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细乳化/溶剂蒸发(MESE)的方法,制备了溶剂型染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纳米色素。系统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包括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染料装载量及超声时间对所制备的染料/聚合物复合色素形态的影响。结合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元素分析,发现借助MESE法制备染料/PMMA复合色素纳米颗粒具备核壳异质的微观结构。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溶剂型染料经包覆后在水油两相的迁移过程,其随着聚合物溶解所发生的动态变化证实了染料已封装于聚合物壳内。所制备的染料/聚合物复合纳米色素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稳定性能、存储稳定性能及耐水牢度。  相似文献   

2.
赵晓  刘佳伟  代洪军  陈永俊 《化工学报》2014,65(3):1118-1125
采用细乳化/溶剂蒸发(MESE)的方法,制备了溶剂型染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纳米色素。系统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包括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染料装载量及超声时间对所制备的染料/聚合物复合色素形态的影响。结合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元素分析,发现借助MESE法制备染料/PMMA复合色素纳米颗粒具备核壳异质的微观结构。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溶剂型染料经包覆后在水油两相的迁移过程,其随着聚合物溶解所发生的动态变化证实了染料已封装于聚合物壳内。所制备的染料/聚合物复合纳米色素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稳定性能、存储稳定性能及耐水牢度。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纳米石墨微片(NanoG)的制备工艺、结构特征,重点归纳总结了纳米石墨微片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胺(PANI)、聚苯乙烯(PS)以及聚吡咯(PPy)复合材料的复合方法、性能及应用情况。最后对聚合物/纳米石墨微片复合物制备工艺问题,纳米石墨微片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聚合物/纳米石墨微片复合物的导电性问题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改性的纳米石墨微片与聚合物复合的应用研究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核壳结构纳米TiO2/PMMA/PU复合基耐洗刷涂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制备水性聚氨酯(WPU)耐洗刷涂料,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TiO2,并采用预聚体分散、种子原位乳液聚合法分别制备了TiO2/PU、T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U复合乳液.探讨了n(-NCO):n(-OH)(R值)、纳米TiO2加入方式与含量、MMA/PU质量比及填料与功能助剂类型对Pu耐洗刷性能的影响.透射电镜形貌观察表明:TiO2/PMMA/PU复合乳液乳胶粒子具有以TiO2为核的核壳结构.结果表明乳液种类对涂膜耐洗刷性影响较大,当纳米TiO2含量为0.5%、PMMA/PU质量比1:4时,多层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的耐洗刷性最好,达6 350次;选择片状结构、质地较硬的填料、微纤及防水助剂能显著提高PU涂料耐洗刷性,优化配方可制备出耐洗刷性达10 000次以上PU乳液涂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纳米TiO2有机化改性、加成及原位乳液聚合,制备了纳米TiO2、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MMA)的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形貌表明:合成了以纳米TiO2为核,PU与PMMA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引发剂、助乳化剂、乳化剂、单体结构对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HD)比十二醇和十六醇更能有效抑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液滴在水相中的Ostwald熟化效应,当MMA占TiO2质量的60%,HD占单体质量的6%,可聚合乳化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占整个体系质量的2%时,制备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分散体的粒径为185 nm,此时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与细乳液粒径差距较小;采用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制备喷墨印花用白色涂料墨水的稳定性和遮盖力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TiO2所制备的涂料墨水。  相似文献   

7.
采用雾化微乳液法成功制备10~100 nm范围的纳米碳酸钙(纳米-CaCO_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核壳粒子。聚合物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接枝到纳米-CaCO_3表面,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证实了纳米-CaCO_3包裹了PMMA,表明纳米-CaCO_3粒子与PMMA存在良好的相互作用,这意味着聚合物通过偶联剂的连接成功接枝到纳米-CaCO_3表面。不同含量(0.1%~1%)的纳米-CaCO_3/PMMA通过布拉本德黏土塑性测定仪与聚丙烯混合。纳米-CaCO_3接枝PMMA的明显提高了纳米-CaCO_3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提高了(纳米-CaCO_3/PMMA)/PP复合物的热性能、流变性和机械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显示,纳米-CaCO_3粒子通过PMMA壳在PP基体中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考察了引发剂、助乳化剂、乳化剂、单体结构和种类对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十二醇和十六醇相比,十六烷(HD)更能抑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液滴的Ostwald熟化效应,当MMA占TiO2质量分数的60%,HD对单体质量分数的6%,可聚合乳化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占整个体系的质量分数为2%时,制备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分散体的粒径为185nm,此时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与细乳液粒径差距较小;采用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制备白色涂料墨水的稳定性和遮盖力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TiO2所制备的涂料墨水。  相似文献   

9.
利用同轴射流技术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碳酸酯(PC)的复合透光材料。同轴共纺技术制备的壳芯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壳层PMMA及芯层PC的有效结构,在特定温度下,芯层PC无序纳米纤维成为壳层熔融PMMA树脂基体中的增强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复合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良好,具有壳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均匀分布于无纺布中。热压成型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增强体PC纳米纤维的尺寸效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PC含量为4%时,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7%,且当PC含量控制在3%以内时,复合材料透光性能的下降值可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0.
超声作用于低熔点金属镓,使其超细化为纳米级的镓粒子,并采用无引发剂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G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复合粒子,并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纳米镓的形态和结构因有无表面改性剂而不同;乳液聚合得到的纳米镓复合粒子是核壳结构型,粒子大小为50~80 NM,内核金属镓粒径为30~50 NM,与聚合物存在一定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为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构筑的反相微乳液合成纳米Ag Cl粒子,然后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Ag Cl/PMMA复合胶乳。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cop)、水相中盐浓度(csalt)对纳米Ag Cl粒子的形成及形貌影响,结果发现合成的Ag Cl粒子近似球状,粒径在5 nm左右;在反相微乳液中随cop、csalt的增加,形成的纳米Ag Cl粒子数增多、平均粒径有所减小。Ag Cl/PMMA复合胶乳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通过反相微乳液及其聚合技术制备包含有纳米Ag Cl的复合胶乳,方法简便、易于放大,所制备的Ag Cl/PMMA复合胶乳作为抗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电化学法制备出水相硒化铅(PbSe)纳米晶体,并将其掺杂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料中,通过本体聚合法制备出PbSe/PMMA纳米复合材科.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PbSe纳米晶体和PbSe/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电化...  相似文献   

13.
PMMA/PAN核-壳粒子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彤  杨俊和  王霞  高楠 《煤炭转化》2005,28(2):88-91
加入适量的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核体为种子乳液,制备了PMMA/PAN核-壳乳液.实验中分别对引发剂量、丙稀腈( AN)滴加量对PMMA/PAN壳层厚度及其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了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PAN核-壳结构聚合物粒子的实验方法及条件.通过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核-壳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了PMMA/PAN复合粒子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法先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引入纳米介孔分子筛MCM-41的一维孔道内,制备出PM-MA/MCM-41复合粒子,再与环氧树脂(EP)共混,研究了PMMA/MCM-41复合粒子对EP/(PMMA/MCM-41)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分子链引入到MCM-41的孔道内,并且孔口处的PMMA与EP产生了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加了两者的相容性。PMMA/MCM-41复合粒子使EP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楚楚  李大纲 《塑料工业》2013,(12):21-24,28
利用壳聚糖(Chitosan)纳米纤维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增强改性,通过浸渍法制备Chitosan/PMMA复合薄膜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热性能分析仪(DMA、TMA)、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浓碱处理甲壳素能够获得壳聚糖;薄膜的断面呈现明显的层状结构;Chitosan/PMMA复合材料的透光率比纯纤维膜提高了约11%;在PMMA中添加壳聚糖纳米纤维能够显著降低树脂的热膨胀系数(CTE),在20~100℃的范围内,添加60%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复合材料的CTE为33.85×10-6K-1,接近于纯PMMA树脂CTE的1/6;Chitosan/PMMA复合样品的储能模量达到了6 GPa,较纯PMMA增加了2倍。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单介绍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总结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情况,并对纳米复合高聚物的发展前途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纳米SiO2粒子静电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氯化氢(AIBA)引发剂,进而在其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而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介质pH值高于SiO2粒子等电势点时,纳米SiO2能与AIBA发生静电吸附而锚固上引发剂.使用高速离心分离/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证明引发剂吸附存在一个稳定上限,在pH=10时为0.067g·(g·SiO2)-1.随着纳米SiO2粒子锚固AIBA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加,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小;乳化剂OP-10用量过大时,复合粒子的胶体稳定性降低.原位乳液聚合得到的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典型形态为"草莓"型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烷基化纳米SiO2/MMA乳液聚合物,用TEM、FTIR分析研究了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乳液聚合物的粒子基本呈球形,由核、壳组成,中心为SiO2核,外围为PMMA壳,核壳之间存在化学键,在适量第三组分配合下,烷基化纳米SiO2/MMA乳液聚合物能大幅度提高PC的韧性,加工流动性及耐热性。同时对其增韧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先后用TEOS和KH570改性的表面含双键的Fe3O4纳米粒子为唯一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并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了以PMMA为核、Fe3O4为壳的Fe3O4/PMMA磁性复合微球。用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制备的改性Fe3O4纳米粒子和磁性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Fe3O4表面双键与单体的共聚,使微球表面的Fe3O4通过化学键与PMMA连接,所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粒径为15~20μm、磁含量为4.9%、比饱和磁化强度为2.38emu.g-1,可在外磁场下方便地分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得到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N/PMMA)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将经冷冻干燥后得到的PAN/PMMA纳米微球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处理,成功制备出粒径为50 nm的碳纳米微球(Carbon Nanospheres,CNSs)。并利用光散射、傅立叶红外线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所合成的PAN/PMMA纳米微球和CNSs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有利于降低PAN基CNSs的粒径,且炭化温度在500~600℃之间得到的CNSs的分散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