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入院诊治的17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肠镜及病理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29.4%的患者发病前有过敏史;82.4%的患者临床表现有腹痛,其次为恶心、呕吐(64.7%);临床主要特点为外周血、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部分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后随访3个月~1年,有1例患者复发,无一例恶变。[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外周血及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本病主要特征。首选脱离过敏原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较重者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岳文杰  刘懿  李鹃  董乐  钟良  孙大裕 《胃肠病学》2009,14(9):575-57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较罕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黏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一系列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仍不明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1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EG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76.2%),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纳差等.2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5.2%),内镜检查见炎症最常累及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组织活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型13例,混合型(黏膜型合并浆膜型)8例.腹腔积液阳性者(7例),混合型所占比例、合并电解质紊乱例数及CRP水平均高于腹腔积液阴性者(14例).21例确诊后均予饮食调节和去除过敏原治疗,同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等药物,其中15例予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敏反应病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胃肠道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诊断,确诊依靠组织活检.合并腹腔积液者较无腹腔积液者病情重.治疗主要是去除过敏原及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4.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发热等,部分患者有特殊食物过敏史。约80%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高达15%-70%。Kaijser于1937年首先报道,迄今世界文献报道约300余例。  相似文献   

5.
2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20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试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黏膜型12例、浆膜型2例、混合型6例;EG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可伴有腹胀、腹泻、腹水、恶心、呕吐;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13.5%~50.6%和7.8%~38.5%).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内可迅速缓解症状,减量维持,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病情可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06/2017-05确诊的98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治疗与预后等.结果 EG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85/98),以黏膜型(82/98)常见;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应警惕EG;EG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胃常见;内镜下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浆膜型患者腹水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激素治疗与非激素治疗疗效良好,激素治疗组嗜酸粒细胞下降明显,复发用药亦有效.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内镜活组织检查和腹水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是一种慢性食管炎病变,常由于食入含有致敏原的食物所致,主要病理学表现为食管壁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EC)是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中最为罕见的一类,其以不明原因的结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EC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发病率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尚未有明确的EC诊断标准,且其治疗方案主要来源于个案报道和病例总结等,包括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就EC诊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 CCS)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息肉、脱发、指甲营养不良、色素沉着、体质量减轻、腹泻等。该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因素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消化道的内镜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迄今为止,关于CCS的文献大多是病例报道,全球报道的CCS病例仅500余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疾病,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浸润为主要表现。本文报道1例被误诊为EG的CCS患者,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以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该病可以累及消化道全长或某一部分,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E)、胃炎、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肠炎、结肠炎及直肠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献报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提示,吸入和食物过敏反应可能诱发该病的发作。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各种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诊断标准未得到一致公认,多强调以病理为主的综合诊断,同时要除外其他继发性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治疗以控制饮食和糖皮质激素为主,近年出现针对发病机制的生物制剂治疗,但尚缺少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增高。临床分型:黏膜型17例、浆膜型4例、肌型0例。胃镜活检部位为十二指肠降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11例和胃窦部4例。肠镜活检部位为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病理学检查提示所有病理标本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于激素(强的松)治疗反应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液和消化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缺乏特异性内镜表现,强的松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临床以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及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征。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少数出现腹水、肠梗阻、甚至便血。由于对病变认识不足,临床很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收治1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被误诊为结核性腹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 S)不同程度浸润胃肠道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EGI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Eo S局部浸润及脱颗粒和Th2反应可能是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依据Eo S浸润深度、部位及范围表现多样,内镜下肉眼所见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除糖皮质激素是EGID的主要治疗药物外,近年来,白三烯抑制剂、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免疫靶向药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夏侨  吴汉平 《胃肠病学》2015,(3):191-19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是一种以胃肠道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少见疾病,由Kaijser于1937年首次描述。多数EGE患者病变主要累及胃和近端空肠,结肠受累者少见。本文报道1例病变局限于近端结肠的嗜酸粒细胞性结肠炎(eosinophilic colitis,EC)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4例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4例EG患者中,10例病变范围涉及黏膜层,1例病变范围涉及肌层,3例病变范围涉及浆膜层。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内镜下黏膜活检或手术活检均证实胃肠道组织有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给予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9例患者,1~2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嗜酸性粒细胞数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1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内镜或手术取到活体组织中提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该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病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且显著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由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对多个器官的炎性损伤,包括心脏、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也有报道可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1-2])、膜性肾病~([3])、眼部表现及斜颈~([4-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终末器官受累的模式。在排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随着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该病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100余例报道[1],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病误诊率仍较高。本文报道我院2013年接诊的1例EG伴腹水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rtis,EG)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20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肠镜检查、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本研究中40.0%的患者有过敏史,25.0%伴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85.0%患者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100%患者胃肠道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等处取材,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率50.0%。对症治疗对于轻症患者有效,激素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有效。结论 EG是过敏反应相关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胃肠道黏膜的病理学检查中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内镜下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取活检组织可提高诊断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林浩  李侠 《山东医药》1996,36(11):26-26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CT诊断章丘市人民医院(250200)葛林浩,李侠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较为少见。现回顾分析5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CT表现,以探讨本病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25~52岁。其中3例有气喘史伴咳嗽、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伴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IHES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18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5例,发病中位年龄36岁(9~67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均有肾脏受累,其次是皮肤(27.8%)、肺脏(27.8%)、胃肠道(27.8%)、神经(11.1%)。血嗜酸粒细胞均明显升高(1 670~15 100/μl)。肾损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2例(66.7%)、尿检异常4例(22.2%)、急性肾损伤2例(11.1%)、慢性肾功能不全共6例(33.3%)。15例行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膜增生样病变3例、足细胞病3例、系膜增生性病变2例、IgA肾病2例、膜性肾病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症1例;11例肾间质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例肾小球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12例见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嗜酸粒细胞均下降;15例随访患者中,14例尿蛋白下降或转阴、肾功能恢复或稳定,停激素后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加,1例尿蛋白增加,1例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结论:IHES可发生肾脏损害,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类型多种多样,肾间质多数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数患者经激素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