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更好的传承中医特色、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背景下融入因材施教的师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的院校+师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两者的融合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学科背景、具体做法及阶段性成效3方面探讨了将师承模式与院校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为提高中医临床高级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途径,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人才的培养在于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师承为主的古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不适合于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教育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但因缺乏师承环节,学生缺少在临床实践中的感悟和将中医理论熟练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造成临床型中医人才的缺乏。因此,将院校教育与师承体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是今后培养中医临床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迄今,我国中医药院校教育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中医药院校教育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面对中医药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出现诸多诘难,如"培养的中医人才中不中,西不西"、"几十年的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没能培养出几名著名中医"等,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医教育从师承式教育向院校教育转型,院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因时代变迁,中医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文(见本刊2014第1期《古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和2014第2期《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已对古代和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目前中医教育模式上存在的不足,采用何种培养模式一直是中医界探讨的焦点,也是中医界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就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符合当代中医教育特点的中医传承模式,为探索当代中医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即"师带徒"模式,近年来一直为各个中医院校探索的热点之一.由于传统的师承模式和院校教育模式各有千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两者结合才是中医教育模式发展的主流趋势,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以院校教育的底蕴辅以师承教育的特色,结合各家所长,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一...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特色及创新试验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2方面入手,探讨以培养"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中医临床实用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管理及教学质量考评,强化实践和临床技能,进行实验区改革探索,总结经验,探求适用于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中医学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医传承教育组和院校教育组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综合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医传承教育组学生人文素养及专业素养得分均高于院校教育组学生,提示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培养中医人才,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因此改革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应将师承教育和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中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医院校教育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教育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灵活的诊疗方法,也是当前中医学界普遍承认的发展路径,但中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困难局面也显而易见。本文从"中医为体,西以为用"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基础课程安排,临床技能实践和就业培训等方面改革的做法与构想:调整中医课程比例,牢固建立中医思维,夯实中医基础,将西医课程后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临床能力;认真做好就业思想教育,不走过场,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中医师承教育注重对培养对象的严格考察,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证思维。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人才个体和群体培养目标以及中医思维的构成和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师承教育与现代中医教育的各有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余甘霖 《中医教育》2005,24(2):68-71
中医药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高等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规格应以高等专科为主体,人才类型属于应用技术型,知识能力结构应体现"能力本位"特征,其专业的构建应遵循行业性、区域性及灵活开放的适应性原则,应面向中医药职业岗位,强化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探索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3.
当代医学发展面临着“重技术、轻人文”的困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训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除此之外,当代中医临床教育中还面临着中医特色缺失的窘境。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医学教育中已经有所应用。而传统中医学中含有丰富叙事元素和人文精神。在现代中医临床教育中积极引入叙事医学元素,并从传统中医典籍和医案当中寻求叙事启发,对于提高医学生乃至临床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回归传统医学的温度、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发展战略,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中医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根据现实情况,阐述了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第一要创新传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科教结合、临床带教综合模式和人工智能联合医案教学),第二要开展"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深化中医药教育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的特点、任务、发展策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便于使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发展,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创新,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课题针对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成果为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定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效果以及考核评价标准认定中去,形成“闻-见-试-思-悟”的产出式、应用式优化教学模式。课程还引入学校与附属医院“以医促教,以教惠医”共建课程模式,以此搭建新型实用性“医-教-学”良性互动平台,最终实现将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对接、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契合的专业课程授课目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有良好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医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模式,60余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正确的,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学中"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对于促进医学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西学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职业和专业背景,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西医学生而言,应在本科教育中根据专业背景分层次设立中医学课程.西医临床医生主要通过参加政府认可的"西学中"培训班来进行学习.对于护士而言,医院或科室可以组织中医专题培训以提高其中医护理技能."西学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纳入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合理规划,使这种教育模式焕发出新生命,创造出中国特色新医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等中医药教育学制结构的演变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几种主要学制形式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中医学自身的学科属性与特点,提出长学制是合乎中医学自身特点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未来高等中医药教育学制结构模式的方向,并探讨了有关长学制设置规划形式及优化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加速海外合作办学进程,是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进入国外主流教育阵地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分析海外合作办学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海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西医教育模式对中医基础学科体系形成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医学界为争取中医教育加入学校系统,仿照西医学科体系框架设置中医课程;为沟通中西医,适应时代潮流,以西医为参照系整理构建出中医基础学科体系的雏形;中医高等教育承袭了近代中医教育的模式及课程体系,是造成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