26.56%),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1例(17.19%)。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与卒中类型无关,卒中部位以大脑皮质的发生率为高。警惕卒中后癫痫的发生,及早处理以免影响脑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癫痫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585例脑卒中患者中39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6.67%(39/585),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69.2%(27/39),晚期发生率为30.7%(12/39),以部分发作为最多占66.66%(26/39),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较易发生卒中后癫痫,皮质与皮质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卒中类型癫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最常见原因,皮质病灶较易发生癫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症状特点及与卒中类型关系。方法对897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卒中后癫痫发病率、发作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脑卒中癫痫发病率为8.7%(78/897),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出血,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最低。早发性癫痫54例(69.2%),治疗效果好;迟发性癫痫24例(30.8%),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癫痫是老年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与卒中性质相关,经正规抗癫痫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继发癫痫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塞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对48例脑梗塞继发癫痫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梗塞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癫痫发作和病灶大小及严重程度无肯定关系。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性癫痫与胶质瘢痕形成癫痫灶有关。结论对早发性癫痫在早期治疗后多可自行缓解,对迟发性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发作类型、病变部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发作机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颅CT或MRI、脑电图(EEG)证实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脑卒中患者的6.24%,癫痫发作可发生在脑卒中后任何时期,早期发作多在卒中发病48h内。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更易引起癫痫。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脑电图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早期发作与晚发癫痫的治疗、转归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脑梗死后并发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癫痫类型、发作时间、病灶构成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后并发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8.0%,以早发型、部分性发作多见,病灶位于皮质的癫痫占71.0%,显著高于皮质下的发生率(P〈0.05)。结论继发性癫痫发作病灶部位多见于脑皮层梗死者,早发型、部分性发作多见,癫痫早期应重点行抗惊厥、脱水治疗,迟发性癫痫还需长期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