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2)
"嵌入式"养老是我国新兴的养老模式,其克服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劣势,集中了三者的优势,应作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形式。在对"嵌入式"养老模式进行规范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嵌入式"养老模式进行了优势分析,并进一步对现有国内部分典型"嵌入式"养老实践进行了模式归纳和比较分析;在评估"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问题和挑战基础上,从政府、社区联合养老服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三个层面分析了"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发展和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和愈发迫切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成为现阶段有效缓解我国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首选方式。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化体系正在生成,但还在起步阶段,与老年人相匹配的专项服务明显不足,养老服务各方面亟待完善。政府要整合社会、市场、家庭等各方面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供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快并且向深度发展,"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镇江地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组织和提供水平与目标要求相比相去较远。如何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积极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有效推动全市农村养老事业全面快速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养老服务的差距,解决好设施建设、服务组织、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家庭和谐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发展不足,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社区养老成为了养老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几个国家社区养老的主要做法,并总结出对发展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8)
人口"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并存产生的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现象,给我国养老体系的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通过对陕西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养老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陕西省农村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巩固农村家庭养老服务的主体地位,加大敬老养老宣传教育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机构等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三位一体"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对现有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丰富和补充,充分发挥了政府配置市场资源的决定作用,体现了社区养老服务供应主体的协同化观念。目前我国三种养老服务模式中: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形式,因受家庭结构小型化及工作生活快节奏化的影响,功能趋于弱化;机构养老作为社会福利项目的延伸,因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导致机构总量供不应求,也难以独自承担社会养老的重任;社区养老异军突起,老人因不必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便可享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同时又可避免子女无暇照顾的窘况而引起社会关注。笔者由此提出"三位一体"社区养老服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且养老模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产业化养老是对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老年生活照顾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一种模式,有利于应对我国多层次养老需求的挑战及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研究通过解读产业化养老的内涵与特征,在对舟山市产业化养老进行RMPIB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适应其发展条件的4种产业化养老模式,并提出产业化养老设施的空间选址与布局方式,旨在为我国其他地区社会养老模式的创新及产业化养老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养老服务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在主要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我国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现存很多问题。所以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也有自身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当前急剧增长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需求与老龄事业发展滞后、机构养老床位数不足的尖锐矛盾,本文选择"社区"作为载体,基于"医养"理念,以加强养老机构和社区家庭的养老能力为目标,转型"居家养老"内涵,探讨建立"社区养老照护单元"模型的可行性;并从城市结构、社区空间、建筑功能三个层面明确该模型的构成和研究侧重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成为当下的趋势,因此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刚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尝试,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文章重点分析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的建筑布局和设计建议,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为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实现对老年人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杨建军  汤婧婕  汤燕 《城市规划》2012,(5):20-26,65
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为老服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于浙江省和杭州市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提出"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体系-养老设施体系"的为老服务体系研究分析框架。论证我国"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体,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发展取向,构建以"持续照顾"为理念、以长期照护系统为核心的养老设施体系,及其规划配置思路。并以浙江省和杭州市为例,从等级配置体系、配置规模和城区差异性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养老设施规划设置标准进行了优化研究,制定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养老设施规划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3亿。未来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将成为极其重大的社会和民生问题。物业服务企业能否把握机会成功改革,在居家养老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服务产业中发挥作用,将是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社会养老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现行居家养老。现行居家养老是指由街  相似文献   

13.
正在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中,供给主体多元化才能促进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发展,政府与家庭,社区和老年人自身等都应该积极发挥作用。社区养老服务,是家庭搭配社区机构共同养老,能够提供上门服务或者进行托老所服务并且能够整合多方力量进行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青年人士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孩子,对老年人的日常照顾便分身乏术,只能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照顾。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4):37-50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体弱多病,往返于医疗和养老机构,面临诸多困境,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形成较大压力。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背景下,亟待盘存现有医养资源,探索构建适度普惠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在机构、社区、家庭三个层面进行医养资源整合,以便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医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无疑经历了一次"冰与火"的洗礼,60后的入局和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为推动有效需求爆发注入新动力。2021年,我国的养老产业,势必会围绕规模和质量的交织展开,并逐渐走向精细化、有效化、多元化。我们基于项目调研和产业分析,对2021年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作出如下预判。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4)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服务提供方式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仍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存在意义,但难以满足数目可观、需求多样的老年人养老需要。社区养老融合了两者的优点,由政府主导,社区配合,是未来养老服务供给的中坚力量。以社区养老为主体、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或许是我国可选择的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和高龄化趋势凸显,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区老人养老的需求。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迫切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关键绩效指标模型理论,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西安市调查数据,得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依此提出改善社区环境、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7):33-35
步入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急需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但是当代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以国家养老为辅的传统养老模式随着养老文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面临着崩塌的危险,而有效的更生制度尚未(完全)形成,由此产生了由市场、社会替代养老行为主体履行替代养老行为义务的必要。因此,从法律层面搭建"替代养老行为"制度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法律机制迫在眉睫。本文从"替代养老行为"制度的内涵及其市场化、社会化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促进该制度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形成常态化供给关系,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业市场,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老龄房地产业市场。中国城乡"421"家庭、甚至"621"、"821"家庭大量出现,家庭养老面临更大困难,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与社会养老需求加快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剧,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更加重大、更加紧迫。单纯依靠政府支撑的公立养老机构,通过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重,关系到我国民生问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养老需求逐渐扩大,养老服务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面对经济运行速度下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巨大、养老服务产业供求不匹配及机构养老服务缺陷等问题,社会各界开始研究PPP模式下养老服务投资机制。本文根据财政部及民政部关于将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服务的背景、政策、目标、进程等,进行分析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