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我院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11例,基底节区结构模糊4例,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3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表现1例,CT值测量差值(ΔHU)增高2例,CT表现基本正常15例。结论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很有价值,对半数以上超急性脑梗塞病例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53例早期脑梗塞的CT表现。认为区域性脑组织密度减低,脑灰白质界面不清、脑基底节构形模糊、脑沟、外侧裂模糊消失为早期脑梗塞最常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3.
报告4例起病后3小时内的大脑中动脉脑梗塞的早期CT表现。CT所见主要有:一侧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脑岛异常征”、豆状核边界模糊、脑沟池受压、脑皮髓质界面消失、内囊后肢增宽、低密度改变等征象。认为前六种征象较脑梗塞的低密度改变更早出现,为CT诊断大脑中动脉脑梗塞的早期依据,其中“脑岛异常征”为本文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下微创治疗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8例脑内血肿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死亡3例,再出血1例,术后3~7 d复查CT示血肿基本消失38例,余17例术后2周血肿均基本消失.结论:CT定位引导下微创穿刺脑内血肿清除术是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符合近年微侵袭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颅内占位病变(本文主要指脑肿瘤),若以脑梗塞为发病方式而又发生于中年以上,并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者,则很容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以下称脑梗塞)。在没有 CT 设备条件下,为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我们对脑梗塞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研究。我科从1981年3月至86年2月共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452例脑梗塞的CT表现。其中缺血性脑梗塞438例,出血性脑梗塞14例。其表现随发病时间、梗塞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异。分析了15例误诊漏诊原因。提出了脑梗塞的早期CT征象:(1)略低密度灶,边缘不清;(2)大脑皮质髓质分界不清;(3)豆状核轮廓模糊;(4)局部脑沟消失,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移位;(5)选择性强化;(6)沿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布的点状密影。还着重讨论了脑梗塞的CT诊断、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 CT诊断相关问题。方法:对 25例头部外伤后 CT头像脑实质内有低密度灶病例从病史、临床表现、病灶出现时间及密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诊断为外伤性脑梗塞18例、脑梗塞3例、脑囊腔4例。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塞可作出较正确诊断。 外伤性脑梗塞有许多牵涉到交通事故处理和法医鉴定,要求准确。但有时诊断却较困难,作者对本院1998年1月~2001年 7月遇到的 25例脑外伤后 CT图像脑实质内低密度灶、从病史、临床、病灶 CT值及病灶出现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塞的CT表现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早期脑梗塞32例,均在发病24h内做CT平扫,并经临床及DSA确诊。结果:早期脑梗塞的CT征象: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发生率为46.9%;早期低密度征为37.5%;豆状核征为40.6%,脑沟裂消失为31.3%;脑岛带征为28.1%。结论:早期脑梗塞具有特征性CT表现,若出现两种以上阳性征象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由于CT在神经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脑卒中的确诊率,也增加了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我院于1985年至1992年共收治住院并经脑CT检查证实的脑梗塞75例,其中腔隙性脑梗塞48例(占64%)。现将腔隙性脑梗塞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内科由1985年5月~1986年1月选择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做脑 CT 确诊为脑梗塞5例,在脑血栓后头痛发作期试用利多卡因治疗,疗效满意。一般资料:五例均男性,年龄18~64  相似文献   

11.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塞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本文通过2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塞(发病6h内)的CT分析,并采用薄层扫描急窄窗照片技术、摆正体位等方法,进行双侧大脑密度及脑沟、脑裂对比,发现脑内更多、更早病灶。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塞CT表现有:豆状核边缘模糊。密度减低;岛叶密度减低,相应侧裂池变窄;颞叶皮层密度减低,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界面不清。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是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坏死,一般认为在起病后12~24小时内不可能发现缺血性脑梗塞。近几年,基层医院在应用CT以来,对病后24~48小时的脑梗塞CT影像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起病24小时内的早期脑梗塞CT影像尚缺乏明显的,特异性的征象,致使部分患者漏诊、漏治,笔者经过近几年对本院经CT复查及脑血管造影证实的早期缺血性脑梗塞20例CT影像回顾性分析,认为早期的表现:(1)岛带(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灰白质界面丧失;(2)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3)皮质脑沟,脑池的缩小或消失;(4)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等主干及其分支的致密影;对缺血性脑梗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于1995年初开始采用腹蛇抗栓酶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并用维脑路通作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病史明确并经CT检查确诊的136例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疗效观察。随机将136例急性急梗塞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CT诊断。方法:对采用CT进行检查的66例H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E的CT表现分Ⅲ度(轻、中、重),轻度:脑白质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中度:白质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伴灰、白质对比模糊;重度:广泛弥漫性白质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梗塞少见。结论:CT扫描可显示病变范围、密度及并发症,是确诊HIE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及评价CT对钩体性脑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钩体性脑动脉炎的CT表现及临床关系。结果:18例CT平扫均显示范围大小不等的脑梗塞,14例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8例脑血管造影显示病变部位吻合。结论:CT可直接观察钩体性脑动脉炎的脑梗塞部位、范围与形态,从而迅速获得定位及定量的诊断,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检查中,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在进修中,收集本院2009年2月~ 2010年2月间共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患者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2WI/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后均发现病灶213个;所有患者行CT检查后发现病灶38个,CT检出率为MRI的18%.MRI检查对患者早期病变及微小病灶显示情况优于CT.结论: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检查,MRI优于CT,且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塞CT扫描征象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CT数据,分析多发性脑梗塞的CT特征。结果 CT检查中共发现病灶86个,诊断正确率为87.76%。发病24h之内CT扫描示脑缺血区出现脑水肿,局部脑沟消失,可见低密度灶、动脉致密征、岛带征;豆状核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发病1周内,可见梗塞灶呈低密度区,位于大脑皮质的病灶与脑血管支配区分配一致;边缘可清晰或模糊,内部密度可不均匀,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发病2周后,CT扫描可见梗塞区内的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边缘清晰锐利的低密度囊腔,增强无强化。患侧的脑室及脑沟扩大,中线结构向患侧移位。结论 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可对CT征象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对多发性脑梗塞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25例实验组,通过静脉滴注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5例为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临床效果效果优于维脑路通,是临床治疗脑梗塞的理想用药,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发现有许多脑梗塞患者伴有头痛,本文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08例脑梗塞病人进行I描床观察,以探讨脑梗塞伴发头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过去认为脑梗塞多发生在老年人,其病因主要为动脉硬化所致。自从CT问世以来,结合脑CT检查,发现青年组患脑梗塞并非少见,病因多不同于老年脑梗塞。现将本科1987年3月~1991年10月收治的33例青年脑梗塞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