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镉对集胞藻PCC6803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集胞藻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Cd2 处理对集胞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浓度的Cd2 处理(0~0.1 m g/L),能够促进集胞藻的生长,表现为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Cd2 浓度进一步增加时,Cd2 开始抑制集胞藻的生长,表现为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减小,Cd2 浓度达到1.0 m g/L则完全抑制集胞藻的生长,无任何产物累积.  相似文献   

2.
利用合成纳米锰钾矿去除模拟废水中Cd(Ⅱ),研究不同去除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镉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纳米锰钾矿对水溶液中Cd2+的去除平衡时间约为2h;在Cd2+质量浓度为50mg·L-1、溶液初始pH=6.50、反应温度25℃、处理剂粒径96~120μm、每升模拟废水中投加2g合成纳米锰钾矿时,平衡后Cd2+去除率为90.6%.当Cd2+质量浓度不高于300 mg·L-1时,吸附等温线近似符合Langmuir模型,合成纳米锰钾矿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20.5mg·g-1.纳米锰钾矿对于Cd2+的去除是表面配位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三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Hg2+对蒜鳞茎生长的毒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蒜鳞茎在不同浓度 Hg2 的水溶液中培养 ,随着 Hg2 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 ,根的生长速率递减 ,30 0 mg/L组 4 d后几近停止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 ,分裂异常比率增高 ;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下降 ;叶绿素含量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叶绿素 a比叶绿素 b下降幅度更大 ;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低浓度范围内 (50~ 2 0 0 mg/L )高于对照组 ,但高浓度 (30 0 mg/L )时或低浓度长时间处理时 ,其活性下降明显 .Hg2 对蒜瓣有极强的毒害效应 .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重金属对多环芳烃降解过程中降解菌产酶及酶促降解过程的影响,本实验以菲和Cd(II)为代表物质,探究了多环芳烃降解菌Bacillus sp.P1降解菲的过程中,不同浓度Cd(II)对Bacillus sp.P1产生的蛋白浓度、组成及降解菲程中的关键开环酶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酶活以及其对菲酶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d(II)对Bacillus sp.P1的产酶过程和酶促降解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当Cd(II)浓度由0mg/L增加到150mg/L时,蛋白分子条带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胞外蛋白及胞内蛋白条带总浓度分别由8.37×106,1.54×107降至5.49×106,6.01×106(Gelpro软件分析值);且当体系中Cd(II)浓度由0mg/L增加到300mg/L时,胞外和胞内酶中的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酶活分别由266.96,886.30U/mg下降至38.93,290.26U/mg;且胞外酶和胞内酶对菲的酶促降解率分别由79.86%,87.96%下降至64.59%,74.83%.以上实验结果共同表明Cd(II)对降解菌Bacillus sp.P1的产酶过程及酶促降解过程的影响是其影响多环芳烃降解菌降解能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镉离子对花生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内培养研究不同浓度Cd2+处理对花生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CCd2+对花生幼苗株高和根长生长的抑制影响是显著的.2.不同浓度Cd2+对花生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地上部分的毒害作用与其对地下部分的毒害作用相当;Cd2+浓度为0.25 mg/L对花生幼苗全株生物量生长产生促进作用,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却在增加,不同浓度Cd2+对株高的影响基本与对全株生物量一致.3.花生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在0.25mg/L Cd2+处理浓度时达到峰值,随Cd2+浓度的增加,含量下降,短时间、低浓度Cd2+胁迫对花生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有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以铜绿微囊藻在435nm/680nm处的荧光强度为测试指标,进行了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对Hg2+毒性的最佳响应时间,以及不同Hg2+浓度在短时间内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HgCl2的最佳响应时间为25min。当Hg2+质量浓度为0.000 5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相对荧光强度(样品荧光强度-空白荧光强度)为负值,即其叶绿素荧光强度小于对照组的叶绿素荧光强度;当Hg2+质量浓度为0.0010.500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相对荧光强度为正值,并且在0.0010.500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相对荧光强度为正值,并且在0.0010.400mg/L浓度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随汞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呈正相关关系,r=0.983 3。  相似文献   

7.
以石莼(Ulva lactuca)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CO2(390×10-6和1 000×10-6)和Cd2+(0 mmol/L、0. 05mmol/L和0. 10 mmol/L)浓度对大型海藻石莼光合生理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增加,石莼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光合速率、光反应中心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和实际光能转化效率,与对照组(0 mmol/L)相比,均显著降低,且在CO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这种负面效应更加显著. Chla、Chlb和Car含量在Cd2+浓度升高时明显降低,对Cd2+和CO2的交互作用影响的敏感度为:Chla Chlb Car. Cd2+和CO2对胞外碳酸酐酶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而CO2浓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更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海洋酸化加剧了Cd2+对石莼的生理学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细菌总数计数和琼脂扩散抑菌圈测量研究了Hg2+与有效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1)贴片Hg2+的浓度与正常增菌培养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有稳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Hg2+对有效微生物有明确的毒性作用;(2)贴片Hg2+的浓度与经1.25mg/L和2.5mg/L的Hg2+驯化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的剂量反应关系下移(右移),说明低浓度Hg2+可以驯化有效微生物;(3)在5mg/L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基本不增加,但在2.5mg/L和1.25mg/L的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分别滞后8d和2d达到正常增菌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说明有效微生物能较长时间耐受5mg/L浓度的Hg2+,能迅速适应<1.25mg/L的Hg2+.  相似文献   

9.
小球藻引发水中Cr(Ⅵ)的光化学还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在金属卤化物灯(λ≥365nm,250W)光照下由小球藻类引发水体中Cr(Ⅵ)的光化学还原反应,考察了小球藻浓度、光照时间Cr(Ⅵ)初始浓度及pH值在通N2的条件下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球藻浓度的增大,Cr(Ⅵ)的还原速率及还原率均增大;随着小球藻浓度的增大,光照时间的增加,Cr(Ⅵ)的初始浓度降低以及溶液pH值的降低,Cr(Ⅵ)的光化学还原率逐步增大.当pH≥6时,Cr(Ⅵ)的光化学还原反应基本消失;当pH=4时,六价铬的浓度在0.4~1.0mg/L范围内,小球藻浓度对应的吸光度Aalga在0.025~0.180范围内,Cr(Ⅵ)的初始还原速率拟合方程为V0=kC00.1718A0al.5ga235.  相似文献   

10.
用细菌总数计数和琼脂扩散抑菌圈测量研究了Hg2+与有效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1)贴片Hg2+的浓度与正常增菌培养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有稳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Hg2+对有效微生物有明确的毒性作用;(2)贴片Hg2+的浓度与经1.25 mg/L和2.5 mg/L的Hg2+驯化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的剂量反应关系下移(右移),说明低浓度Hg2+可以驯化有效微生物;(3)在5 mg/L 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基本不增加,但在2.5 mg/L 和1.25 mg/L的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分别滞后8 d和2 d达到正常增菌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说明有效微生物能较长时间耐受5 mg/L浓度的Hg2+,能迅速适应<1.25 mg/L的Hg2+.  相似文献   

11.
The impact of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0.05,0.5,5 μmol L 1) of the heavy metals copper(Cu),chromium(Cr),zinc(Zn),cadmium(Cd) and lead(Pb)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Chlorella vulgaris was studied during 96 h exposure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se five metals on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vulgaris were dependent on both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It was found that 5 μmol L 1 treatments of Cu,Cr,Zn,Cd and Pb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vulgaris,and the effect became weaker with an increase in exposure duration.Different effects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were found for different metals,with Cu and Cr having an inhibiting effect and Zn and Cd having a promoting effect.The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up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Chlorella vulgaris w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and not causally related.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对鳗池优势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4种鳗池常见优势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N、P质量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最适生长的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0~350mg/L和0.005~5mg/L,小球藻的最适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250mg/L和75~100mg/L,四尾栅藻的最佳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50mg/L和50~100mg/L.从实验结果来看,蓝藻和绿藻对N、P的需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Hg2+、DBS对浮萍的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 Hg2 + 、DBS胁迫下 ,浮萍 (Lemna minor L.)植株的枯死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植株的枯死率随 Hg2 +、DBS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随 Hg2 +和 DBS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 Hg Cl2 、DBS浓度分别为 6mg/L、1 2 mg/L时 ,约 70 %的浮萍 1 0 d内仍存活。  相似文献   

14.
以瓯江彩鲤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换水法研究了Cu^2+、Cd^2+对瓯江彩鲤的急性毒性效应.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影响,为瓯江彩鲤的养殖水质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u^2+、Cd^2+对瓯江彩鲤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0.18,0.13,0.09和0.08mg·L^-1,Cd^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6.23,5.48,4.71和4.56mg·L^-1;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毒性顺序为Cu^2+〉Cd^2+瓯江彩鲤死亡率与Cu^2+、Cd^2+浓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Cu^2+、Cd^2+对瓯江彩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8、0.46mg·L^-1.  相似文献   

15.
Hg、Cd及其复合污染对浮萍叶片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不同浓度Hg、Cd及其复合污染对浮萍(Lemna minor L.)叶片生理生化以及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经观察分析,培养4d后各处理组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随处理浓度的递增,叶绿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抗性峰,而后下降.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叶绿体膨胀,外膜破裂,基粒片层垛叠混乱;线粒体脊突膨胀,呈现凌乱状态甚至空泡状残体;细胞核变形,核膜内陷,染色质凝集,呈无序状态甚至解体.结果表明:Cd对浮萍叶细胞的毒件比Hg大.Hg、Cd复合污染呈现明显的协同作用,加强了对叶细胞的伤害.Hg对于浮萍叶片的致死浓度在5~7mg/L之间;Cd的致死浓度在2.5~5mg/L之间;Hg Cd的致死浓度在1mg/LHg 1mg/LCd~2.5mg/L Hg 2.5mg/LCd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为减轻土壤镉污染对萝卜生产的危害,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皿水培方法,观测了不同浓度镉(Cd)、硒(Se)和镉硒互作对萝卜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和不同价态的se在低浓度时均能促进萝卜种子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苗与幼根的生长,CA和Se分别在5mg·L-1和0.5mg·L-1时促进作用达到最大,高浓度时对萝卜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同价态Se相比,Se4+的促进作用大于Se6+,而Se时的抑制作用大于Se4+,萝卜的根和苗相比,根对高浓度离子的敏感性比苗更强。不同浓度镉硒互作的效应不同,在低浓度(1mg·L-1)镉条件下,任何浓度的硒对镉都有桔抗作用,即硒降低了低浓度镉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硒和高价硒(Se6+)比低浓度硒和低价硒(Se4+)表现明显;中浓度(10mg·L-1)镉和高浓度(50mg·L-1)镉浓度下,低浓度(0.5mg·L-1)Se4+表现出拮抗作用,即硒减轻了镉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而其他组合处理都表现出协同抑制的效应,即加重了镉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不同价态硒相比,Se4+表现出更强的缓解镉毒害的能力,并且这种现象在中、高镉浓度下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四种纳米氧化物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四种纳米氧化物(nZnO、nNiO、nSiO2、nFe2O3)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毒性效应.通过不同浓度纳米材料对小球藻的96 h急性毒性实验,考察了纳米氧化物对小球藻生长状况和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纳米材料促进藻细胞生长,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相应增加;高浓度纳米材料对藻类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该效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且nZnO、nNiO、nSiO2和nFe2O3开始表现抑制作用的浓度分别为≥0.5、1.0、10.0和100.0 mg/L.另外,nZnO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为2.41 mg/L,毒性最强;nNiO次之,EC50值为51.03 mg/L,nSiO2和nFe2O3毒性较小,EC50值分别为198.80和271.76 mg/L.  相似文献   

18.
川蔓藻水浸提液的克藻效应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普通小球藻在不同浓度的川蔓藻水浸提液中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川蔓藻对普通小球藻的克藻效应与机理、结果显示,川蔓藻的水浸提液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显著并具有浓度效应、96h的抑制率与浸提液浓度的对数线性相关.半抑制浓度(IC50)为6.332g(dw)/L.川蔓藻的水浸提液使藻细胞内丙二醛的含量急剧增高,并显鲁改变了藻细胞外可溶性蛋白和多糖的比值、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川蔓藻的水浸提液主要损伤藻细胞的膜系统,川蔓藻水浸提液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机理为:损坏藻细胞的膜系统和改变胞外聚合物的含量,从而增加小球藻表面的疏水性,最终藻细胞絮凝沉降死亡.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IBA对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1年生实生苗生物量及吸收、富集和转运重金属Cd2+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宜浓度的IBA不仅显著提高枫香幼苗根、叶生物量,且对枫香幼苗各器官吸收Cd2+具有促进作用。IBA处理下,枫香幼苗根、叶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7倍和2.09倍,且差异显著(p<0.05);枫香根、叶中的Cd2+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对照组的2.36和2.03倍。IBA对Cd2+在枫香幼苗体内的富集、转运也有积极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600 mg/L IBA溶液浸根处理后枫香幼苗吸收土壤Cd2+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