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定量评价盆地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是油气勘探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天草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但究竟哪一套地层是主要烃源岩尚不清楚,也未见对其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的报道.以天草凹陷天2井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指标定量或定性刻画了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特征,结果揭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应为天草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苏红图组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但其烃源岩成熟度不高,为天草凹陷的次要烃源岩;石炭系和侏罗系烃源岩虽有机碳含量高,但生烃潜量值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现今Ro>3.0%,处于过成熟阶段,属枯竭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罗小平  李辉  李新军 《岩性油气藏》2013,25(1):75-80,87
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湖相暗色泥岩是查干凹陷发育的主要烃源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研究了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上为较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过渡型,其中巴音戈壁组有机质类型优于苏红图组,前者以Ⅱ,一Ⅱ:型为主,后者以Ⅱ2一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均达到了成熟阶段.部分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该烃源岩发育于湖相弱氧化一弱还原沉积环境,有机质母质为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高等植物为辅的混源输入。  相似文献   

3.
以Z凹陷X井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碳(TOC)、生烃潜量(S1+S2)和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显微组分、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元素组成、镜质体反射率(R0)和孢粉颜色指数(SCI)等分析化验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3个方面.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下白垩统银根组和苏红图组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但生烃潜量值高,是Z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侏罗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但生烃潜量值低,为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根据延额1井室内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及现场地化录井资料,利用热模拟法对额尔登苏木凹陷的各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分析,确定有效烃源岩发育情况,计算各层段烃源岩的生烃和排烃能力,并预测凹陷资源潜力,研究表明额尔登尔苏木凹陷下白垩统腾一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是下步重点的资源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5.
奈曼凹陷共发育下白垩统沙海组、九佛堂组上段、九佛堂组下段三套烃源岩,其中沙海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以Ⅰ型、Ⅱ_1型为主,处于未熟–低熟阶段,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九佛堂组上段烃源岩生油能力较差;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以Ⅰ-Ⅱ_1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是奈曼凹陷主力烃源岩层。该烃源岩发育于较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母质以藻类为主、高等植物为辅的混源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银额盆地查干凹陷下白垩统3套主力烃源岩进行有机碳族组分、稳定同位素等测试分析,研究了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在该地区3套烃源岩中,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的巴二段为重要的生油层段.该段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热演化程度达到中一高成熟阶段,部分地区已达过成熟.而苏一段和巴一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不高且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据此评价为中-差烃源岩.综合判定该地区主力烃源岩具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的油气勘探呈现良好态势,但油气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通过对烃源岩、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以期明确原油油源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银根组烃源岩TOC平均为4.69%,Ro平均为0.62%,Pr/Ph值平均为0.34,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36,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极高、以Ⅰ型为主、低成熟烃源岩,具有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的生源特征和强还原、微咸-半咸水、水体分层的沉积古环境。下白垩统苏红图组烃源岩TOC平均为1.04%,Ro平均为0.75%,Pr/Ph值平均为0.99,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28,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好、Ⅱ1-Ⅱ2型、低成熟-成熟烃源岩,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的生源特征和还原、微咸-半咸水的沉积古环境。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烃源岩TOC平均为0.91%,Ro平均为1.31%,Pr/Ph值平均为1.18,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24,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中等-好、Ⅱ2-Ⅲ型、成熟-高成熟烃源岩,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的生源特征和弱还原-弱氧化、微咸-半咸水的沉积古环境。无论是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还是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巴音戈壁组原油与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相似程度极高,且有别于银根组和苏红图组烃源岩,表明巴音戈壁组油藏的源岩主要为巴音戈壁组烃源岩。延哈2井原油和延哈3井原油来自于凹陷不同构造部位的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导致2个原油样品在成熟度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研究区巴音戈壁组油藏具有"近源成藏、侧向运移极为有限"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法对昌图断陷泉1井揭示的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沙海组2套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结果表明,昌图断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发育,沙海组和九佛堂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且均已进入生烃门限。氯仿沥青"A"法估算昌图断陷南部资源量达0.4892×108t,说明该区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物质条件,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量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从烃源岩分布、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对邦戈尔盆地中部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层位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整体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有效烃源岩主要为K组及其下部成熟烃源岩,成熟度为有效烃源岩的主控因素。生烃史模拟表明,K组及其下部的M组、P组烃源岩在晚白垩世及以前都进入过生烃高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并且烃源岩没有二次生烃的可能。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K组烃源岩沉积于半咸水-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不同小层及构造位置其沉积环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属于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典型含油气坳陷,其中青西凹陷青南次凹是主要生烃凹陷。随着探井数量增多和勘探深度不断加深,揭露的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越来越多,为重新认识该凹陷主力烃源岩及其生烃潜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青南次凹30多口探井大量烃源岩样品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发现: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由上至下逐渐增高,中沟组和下沟组上段为一般烃源岩,而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属于好和很好的优质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呈现中部最高,南、北两端略低的趋势,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东北部地区,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均为主力烃源岩,而凹陷南部只有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属于好烃源岩,也是南部主力烃源岩;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处于大量生油阶段,下沟组下段处于生油高峰阶段,赤金堡组处于成熟生油窗后期-高成熟生成凝析油气阶段;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生成并排出了大量原油,是青西凹陷主力生烃源岩,青南凹陷北部和中部中-深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这一认识对酒西坳陷油气精细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酒西坳陷的实例对中国其他高勘探程度盆地的精细勘探与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塔南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南部,是最富油的凹陷之一,发育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等3套烃源岩。运用钻井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对凹陷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饱和烃色谱、有机质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达到优质烃源岩标准,是塔南凹陷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段;南屯组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含油部分为Ⅰ型,反映了低等水生生物为基本生源构成,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西部;烃源岩热演化具明显的分区性和阶段性,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生油门限深度,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下部烃源岩大多处于成熟阶段;塔南凹陷中西部南屯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厚度大、成熟度较高,具有大量形成大规模油藏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分析查干凹陷的基本生油条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方法,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3个方面对毛5井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巴音戈壁组二段为主要烃源岩,纵向上巴音戈壁组源岩有机质丰度稍优于苏红图组,有机质母质类型基本上属过渡类型,其中苏红图组一段以Ⅱ2型为主,巴音戈壁组以Ⅱ1型为主,均属中-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充分利用海域钻井、地震资料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在综合分析中生界烃源岩发育条件和地化特征基础上,采用Trinity盆模软件,以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烃源岩地化指标和暗色泥岩百分含量统计数据为约束条件,预测了中生界有效烃源岩厚度和成熟度的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中下侏罗统福州组和下白垩统受海(或湖)侵影响的深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生油气条件良好。其中,福州组烃源岩为钻井所证实,是海域中生界的主要烃源岩,发育有暗色泥岩和煤两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为Ⅱ2型,现今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整体评价为较好的烃源岩;集中分布在闽江凹陷和基隆凹陷的南部,暗色泥岩厚度介于200~760 m之间,南厚北薄;成熟度R0介于0.5%~3.5%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熟。下白垩统暗色泥页岩类烃源岩是海域中生界的次要烃源岩,这一认识拓展了东海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有机质丰度较低,母质类型为Ⅲ型,已成熟,整体评价为中等~差烃源岩;在闽江凹陷和基隆凹陷广泛分布,暗色泥岩厚度介于50~450 m之间,东厚西薄;成熟度R0由西向东逐渐增熟。  相似文献   

14.
阿尔凹陷是二连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勘探程度较低。 下白垩统为二连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和产油层,在阿尔凹陷广泛发育。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阿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Ⅰ-Ⅱ 型为主,低成熟-成熟,已进入大量生烃阶段,其中腾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最强,阿四段烃源岩生烃能力稍差;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为淡水-微咸水环境,腾一段为偏强还原-弱氧化环境,阿四段为偏弱氧化环境;烃源岩常规甾烷分布特征为 C29>C27>C28,表明其具有以藻类输入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为辅的生源特征,而腾一段生源输入的差异可能与湖侵及湖退引起的水体深度变化有关。 下白垩统油砂和烃源岩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表明,腾一段原油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阿尔善组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混有阿四段的油源。  相似文献   

15.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古生界重点剖面烃源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岩性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对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古生界16条剖面中的烃源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下寒武统及下二叠统为主力烃源岩地层,下志留统及上奥陶统在局部地区存在有利的烃源岩发育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为生烃能力较强的Ⅰ型、Ⅱ1型,均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过成熟烃源岩为主,但仍具有生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湖南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厚度一般在500m以上,厚度大,分布广。根据野外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研究,结合井下样品的室内测试分析结果,从烃源岩的分布、类型和有机质的类型、丰度、成熟度等方面对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涟源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涟源凹陷内有机质总体热演化程度较高,但不同的层段或地区热演化程度不同;中、上泥盆统有机质处于以甲烷气为主的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7.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基本生油条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有机地球化学方面深入研究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查干凹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沉积时为一箕状断陷,沉积地层和烃源岩厚度变化大,主要烃源岩发育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苏红图组下段,厚约0~2400m。目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15%~2.66%,热解生油潜量为0.07~10.74mg/g,氯仿沥青"A"含量多数在0.022‰~3.757‰,总烃含量为0.049‰~2.527‰。有机质丰度变化大,但可溶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质主要由无定型草本植物降解和藻类组成(占60%~80%),其中II1型有机质占50%以上,推测原始有机质类型较好。该凹陷地热梯度较高,目前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在0.8%~2.0%,处于成熟生油-湿气阶段,饱和烃色谱和色质参数也表明烃源岩已成熟。TTI计算表明其主要烃源岩主要生油期为晚白垩世。综合分析认为下白垩统烃源岩属较好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图5表3参5(陈建平摘)  相似文献   

18.
酒西盆地各生油凹陷生油门限差异较大,下白垩统烃源岩的成熟度与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密切相关。可溶有机质转化率、镜质体反射率、热解、生物标志物特征等参数表明:青南凹陷中部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为4000m(相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为 0 65%),埋深 4000— 4400m为低成熟阶段,埋深 4400一5200m为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因此中沟组烃源岩未成熟,下沟组上部烃源岩低成熟,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上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高峰阶段,赤金堡组下部烃源岩处于高成熟的凝析油-湿气阶段,目前尚无烃源岩达过成熟干气阶段。石北凹陷生油门限深度为3000m,只有凹陷内埋藏较深的赤金堡组烃源岩达到成熟生油阶段。烃源岩埋藏和演化历史分析揭示,下白垩统烃源岩在白垩纪末期埋藏均较浅,主要的生油期是晚第三纪以来,目前赤金堡组上部和下沟组下部烃源岩正处于生油高峰期,地质历史上只有一次生、排烃高峰。酒西盆地各油田原油十分相似,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特征等表明,下白垩统的水生有机质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机先质,赤金堡组是主要烃源岩,而下沟组是相对次要的烃源岩。图5(陈建平搞)  相似文献   

19.
对赛汉塔拉凹陷都北洼槽下白垩统烃源岩系统研究,查清了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明确了低成熟-成熟阶段的腾格尔组一段和阿尔善组为主要的有效烃源层,腾格尔组二段为非有效烃源岩.都北洼槽具有形成低成熟-成熟油藏的良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勇水  李红磊  史大海  陈帆 《石油学报》2021,42(8):1026-1038
基于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上古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评价,分析了盆地内各凹陷的油气来源和富集规律。盆地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暗色泥岩整体已达到过成熟阶段,中生界凹陷内已发生浅变质—变质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资源和勘探潜力小;中—下侏罗统发育一套煤系烃源岩,在盆地腹部及南部凹陷中已达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生烃潜力;白垩系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且油源对比结果证实,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均来源于该套烃源岩。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早白垩世晚期油气成藏和早白垩世末期调整改造2个阶段,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晚期构造活动强度共同控制。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腹部是其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区,中西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中东部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