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政模式的转型,传统的行政行为系统理论已不能适应实践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行政行为构成要素的分析,把行政行为分为三类:行政表意行为、行政事实行为、衍生的行政行为。与之前的行政行为的理论相比,这种新的行政行为系统理论能够使行政行为的认知和适用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走向服务行政模式是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鉴于我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其必须紧密结合国情融合多种行政的要素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实施新型行政行为以完成新行政模式下的多种行政任务.这些新型行政行为与传统行政行为相比,总体呈现出行为作用体系变迁、行为主体多元化、行为依据灵活化、行为方式多样化、行为效力层次化、行为目的明晰化、救济途径非典型性化的特征.在这些行为特征基础上继续体系化研究新型行政行为,重构行政行为理论,已成为行政法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无效行政行为问题一直未引起充分重视,目前立法对无效行政行为与可撤销行政行为也来作具体区分。我国立法现状和不区分无效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行为存在弊端,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是立法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上一个最为基本的范畴,由于理论研究视野的局限和实用主义的误导,我国行政法学界相当一部分人曾一度对我国传统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提出了诸多质疑。从完善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和行政程序立法的视角来看,正确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至为关键。本文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具体行政行为内涵的演进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学术界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界定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本文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行政允诺行为的行政法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允诺是近年行政机关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的行为方式,但其理论研究却十分薄弱。在当今的行政法学教材中,还没有关于行政允诺的概念及理论阐述,学界对行政允诺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是寥寥无几且在认识上极不统一。从行政法理论上分析,行政允诺行为符合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是行政行为而不是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从本质上看,应归属具体行政行为的类别;与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表面相似,实质不同。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行政机关执法违法 ,滥用行政权 ,就会极大地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鉴于此 ,为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有必要对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研究。行政行为的合法不仅应当符合实质要件而且应当符合形式要件 ,违反任何一个都会导致违法行政行为的产生。违法行政行为的具体表现为违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体违法、程序违法、做出行政行为的依据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合法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者们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认识比较模糊,并且经常将其与其他相关的概念混淆。为使行政事实行为的内涵进一步明晰化,纠正人们关于行政事实行为的部分错误认识,文章拟将行政事实行为和行政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等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但其范围在学理上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行政行为”替代“具体行政行为”成为新行政诉讼法的核心概念,但行政诉讼法没有对行政行为作出界定.确定行政行为的范围应当回应保障公民诉权的修法目的,最大限度接近对公民权利的司法无遗漏保护,将实践中影响公民权益的行政权力运行形态尽可能纳入行政行为概念之中.行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受案范围逐项列举的情形,事实行为、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规范性文件也包括在内.规范行政权的基本法——行政程序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我国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建构行政行为基本原则、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和行政行为效力制度等,解决法院因行政程序法缺失面临的法律适用困境.  相似文献   

9.
行政登记是行政机关经相对人中请或按照授予的职权。依法对需要登记的事项进行审查和判断,并将这些事实和情况记载在登记簿上的行为。根据行政法律行为理论,行政登记是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结合。它分为产生审批赋权效果的许可性登记、产生私域认可效果的确认性登记和产生信息保存效果的事实性登记三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建立与福利国家、积极国家以及给付行政模式相适应的行政给付行为理论。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理论中将行政给付定位于行政救助和行政物质帮助的不正确做法,拓展行政给付行为范畴,增强政府的授益性。为此,应将行政给付行为界分为行政给付行为、行政给付相关行为和行政给付效果行为。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案件除行政赔偿外一律不得进行调解,但目前行政诉讼中原告在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自行撤诉,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解决了行政争端,这实质就是一种变相的调解。鉴于实务中存在滥用和解制度的倾向,厘清哪些类型的案件可以适用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探讨就非常必要。对于行政案件类型化的探讨也可以使法院在审判实务中有更加明确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安机关是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的双重主体。准确界定公安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是明确当事人救济途径和规范公安职权行为的前提条件,需要综合运用行为主体、行为种类、行为程序、法律依据、案件性质和行为目的等标准,从程序到实体、从形式到实质对公安职权行为进行全面审查。人民法院是界定公安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的权威机关,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原告不服公安职权行为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应当受理,并在进一步审查后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3.
行政职能、功能、效能、效率、效益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职能、功能、效能、效率与效益是行政学中内容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范畴。行政职能指行政组织对社会进步应起的作用 ;行政功能是系统科学概念 ,当行政组织的功能与实现行政目标一致时 ,行政功能表现为行政职能 ;行政效能则是行政组织内在能力的外部表现 ,指行政组织活动对实现行政目标发挥的有效的功能 ;行政效率指行政活动产生的效能与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比率 ;行政效益指行政活动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 ,体现了行政职能、功能、效能与效率的内在统一 ,是行政学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现行程序法制构造,难以应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密切关联且混合并存的复杂案件。在受害人的损害由民事侵权、行政侵权、受害人的过错,乃至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情况下,单一的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均无法高效、低成本且全面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构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从而实现行政救济与民事救济制度的并行与接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没有对行政诉讼的类型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给行政诉讼的实践带来许多问题。行政诉讼的类型化问题,是 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之一。分析在我国建构行政诉讼类型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拟将我国行政诉讼的类型划分为:撤销诉讼、确认诉讼、变更诉讼、义务履行诉讼、给付诉讼、公益诉讼、机关诉讼和抽象规范审查诉讼等八大类型。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一种不以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效力为目的的行政行为。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是现代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全面实现诚信政府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以及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充分救济的需要。国外行政事实行为可诉的实践及我国的行政赔偿诉讼实践均证明 :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是可行的。为达此目的 ,需要消除人们思想上对此问题所存在的顾虑 ,并完善现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行政强制执行的权限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实质在于行政强制执行权限在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如何划分。本文认为 :除依照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的案件外 ,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 ,法院只负责按一定标准审查、裁定是否予以强制执行 ,具体执行则由申请的行政机关负责  相似文献   

18.
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 ,往往只有事实上的强制力。其原则有合法原则、效益原则、自愿原则和服务原则。虽然我国各层次的法律规范都有规定 ,但相对数量少、内容不够全面 ,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指导法律应给予救济  相似文献   

19.
在行政救济制度中,存在正确确立行政诉讼被告的问题。传统理论以“行政主体”理论来衡量行政诉讼被告的资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出于诉讼便利的需要,“行为主体”将替代传统的标准,作为确立行政诉讼被告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