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上,展出了多种多样高产的农作物——蔬菜和瓜果,有亩产40,441斤的多穗高粮和亩产18,250斤的多穗玉米;有亩产53,284斤的大番茄和亩产35,640斤的大辣椒;有亩产40,000斤的水稻和结蕾铃700多个的棉花王,有一年多熟的葡萄和17斤重的大黄瓜;……。这些惊人的奇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1973年,上海市南汇县泥城公社人民大队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后,夺取了粮棉双丰收。全大队粮食平均全年亩产1851.3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棉花平均亩产皮棉201.7斤,比1972年增产四成半。人民三队1973年小麦、早稻、后季稻熟熟增产,粮食全年亩产2026.5斤,比历史最高水平增产二成多;棉花平均亩产皮棉222.6斤,比1972年增产近二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膠州大白菜     
(一)前言“膠州大白菜”产于山东膠县,外地称它为“膠白”是全国的名产。它具有汁白味美、纖维细少、易(?)好熟、棵大包心紧等优良特点。它的供应期从10月中旬开始,一直供应到第二年三、四月间。产地分布在沽河、膠河、三里河等流域的雨岸。播种面积在解放后有很大发展,1949年全县只有5,600亩,亩产量只有5,400斤,但到1957年就已扩大到15,000亩,平均每亩产13,000斤。特别出现若干高额丰产田,沽河人民公社创亩产3万斤單株52斤纪录,1958年虽受病害很大,但也出现高产卫星,沽  相似文献   

4.
1958年秋季,我场种植了三块白菜丰产田,其中一亩白菜丰产田,經上级派員驗收实产59,705.5斤,比当地农业社亩产5,000余斤增产十倍以上,比我场最高年产量的1957年亩产12,000斤增产近四倍。获得白菜的丰产,除政治掛帅外,主要措施是: 一、选擇优良白菜品种过去我场种植白菜,都系选用当地及北京地区的包心种,它们的特点是植株矮小产量不高;外叶左右扩展佔地面积大不宜高度密植;提前播种易罹毒病及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大荔县石槽公社张家庄大队郏拉香植棉组,1972年成立。全组26名妇女,一名老农顾问。种植棉花52.5亩。两年来,在深入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及“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在大队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全体组员立志为革命多贡献,科学种棉夺高产。1972年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仍获得了亩产皮棉130斤的较好收成,其中7.8亩育苗移栽棉田,亩产180斤。1973年全部棉田实行育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达到325.6斤。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虞城县张集公社张庄大队是盐碱地多,耕作粗放的产棉队,棉花产量长期徘徊在亩产皮棉60—70斤的水平上。自1973年以来大搞科学种田,亩产皮棉突破了百斤。1974年采用了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即前期田间放瓢虫、中期放草青蛉、后期放蚂峰和癞蛤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5年用农药的投  相似文献   

7.
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珍贵经济树种,它的经济价值很大,林产品有八角茴香和茴香油,是优良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历来是出口物资之一,这个产品具有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长,一般八角种后三至五年可采叶,六至七年结果,十五至二十五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可达六十年,平均寿命二百年、叶用八角一般亩产叶八百至一千二百斤,蒸得八至十二斤茴油;果用八角一般亩产三百斤)干果)左右,按现价每斤三元六角计算,每亩产值一千零八十元。  相似文献   

8.
培育早熟高产冬小麦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地区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和土、肥、水条件的日益改善,种植早熟、高产冬小麦品种已经成为争取全年平衡高产的重要一环。朝阳区双桥人民公社是稻麦两熟区,两万多亩稻茬麦平均亩产六百多斤,部分麦田具备了亩产八百至一千斤以上的栽培条件,对上下茬品种的早熟性和丰产性都有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县棉铃虫发生危害较多,对棉花增产有一定的影响。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各级党委、革委会领导对群测群防工作很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1973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91斤,比1972年翻了一番,比1965年历史最高亩产增长36%,涌现出一批“百斤社”、“二百斤队”和“三百斤组”。 在斗争实践中,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害虫发生的特点,摸索虫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10.
晟舍公社东升大队有水田832亩、桑地198亩,是以稻为主、蚕桑畜牧为副的平原地区大队。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大队党支部总结了多年来同病虫害斗争的经验教训,1975年开展了综合防治早稻病虫害的小型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区105亩早稻田累计施药面积43亩次,平均每亩药费0.17元,比试验区外的早稻药费每亩1.02元减少83.23%;试验区早稻平均亩产820斤,比试验区外平均亩产778斤增产5.87%。这就尝到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冶”植保方针的甜头。1976年全大队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820亩稻田的农药费平均每亩2.01元(其中早稻每亩0.47元,晚稻每亩1.54元),比1975年的4.23元(其中早稻每亩1.02元,晚稻每亩3.21元)减少52.48%。而粮食平均亩产1,570斤,比1975年增产268斤,其中早稻增产21.68%,晚稻增产11.09%,春粮增产39.26%。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利用污水养鱼平均亩产量750斤,最高亩产超过2,000斤。但污水养鱼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利用不当,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大面积死鱼;或是慢性积蓄中毒,毒物富集积累,具有潜在性危害,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利用污水养鱼的利弊,以及能否做到科学的利用,并在防治措施上加以解决,是衡量各类污水可否用于养鱼和今后发展前景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76—1978年调查了九个省、市,三十个重点产鱼区,获得数据近万个。对我国利用污水养鱼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就下述四个问题提出讨论,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据广东农林学院蚕桑系报道,养蚕生产过程中每担桑叶喂蚕后可得到蚕沙50—60斤(包括蚕屎及残桑)筛出蚕屎后可风干10斤左右。亩产3,500—4,000斤的桑园,每年可收集蚕沙400斤左右。 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蚕桑生产经验,在种桑、喂蚕、蚕沙作基肥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各地蚕区广大贫下中农在“以粮为纲,  相似文献   

13.
我大队贫下中农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几年来深入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烟连年丰收。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破除迷信,搞创新,试验成功“环剥促芽”培育二茬烟的新方法。1974年,101亩粮食平均亩产1027斤,20亩烟地,平均亩产烟叶1024斤。粮烟产量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都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4.
秋播馬鈴薯(二季馬鈴薯)的栽培生产,在各地推广几年了,有的成功,有的失敗。这个高产的短期作物,在我們现有的耕作制中,还沒有适当的位置。为了开发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們从1953年开始試验研究,在秋播馬鈴薯的种子來源,生育规律,和栽培管理上,取得一些經驗。于1957年在拔海1,200—1,700公尺的山区,投入生产試驗,获得亩产1,769斤的記录。1959年又在24亩的面积上,获得亩产2,250斤的产量。产量最高的一亩,实收3,136斤。奠定了秋播馬鈴薯生产的基础,揭开了馬鈴薯栽培的第二个生产宝庫。  相似文献   

15.
1959年我场蔬菜生产,在上級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场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績。露地蔬菜250亩平均亩产量达到23,078斤,較1958年增长9.89%。阳畦芹菜生产,由于采取“割叶柄留原根复草越冬法”的結果,使得210个阳畦春芹菜总产达到43,955斤,获得平均畦产209.3斤的大面积丰产。露地黄瓜生产,在职工們敢想敢干大鬧革新的思想指导下,創造性地实行了“病株更新起死回生法”,取得了亩产21,352斤,再一次創造了高产新記录。黄瓜能高产,主要技术措施是:“二抓、三勤、一革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武昌东湖1973—1975年度渔获物的情况,并从鱼类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东湖合理放养的若干问题。东湖是养殖湖泊。在不投饵的情况下,年产量从1971年的36.5万斤,逐年上升到1975年的81万斤,折合亩产36.8斤。渔获物中放养鱼类占88—96%,主要为鲢、鳙,其次是草鱼。其他野杂鱼所占比例很小。通过对不同规格的鱼种的生长率和回捕率的分析,表明鱼种规格越大,回捕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根据三年来渔获物的分析,本文最后讨论了东湖渔业的生产潜力和合理放养问题,提出了对现有鱼类种群结构进行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河西地区芦苇植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省河西地区共有20个县市,它们都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植物群落分布,总面积为500多万亩,其中芦苇草甸494万2千多亩,芦苇沼泽6万5千多亩,它们相当于河西地区耕地总面积的50%。发育正常的芦苇草甸亩产鲜草200—600斤,高者达千斤以上;芦苇沼泽亩产鲜草千斤以上,高者达万斤。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的新乐红枣有味甜、皮薄、肉厚、无蛆四大特点,全县成片枣林共23,390亩,其中21,070亩集中在红光人民公社的21个村庄内,一般年景枣树的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的30—60%,亩产红枣100斤,就能换粮食200斤以上,因此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队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认真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连续四年粮食亩产超过一吨。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发扬大干苦干的革命精神,从土、肥、水方面不断改变生产条件,敢于闯新,不断改革作物布局,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栽培管理技术,1974年粮食亩产又有新的突破,稻麦亩产超过2400斤。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队养猪事业不断发展。1974年生猪饲养量525头,平均一人一猪,粮食亩产千斤以上,皮棉亩产一百多斤。目前圈存猪435头,其中集体饲养215头,社员饲养220头,集体养母猪38头。今年已繁殖苗猪240多头,除满足本队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