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多晶铜中会含有一定数量的生长孪晶或退火孪晶。但是,由于一般生长孪晶的尺寸和分布很不均匀,数量也较少,很难研究它们在材料力学行为中的作用,因此孪晶对铜的力学行为的影响还不清楚。最新研究发现,可以利用电解沉积法,通过引入大量的生长孪晶和降低孪晶尺寸来制备纳米结构铜。纳米量级的孪晶结构对力学行为的影响十分明显,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十分有限。本工作对一种由电解沉积法制备的含有独特的高密度纳米孪晶片层结构的多晶纯铜进行室温轧制,通过观察其微观结构,探讨了孪晶结构特别是纳米量级的孪晶片层结构的形变行为以及孪晶片层尺寸对其形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材料组合和焊接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形变孪晶的形态进行了现察。实验发现焊缝中形变孪晶的数量和形态与接头的拘束条件有关。在全拘束接头中,孪晶的数量最多,还会出现多次孪晶。随拘束程度的下降,孪晶数量减少。在无拘束接头中,几乎看不到孪晶。这些形变孪晶是由于在奥氏体钢焊缝冷却过程中,结晶凝固和δ-铁素体向奥氏体的相转变,导致焊缝体积缩小而快速引入的拉伸切应力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孪晶界移动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拉伸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纳米孪晶铜中孪晶界的动态形变过程.实验发现,与以往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预测的结果不同,Shockley不全位错主要从孪晶界与晶界的交叉点处发射,沿着孪晶界面运动,导致孪晶界移动.并对孪晶界移动作为纳米孪晶铜在塑性变形初期的一种主要形变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TiAl基合金密度低 ,比强度高 ,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抗蠕变 ,抗氧化能力。在航空 ,汽车 ,能源工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 。最近Hsing等人[2 ,3 ] 研究了片层界面位错和形变孪晶对二相全片层TiAl合金蠕变变形的影响。在低应力 (138MPa)和小应变 (0 5 % )时主要是可动界面位错及片层(111)界面上晶格位错的滑动。在低应力 (138MPa)和大应变 (1 5 % )时 ,界面有更多的位错塞积 ,塞积导致局部应力升高 ,引起形变孪晶 ,形变孪晶的数量很少。在高应力 (5 18MPa)和小应变 (0 6 7% )时 ,蠕变过程中有连续的形变孪晶生成…  相似文献   

5.
铜纳米孪晶层在冷轧变形中的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解沉积技术可制备出纳米结构材料,而在电解沉积出的样品中常常含有高密度的生长孪晶。利用电解沉积技术制备的高纯度、高致密度的块状Cu在室温下冷轧后,延伸率高达5100%,且冷轧过程中无加工硬化效应产生。本文通过JEM-2010高分辨电镜(HRTEM)观察,研究了这种电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蒸发的方法在镀金的硅衬底上得到了硒化锌(ZnSe)复合孪晶纳米带.利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SAED)方法并结合明场像确定了ZnSe复合孪晶纳米带的结构及生长方向,发现ZnSe复合孪晶纳米带由取向互为{113}镜面孪晶的两个纳米子带组成,单个纳米子带又由纳米量级的<111>旋转孪晶片层构成.采用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技术确定了ZnSe复合孪晶纳米带沿<111>方向的极性.根据CBED结果并结合实验过程的设定,对ZnSe复合孪晶纳米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过程中铝硅二元合金中硅颗粒、析出相及硅颗粒与铝基体界面处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硅颗粒的形态由树枝状逐渐变成椭球状和球状;时效过程中,溶入α-Al基体中的硅原子会在铝基体中聚集,形核并形成沿铝基体{111}面生长的硅析出相,同时还会在硅颗粒上析出一层硅的纳米孪晶,这些纳米孪晶会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不断长大。硅的孪晶壳层中存在大量孪晶和其他缺陷,除了常见的SiΣ3(111)孪晶外,观察到的孪晶类型还包括多重孪晶,如五重孪晶。  相似文献   

8.
银纳米线中五次孪晶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次孪晶结构是一个典型的结构问题。过去人们深入研究了纳米团簇(颗粒)中的多重孪晶现象。但关于金属纳米线中的五次孪晶结构,特别是孪晶晶界和孪晶关系的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对Ag纳米线中的五次孪晶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溶+激光冲击强化(LSP)+时效方法,研究了AZ80镁合金轧板和铸态组织参数(形变孪晶和析出相)和残余应力演变,以及时效处理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固溶+LSP处理后轧板强化层内形成高密度孪晶的形变带,铸态合金高密度形变孪晶产生于晶界附近,均产生于应力集中和高能区域,产生一次或多次孪晶,呈平行或交叉孪晶。时效后连续析出大量的颗粒状β相,其优先于形变带内、孪晶界面或片状孪晶内析出,与晶粒尺寸相关。时效后轧板和铸态冲击表面残余压应力分别为由-100.8 MPa和-68.9 MPa转变为-67.8 MPa和-35.9 MPa,即应力松弛为32.7%和48.7%。LSP次表层硬化效果明显,其时效强化效果较弱。残余压应力及其热稳定性是影响高密度形变孪晶的形成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纳米晶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一直得到材料科学及凝聚态物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其原因在于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常规多晶材料的力学性质,如纳米金属的屈服强度高、低温超塑性、超延展性。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如硬度、弯曲、拉伸等研究纳米晶材料的塑性形变机理的力学行为。尽管一些现象已有很好的解释,但其结果不适合小于50nm纳米晶材料,还有纳米晶材料随温度变化形变机理的转变也很少见报道。揭示固体材料形变机制传统方法一般是宏观的力学性能测量和计算机模拟;对塑性形变形貌的直接观察与研究可采取另一条重要途径,原子力显微镜(AFM)恰恰能在实空间定量地提供表面微结构形貌特征,特别是纵向有较高的分辨率(~0.1nm)。本文着重研究AFM观察块体纳米Ni-Fe合金形变形貌与温度行为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