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尿路感染,指尿路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尿感患者的尿液检查常发现有致病菌,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彤 《健康指南》2011,(11):57-59
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尿经输尿管送至膀胱贮存.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将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多余物、毒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药物等排出,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患者的尿路当中进行停留并且逐步的进行繁殖最终导致患者产生尿路系统的感染。目前尿路系统感染主要包括上尿路系统感染以及下尿路系统感染组成。近些年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还根据尿道的解剖异常以及功能异常的状况以及是否会导致患者产生全身性疾病的原因,将尿路感染分为非复杂性感染以及复杂性感染。目前泌尿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成为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细菌感染疾病类型。文章将近几年以来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于更好的进行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男性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表明,泌尿系统疾病的种类十分复杂,临床症状也不明显。单纯使用超声或者静脉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检查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可能因为误诊或诊断结果失误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最重要的是,无论是超声,还是静脉尿路造影,在诊断先天性的泌尿系统疾病方面都有所不足,例如合并泌尿系统梗阻,肾功能损害等,均无法利用超声和静脉路造影进行诊断。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层螺旋CT成像逐渐取代了超声以及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理想成效,现已成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路径,可为后续的治疗与恢复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家庭医生》2008,(22):62-62
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与尿道。当大肠杆菌等细菌侵入尿路,便易引发多种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与肾孟肾炎等。患有尿路感染后,病人的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有烧灼感,甚至血尿、脓尿以及腰腹酸痛.对病人的工作生活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生活与健康》2010,(6):10-14
近期,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健康是金,关注尿感——公众尿路健康调查”在北京正式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泌尿系统感染的人数呈日益上升趋势,患者在尿路感染认知、用药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尿路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公众的尿路健康科普教育也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尿常规检查     
医生常把尿喻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一面镜子,它可随时照出生命活动的微妙变化。的确如此,尿,是医生了解人们身体健康情况的有用材料,也是一个重要的化验项目。 尿的化验检查,在某些疾病的诊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尿,是人体在物质代谢后通过泌尿系统不断产生和排出体外的废物,它不仅反映诸如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处的疾病情况,而且也反映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病情改变。 尿的一般分析,称为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糖、蛋白质和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体内剩余的水、电解质、代谢废物以及一些有毒物质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如果泌尿系统出现问题,对人体的破坏力很大. 很多泌尿系统疾病是隐匿的 可怕的是,有很多泌尿系统疾病是隐匿的,待出现明显症状时为时已晚.若想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的疾病,最简便、最廉价的办法当属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对患者无创伤,取样方便,检验方法成熟高效,被誉为“无痛的肾活检”.除泌尿系统外,尿常规结果还能反映其它一些组织、器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和肝炎等.  相似文献   

9.
正血液透析是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晚期的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少,患者应该了解并严格执行,方能达到透析的效果,千万不能一透了之。血透患者警惕三大感染1.泌尿系统感染。透析患者因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再加上尿量减少,容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只有让尿量正常,才能够冲刷尿路里面的细菌。但透析患者处于无尿或者少尿状态,因此平时更要注意外阴部的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学生尿常规情况,以期早期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确保学生健康.方法对1 291名小学生使用尿 项试带和尿分析仪进行初查;对初查阳性者,嘱家长带其去医院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反馈.结果小学生泌尿系统疾病患病率为1.68%,复查诊断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学生占初查尿检阳性学生的42.10%,女生患病人数比男生多.结论小学生泌尿系统疾病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注意卫生习惯,并保证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保健.  相似文献   

11.
刘宁 《家庭医学》2007,(1):32-33
正常人的尿为澄清透明的淡黄色,如出现白色、黄褐色、黑色、红色等颜色,则为异常尿色.尿色异常既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的变化,也能反映其他器官的一些病变.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可以了解机体的某些生理或病理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一些疾病.  相似文献   

12.
刘宁 《家庭医学》2007,(2):32-33
正常人的尿为澄清透明的淡黄色.如出现白色,黄褐色、黑色、红色等颜色.则为异常尿色。尿色异常既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的变化.也能反映其他器官的一些病变。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可以了解机体的某些生理或病理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一些疾病。  相似文献   

13.
冷忠诚  郑先成 《现代保健》2009,(33):172-173
延缓片是在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P)不满意时适时延长造影时间的一种特殊检查方式,对泌尿系统疾病,尤其是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与B超、CT甚至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等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仍具有了解肾脏功能、对肾盂肾盏的微细改变的显示、观察泌尿系全貌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关注自己健康的人,可以从一件最简单的小事着手,就是每天留心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尿量、排尿情况。尿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正常人的尿液是清澈淡黄色的,异常的尿液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注意观察,很容易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及早就医。尿的生成和排泄属于泌尿系统的工作,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管理着身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构成.其功能是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毒性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6.
儿童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是由于胚胎期肾脏和泌尿道发育缺陷所致,以先天性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表型多样的一组疾病。CT尿路成像(CTU)是指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尿路造影检查,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后处理与重建,用于诊断各种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技术。受试儿肾排泄期,当泌尿系统充满碘造影剂时呈高密度显影,与周围低密度软组织形成良好对比,为CTU技术应用于CAKUT患儿检查提供依据。笔者拟就儿童CAKUT种类及发病机制,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CTU检查要点,以及降低CTU辐射剂量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应用CTU诊断CAKUT患儿时,最大限度降低受试儿的电离辐射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庆富 《中国校医》2013,27(12):948-950
目的探讨CT泌尿系成像(CTU)在泌尿系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临床疑有泌尿系统疾病或有泌尿系统症状患者8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28层螺旋CT进行全尿路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范围从肾上腺至耻骨联合,延迟8~20 min后再行全尿路扫描,数据薄层0.75 mm重建后传至工作站,采用VR、MIP、CPR、MPR后处理技术成像。结果所有病例在各期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泌尿系各部的形态结构和病变局部的情况,造影效果良好。除3例肾盂输尿管积液患者外均成功重建出双肾盂、输尿管、膀胱三维图像。结论 CTU可为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尿液中的问题不仅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还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踪迹",而且免去了抽血的疼痛。医生建议,2岁以上的儿童应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对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健康的晴雨表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尿色、透明度、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以及尿离心后沉渣做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计数。尿液标本常用随机尿,取材方便,常用于门诊,但受饮食、运动、药物等影响。盛放尿液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对女婴或不配合的婴幼儿留尿前  相似文献   

19.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如果说泌尿系统是人体的“下水道”,掌管着机体代谢终端外输的过程,那么泌尿系统若发生畸形或病变,便是“管道梗阻”了,其可能导致肾积水,严重时甚至发展为尿毒症,危及生命。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主任叶辉正是保证“下水道”畅通无阻的“人体修理师”,为小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多数源于内源性肠道感染,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通常条件下,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它们就进人人体的泌尿系统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为此笔者收集2009年1-9月住院部各科室送检的患者尿液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