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广播事业取得了质的飞跃。广播节目作为广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其传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广播电台的安全播音,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节目传送过程中,传输音频信号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节目效果,如何避免传输音频信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将从广播节目信号传输实际情况入手,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广播节目顺利播出奠定坚实的基础,旨在为提高节目质量提供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刘浩 《山西电子技术》2010,(4):63-64,69
为保证广播节目的传输质量,必须规范音频信号的传输标准。基于此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广播音频信号传输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平衡和不平衡的连接问题、阻抗匹配问题以及音频的接地问题,有利于提高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通过实际运用经验的摸索和总结使大家对这些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和防范,并使大家对这几个问题有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广播事业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广播节目在传送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音频信号地传输对广播节目的传送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升传输音频信号的质量,保证广播节目的播出效果,需要对广播节目传送过程中影响传输音频信号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提升广播节目播出效果的途径,为广播电台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各种通信设备与外界可以进行联系、沟通,这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广播是最常见的一种通信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广播听音乐、听新闻以及收听一些娱乐节目等.从广播收听到什么音频节目,取决于广播发射机端所传送的是什么音频节目.一旦广播发射机端的音频输入信号出现问题,将导致人们无法收听到广播节目.为保障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设计一种音频信号快速切换系统,能够在1?s以内恢复广播节目,确保正常播出.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和光纤传输是目前通讯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介绍了一例广播发射台站对广播节目音频信号的传输系统进行数字化光纤改造项目,该项目从实际出发,立足台站自身技术力量,解决了原模拟信号传输质量不佳,衰减大、频响差的缺陷,实现了音频信号全数字化传输.  相似文献   

6.
程瑾 《通讯世界》2016,(6):65-65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音频信号能够稳定传输,达到实际的传输效果。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管理中需要注意音频信号传输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高音频信号传输的质量。本文中分析了实际工作过程中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实际经验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体现广播节目现场直播特点,按照广播节目技术质量的要求,做到实时快捷、灵活的操作,我台采用了西班牙AEQ ARROW50无线传输系统,从而满足在不同环境的现场报道和各类直播节目形式的需求,提高了广播节目的传输质量,达到高效、稳定、可靠的音频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广播节目的无线覆盖效果和收听质量,需充分利用发射机的载波功率,把携带节目信息的边带功率尽可能大地发射出去,为此在发射台的信号源系统中就会利用音频处理器来压缩节目信号的动态电平.从而提高发射机的平均调幅度。本文结合新疆各地中波发射台广泛使用的Drawmer MX30音频处理器。介绍了音频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及其在广播发射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使用中的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健 《电声技术》1989,(3):57-63
一、引言采用数字编码方法传送优质模拟声频信号早在70年代初就已在地面无线电广播中实际应用了。主要是用于广播台演播室和发射台之间的节目传输和城市之间广播节目的交换。与传统的通过市话音频电缆或微波中继、超短波无线电台传输模拟音频的方法比较,采用数字编码方式后提高了抗干扰性,扩大了动态范围,降低了非线性失真,增加了信噪比。对立体声节目来说,具有左右声道串音小,振幅和相位可做到非常一致,同时在一条信道中可实现多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为了保证政府部门的指令性通知和满足听众用户的某些特定要求,地方广播播出部门需要在正常节目之间的间隙插播临时性的信息,如:通知、广告、音乐及其它音频信息等.这种多信源的节目传输使得播控室设备冗余度大,且音频信号传输和控制环节多,外加操作人员工作量较大,稍不留神,信号质量便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不仅能替代某些设备,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次数,而且对播出节目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任意编排节目顺序,调整声音效果,方便地删改节目内容.这种广播传输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不仅提高了音频信号的播出质量,而且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值得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凤良 《电声技术》1995,(11):15-18
数控式音频信号四选一监听自动切换器天津广播电视塔张凤良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在播出过程中,为提高节目播出系统中音频信号工作的可靠性,需要为发射切换和监听切换提供同一内容,相互对应的一路主、多路备用的音频信号。通常情况下,设置一台音频监视器,把多路音频信号...  相似文献   

12.
广播节目识别系统主要用于广播发射机房中,该系统能同时对4路输入的广播节目信号进行采集与识别,如果存在一路不同的节目信号,系统将指示该路异常,发出警告并自动禁止该路输出,同时输出具有最佳信噪比的音频广播节目。在提出判别这些音频信号波形相似性的理论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在PC机基础上,利用音频数据采集卡,对采集输入的广播节目信号进行判断识别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带噪声时的相同音频信号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何小林  王梅 《电声技术》2016,40(7):81-83
为了提高广播节目的安全性,在广播电台的播控系统中,增加音频采集和比对设备,应用音频内容的比对技术,对广播主、备播出通路、开路接收信号和原始播出信号等播出节目信息进行监测、预警以及错误内容记录.为广大的广播系统运维人员提供了有力的系统运维工具,从而提高了安全播出的智能性,减少人为故障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宁夏广播电视台传输发射中心在保证节目安全播出时遇到的实际问题,详细说明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质量监测方面的难点,重点介绍信号综合监测报警系统对电视台保障节目传输质量监测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个电台的额定发射功率相同,但在同样的距离处收听时,一个台经常比另一个台要响得多,为什么,除了由于传播路径不同可能影响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个台对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的音频信号往往是经过一定的加工才送入发射机的,而加工方式的不同就会造成发射信号平均调幅度的差异。因此要提高电台的播出质量,扩大信号的覆盖面,就必须学会正确地使用音频处理器。 使用音频处理器目的就是在广播节目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性压缩节目的动态范围,以提高平均调幅度,改善收听效果。而广播节目的音频处理是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即要从工程技术上又要从实际效果上两方面来兼顾,工程技术上的目标,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必须在过调的同时又要获得较好的信噪比和频响。实际使用上,大多数人则希望信号在一定调制范围内,尽量增加主观的响度,如果经处理后的信号在广播中赢得了听众,那就是令人满意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摘要广播节目源声音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小不一、音调音色不统一、声音失真等问题,只有通过音频处理器对声音进行处理,提升发射机的效率,扩大音频信号的覆盖范围,才能提高广播节目的声音质量,提高节目收听率。本文通过对音频处理器的应用原理、功能和应用价值的分析,就如何提高音频处理器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波发射机作为我国主流的广播信号传输平台,有效满足了广播信号传输的要求,对提升广播节目覆盖范围和改善节目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广播电台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以及处理维护措施,才能起到精准定位,继而一针见血地解决发射机故障问题。为确保中波发射机稳定运转,降低设备故障几率。文章从实际出发,结合发射机工作时常见的问题和故障,聚焦于中波发射机技术原理,总结主要故障类型,详细阐述故障处理方法,以保障中波发射机稳定运行、安全播出。  相似文献   

18.
安泽华 《电声技术》2014,38(11):41-45
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不仅受系统设备技术指标的影响,还受音源品质、节目类型、接收地点的覆盖情况和电磁环境、接收终端等非客观指标因素影响。通过对安徽交通广播信号传输通道的指标测试和主观测评,介绍了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客观测评标准,分析了影响广播节目声音质量的因素,并从节目采访、录制、播出、传输、发射等环节提出改善广播节目声音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IP音频编解码的实际应用,我们解决当前广播电台在实时传输节目上的技术问题;阐述IP音频编解码的基本原理,介绍IP音频编解码设备的安装、调试、测试结果;总结如何使用公众网络(互联网)进行节目传输,并符合广播传输通路技术指标,保障安全播出.  相似文献   

20.
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多轨道录音,并且剪辑精准度高,灵活性与可靠性强.为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将其合理应用到数字调音台、音频嵌入技术、数字音频广播、音频传输和编码技术当中,促进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有效满足人们收听节目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