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遗产,又是桂林市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但目前漓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形势仍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上游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接近极限,想继续加大水资源的开发来缓解流域缺水问题几乎不可能。后期应从节水和加强地下水后备水源地的开发与建设两方面来保障流域用水安全,从而保护好美丽的桂林山水这一宝贵的世界遗产资源。  相似文献   

2.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7,(6):101-105
基于煤炭资源开采对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双面性,分析煤炭开采条件下长河流域资源利用的特征并优化资源开发的进度和范围。采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与系统综合分析方法,对长河流域建设用地、耕地、水资源利用特征进行分析,并情景模拟不同程度煤矿开采规模引起的水土资源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资源开采对建设用地的布局有聚集效应,对耕地破坏是短期可修复的,对浅层地下水的破坏短期内不可逆。同时,情景分析表明保护开采模式下的资源利用方式可以实现系统最优化,执行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资源开发的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金英春  姚安琪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8):155-156,160
通过对艾比湖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地下水水位变化以及水资源供需等方面,初步分析了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对艾比湖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流域内的水资源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汾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使汾河两岸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为了改善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2015年山西省已经全面启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本文对汾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以及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位恢复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北内陆盆地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息息相关.该文将内陆河流域作为水循环-生态复合系统,分析了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水循环特点,对于流域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区 ,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土地退化问题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黑河流域水土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性论述 ,分析了水土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水土资源的承载力 ,基于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 ,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土地退化问题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黑河流域水土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性论述,分析了水土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水土资源的承载力,基于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互助县社会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对互助县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就水资源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贾洁 《中州煤炭》2019,(2):107-110
为了研究湟水水资源质量的变化,以控制水体污染和保护水环境,根据湟水干流多个断面的2000—2016年水质实测资料,总结整理主要污染因子,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对湟水流域进行了水质空间、时间上的演变特征分析及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污染防治任务重。  相似文献   

10.
依据漳河水库灌区40多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对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水环境、来水量、降雨量、蒸发量、干旱指数、地下水及水资源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来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灌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各部门用水量及水环境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对今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用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受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制约等.针对变化中的不利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灌区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经济建设布局要以水资源条件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尝试;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制定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地方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承载力是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适宜程度的一种表示。为了优化榆林市环境承载力,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榆林市近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榆林市人均耕地面积、空气污染指数、工业用新鲜水量、废水排放未达标量、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煤炭开采量等六个主要指标的预测显示:在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而仅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榆林市在未来10年内有能力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在2014年空气质量恶化,环境子系统承载力超载,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达到限值,空气质量与水资源成为限制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探究浙江省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预测两者的耦合协调趋势,为实现浙江省科技绿色发展、水资源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参考。基于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城市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相关数据,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各指标权重,分别计算科技创新系统和水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并分析其变化情况。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并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最后采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未来6年的协调度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2019年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发展水平分别为0.398 1和0.458 7,年均增速分别为14.62%和3.94%,相比水资源环境,科技创新总体水平更低,但其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两个系统均存在地区差异;2)11个城市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出上升态势,浙江省整体耦合协调度由从0.411 3上升至0.636 8,2010—2013年为濒临失调,2014—2017年为勉强协调,2018—2019年实现初级协调;预测结果显示6年后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系统处于良好协调阶段,但年均增速放缓,由4.98%下降至4.58%;3)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而且在未来6年内未发生显著变化。2010—2019年浙江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优化水资源环境,促进了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但11个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差异,未来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仍将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增强科技创新和改善水资源环境、预防未来耦合协调度增速放缓、缩小地区差异等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丹巴燕子沟金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和径流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了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和可利用水资源状况;按不同岩性和构造特征,划分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调查了矿区内环境地质情况,确定了矿山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基本明确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下一步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浅表层水(河流湖泊水、沟谷径流水、第四系砂层潜水等),是维系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生态层)的珍贵水源,是煤层开采水资源保护的主体。根据区域浅表层水含隔水层地质结构,西北煤田煤层覆岩之上广泛分布新近系N_2红土,为浅表层水底部的直接隔水层或沟谷径流的下垫层,对区域保水采煤、生态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关键隔水层。在分析N_2红土区域分布特征、基本物理-水理-力学性基础上,采用N_2红土采动破裂钻孔原位压水试验、蠕变渗透性测试、水-土相互作用试验等,对N_2红土不同程度采动破裂前后及其采后应力恢复蠕变的隔水性能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发现N_2红土隔水性能受采动破坏后,具有很好的自我恢复功能,并从其地质结构组成、水-土相互作用及其流变特性方面,解释了隔水性自然恢复机理;由此提出隔水层再造及其应具备的主要工程地质属性。  相似文献   

15.
陈茜茹 《中州煤炭》2018,(6):100-102,107
随着鼓励煤层气开发政策、规划的逐步实施,我国的煤层气产业也必将不断发展和壮大。然而,煤层气开发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很多负面的影响,诸如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方面。其中,由于我国为缺水国家,煤层气开发对于水资源的影响应该尤为引起关注。煤层气的开发可能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影响水生态环境、侵蚀土壤等。分析了煤层气开发对于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造成的不良影响和破坏,通过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西北内流盆地的地理、地质概况和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西北内流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核心症结在于中游农业区大量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低效利用,深入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4方面原因,并从基本理念、政策和技术方面,提出了内流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对策:1)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2)完善农业水利工程投资政策,促进和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3)充分利用山前地下水库,合理开发中游地区地下水,严格限制开发下游地区深层承压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控与优化利用;4)加强土地整理是有效降低农业灌溉定额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姬彩飞  叶建  许凯 《中州煤炭》2022,(2):109-113,120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避免造成地质环境恶化、消除地质环境隐患,使已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基于矿产资源概况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到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现状、恢复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制定矿山开采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开采布局、实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调控开采总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政策措施,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时对地质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最后,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部署。研究能够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使矿山成为真正的绿色矿山,基本消除了由于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地质方面的影响,使周围的群众能够正常的生产、生活,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煤炭总储量和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78%和74%, 做好西部煤炭的分选加工、洁净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优质煤炭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西部环境脆弱、干旱缺水、工业落后、煤炭运距远等特点, 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煤炭高效分选加工关键技术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生态脆弱区保水采煤矿井(区)等级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是生态脆弱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深化保水采煤研究,使之更好的付诸工程实践,是西北煤炭开发规划和建设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以陕北榆神矿区为例,结合浅表层水资源(保水采煤目的层)量分布和煤矿开采对浅表层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两方面,研究了保水采煤矿井(区)类型。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生态-水-煤系地层空间赋存结构特征,提出了以保水采煤为目的的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将其划分为潜水沙漠滩地绿洲型、地表水沟谷河流绿洲型、地表径流(黄土)沟壑型和区域性(深埋)地下水富集型;其次,计算确定了浅表层水资源单位面积总储存量分布;然后,基于煤层开采对生态层及浅表层水的影响程度,提出了4种保水采煤环境工程地质模式(环境友好型、环境渐变恢复型、环境渐变恶化型及环境灾变型),在分析影响其分区的导水断裂带高度、残余隔水层釆动隔水性等关键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环境工程地质模式分区阈值和确定方法;最后,基于浅表层水资源量和保水采煤环境工程地质模式分布特征,提出了保水采煤矿井等级类型划分方法,将其划分为:正常开采矿井、保水采煤一级矿井、保水采煤二级矿井和保水采煤三级矿井,总结了各级保水采煤矿井适用的开采方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