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扬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老城区中,是扬州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文章以扬州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湾子街的发展历史、街巷格局、空间节点和建筑风貌,总结湾子街的空间特色及其成因,并探讨该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肖泳  申亚  黄瑶 《建筑创作》2011,(11):248-251
本文对山地特色的历史街区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山地特色历史街区的独特性,明确了对于山地特色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重庆地区为例,对山地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山地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与更新策略,对街区的开发政策提出了初步建议,为山地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指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镇江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形态多样,分布密度高,是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的关键。青岛特殊的山地、丘陵型自然环境使得山地型历史街区成为青岛城市空间形态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典型山地型历史街区街道空间、院落空间和过渡空间三种类型的开放空间的分析,归纳总结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尺度特征,并提出山地型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进程中在空间尺度方面应遵循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对贾家村景贤大道历史街区进行研究,总结出贾家村历史街区存在建筑质量较差、环境破败、开放空间不足、文化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通过建筑重要性、历史街区节能设计原则、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等几个方面,研究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问题,利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提出贾家村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措施,从而为贾家村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建议,将贾家村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特色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9)
烟台市广仁路-十字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工作,主要着力探索和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在对其物质和空间形态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街区空间秩序的重构、建筑风貌的保护、空间活力的营造及地方历史精神的传承,对历史街区当中可控制的要素进行空间设计,进而实现对传统历史街区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指出朝阳街历史街区是烟台市确定的五个历史街区之一,综合分析了古城与历史街区的特色,深入挖掘了历史文化内涵,从规划角度对朝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与目标、保护等级与范围、保护整治模式、空间景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区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街区空间的保护和更新的角度,探讨湘潭窑湾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浪潮对地方特色的消解,历史街区地方特色正在与传统地方认同相断裂,曾经独具空间魅力的历史街区面孔经历外来资本主导的形象重塑,催生了大批"千街一面"的历史街区空间。该文从地方和认同角度对历史街区空间魅力的内涵进行解析,分析当前历史街区风貌同质化现象的困境,认为历史街区活化需要挖掘和重塑其空间魅力,其中包括原真生活的保护及地方感的构建,为历史街区魅力评价提供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11.
张平  陈志龙  黄欧龙  王慧 《规划师》2011,27(10):97-101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地下空间在扩大空间容量、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和确保文物安全等方面具有地面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模适宜性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原则,结合文物建筑保护区、文物及文物所在街区、文物遗址保护区和现有地下文物保护区在保护方面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研究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正确保护与合理更新。探讨了中国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如何看待城市历史街区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在回顾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和形成原因;同时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特点,指出了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建筑保护更新的问题;最后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中国历史街区的规模范围及核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开展的首要步骤。调查研究的成果既是确定被调查区域是否符合条件被授予历史文化街区称号的依据,也是称号授予后保护措施制定及措施实施若干时间后检验保护方向和力度的依据。当前浙江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调查研究工作,缺少制度化管理。调查研究的程序开展、内容设定、方法使用等等都处于不规范状态。致使调查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无法达成、对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的全面认识和深入发掘无法保证、保护措施的正确制定无法实现。若能将调查研究工作纳入浙江省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中,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这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完善、保护成效的提高都有百利而无一弊。  相似文献   

14.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荔湾、商埠荔湾、生态荔湾等发展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为后亚运时期的城市次区域发展及"广佛同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历史街区、历史村镇的保护中没有形成一套独立完善的调查研究工作体系,对于调查研究成果也少有评判。日本针对历史街区、历史村落保护的"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制度,在调查研究阶段的具体落实形式是"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对策调查",它是保护工作开展的首要步骤和必要前提,其独立完善的运行方式确保了调查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其调查研究工作的独特机制,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彬  蒋献忠  徐莉君 《华中建筑》2009,27(11):107-110
首先分析扬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的历史肌理和空间特征、保护与整治的缘起,接着提出街区保护与整治的指导思想和重点,论述街区保护与整治的对策,最后阐述关于街区保护与整治模式的思考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文化积淀的产物,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历史资源,必须予以保护。当前我国的保护实践中,由于缺乏规范、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得保护人员不知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特征进行提炼,也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制定色彩的保护措施;日本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调查研究阶段有具体落实形式,即“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对策调查”工作体系。该体系针对街区色彩采取了兼顾整体与部分的调查研究策略。调研过程中,配合客观先进的方法,确保了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的科学评价,从而为后续的保护措施制定和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独特的调查研究模式.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以重娶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结合哈尔滨历史性建筑环境中的创作实践,从历史、文化、观念等多向视角探讨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地方性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和地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法国南特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凡 《华中建筑》2002,20(2):82-85
该文从研究城市历史沿革及文化遗产入手,着重分析南特市城市总体特色的维护及在保护区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步行街的设计和新建建筑的控制等问题;并且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以南特五十人质大街的改建为例,研究在保护区中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及理论探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阮仪三  刘浩 《规划师》1999,15(1):47-53
作者阐述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公众参与, 并在该思想指导下运用城市形态学、类型学的理论探索历史街区的持续整治和保护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