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毫无疑問,在越南(文中所指越南,均指南越)的经济生活中,华僑起着一种很重要的作用。保罗柏納(Paul Bernard)認为:“中国人的經济活动,好比人体里的血液循环系統一样。”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在越南,而且在东南亚的大部分的国家也是这样。約翰刻利金(John Kerry King)在他的“东南亚展望”論著里說过:“东南亚各国不仅缺  相似文献   

2.
越南《经济研究》杂志1990年第4期“45年越南经济”专栏发表该杂志总编辑褚文林的《45年来的越南农业》、越南经济问题专家青山的《45年来的越南工业》和越南商业部经济研究员刘文达的《越南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的45年》,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三篇文章的摘译。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高速度地发展。一九七一至一九八○年,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七点八(六十年代为百分之六),在南亚与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国内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一九七三年(百分之十二点三)与一九七六年(百分之十一点六),而最低的一年是一九七五年(百分之零点八),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正陷入深  相似文献   

4.
在东南亚各国,农业的基础都是小农经济。大农场相对来说为数甚少。即使在菲律宾这样的大地产国家,据一九六○年的世界调查,大农场也只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其耕地面积只占可耕地的五分之一弱。 尽管东南亚各国把农户划分为大、中、小的标准各不相同,仍然可以发现,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民侨居越南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期来,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的关系,华侨已成为越南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一九五二年的统计,华侨有一百五十万,其中百分之九十居住在越南南方,中部和北方只分别占百分之三点四和百分之六点六左右。华侨在全国人口总数中约占百分之五,仅次于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京族。在这漫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研究》自今年开始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初创于1959年元月,始名《东南亚经济资料汇编》,翌年改《东南亚研究资料》。“文革”期间告停 1979年方获复刊。短短几年,即有较大起色,至1987年定名《东南亚研究》。近三十年间,本刊三易其名,由创刊到停刊再复刊,进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个  相似文献   

7.
香港《远东經济評論》和日本《海外市場》先后发表了它們的評論員和通訊員写的有关英国、西德、“歐洲共同市場”和日本等資本主义国家对东南亚各国的貿易情况,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情况并向其本国的統治者和資本家献策。但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由于美帝国主义对东南亚各国的扩張和掠夺,日益排挤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势力,被排挤的資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了諸多的对策,因而,在东南亚各国的市場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的相互傾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銳化。同时,从这些文章中也反映了随着东南亚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漲,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地位也日益动摇,它們的渗透手段遭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它們在哀叹之余,仍企图继续在东南亚作最后的挣扎,提出所謂“援助”、“友好”和“經济貿易合作”等等词令只不过是为其扩張政策搽脂抹粉而已。但是,近年来日本对东南亚的經济联系日益加强,扩張的手法也較多,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东南亚經济竞爭中的一个勁敌,也值得加以注視。  相似文献   

8.
研究越南军事战略是当前对越研究的重大课题。读了牛亚平同志《越南当前军事战略初探》(见《东南亚研究》1987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初探》)后深受启发,得益匪浅。《初探》一文对越南当前的战争理论、战略思想和军事战略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不少观点独具见解,颇有研究参考价值。但牛亚平同志提出的关于中国是越南军事战略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以来,苏联特务在世界各地活动十分猖獗。一九六五年以后,为了获得有关中国的情报,派遣大批特务来到东南亚,大概在一九七○年,苏联克格勃总部成立了一个中国部,收罗了一批所谓“老中国通”。 苏联对东南亚同中国接壤的国家十分重视。苏联特务在越南的活动,早就臭名远扬。一九七六年以前,苏联同老挝的关系并不密切,对老挝既没有什么经济援助,也没有任何贸易关系。可是,它对这个基本没有什么苏联侨民的内陆小国,此后竟派驻了一百多名使馆人  相似文献   

10.
一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马来西亚决定从一九七○至九○年执行“新经济政策”。它是一九六九年在首都吉隆坡发生大规模排华暴动(在马来西亚历史上称为“五一三事件”,华人伤亡达数百人)之后开始执行,这是在政治、经济上对华人的一个大冲击。 这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所谓“重组社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八,华人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一,印度人占百分之九,达雅克人占百  相似文献   

11.
由香港岭南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办、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赞助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对东亚及东南亚研究概况国际讨论会》,于1987年3月2日至5日在香港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的青年学者共8人与会进行学术交流。会上宣读的论文有:香港岭南学院冯国良的《略论香港近年来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情况》,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刘永焯的《从载文分折看中国近年的东南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亚洲“四小龙”积极向东南亚国家投资,从而加速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1992年起“四小龙”的投资趋向出现了新的变化,香港和台湾企业大举转移中国大陆,南韩与中国的建交强化了双方的经济关系,新加坡则大力支援越南的开放体制,从而使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连动局面。不过,“四小龙”本身也面临劳工不足,工资上涨,物价腾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翀  周玉渊 《东南亚研究》2023,(4):132-153+157-158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等制造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迷雾”。这不仅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的认知,也直接影响着东南亚国家的地区合作决策。然而,较之“债务陷阱论”及大量关于中国融资的负面论述,关于东南亚债务问题以及中国角色的专业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当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认知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债务水平和议题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了老挝,东南亚国家并不存在严峻的债务问题,地区国家的债务负担被严重夸大。虽然中国在向东南亚国家提供融资方面表现出强烈意愿,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融资支持并没有大幅增加,相反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明显下降。因而,除了老挝和缅甸,事实上中国融资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外债构成中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是否接受中国融资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议程设置能力,也表明中国融资的意愿与实际落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过去二、三十年,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得到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率,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够与之相比。结果,它们分别获得了“新加坡模式”和“香港模式”的称号。两地制造业的增长和制成品出口的推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九七九年,新加坡的制造业占国内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四;而一九七七年,香港制造业占百分之二十四。一九七八年,新加坡和香港制造业的劳工分别占各该劳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点七和百分之三十九点七。制造业产量和净国内总产值的高增长率与伴随而来的低失业率也是这两个发展中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致读者     
《东南亚研究资料》今年起更名为《东南亚研究》。本刊前身为《东南亚经济资料汇编》,由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创刊于1959年。1960年东南亚研究所正式成立,遂改刊名方《东南亚研究资料》。60年代初期,正值新中国东南亚研究起步时期,我所也处于初创阶段。《东南亚研究资料》这一刊名正是反映了这种状况,适应了当时的需要。三年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6.
至2012年第5期,《东南亚研究》已编辑出版200期。为了展示和总结《东南亚研究》杂志的发展成果,推动杂志更好地发展,《东南亚研究》杂志社于2012年11月29日在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举行了  相似文献   

17.
序言 本文是关于最近东南亚地区农业方面变化的实地调查报告。如所周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东南亚国家农业的变化尤为显著。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九八二年世界开发报告》,七十年代这一地区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三点八,比世界任何地区高。不用说,这是六十年代后半期普及高产的新稻谷品种的重大贡献。亚洲热带地区长期衰退的稻谷耕种业于六十年代末以后转为迅速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在金融危机之后一度成为热潮 ,东南亚诸国到底是“龙行天下” ,还是“虎落平阳”众说纷纭 ,不一而足。但东南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的损害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这一方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有了相当多的论述。在国际农业的研究领域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各国的共识 ,但具体国情的差异也使得东南亚国家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来推动本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既要克服宏观经济政策对农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又要与国际上先进的发展模式接轨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探讨。本文旨在从东南亚的具体国情出发 ,对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道路作一些可行性的粗浅分析 ,以期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越南实行经济革新与开放已有20多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越南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越南拥有的后发优势与制度优势,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笔者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越南完全有可能崛起成为东南亚的一颗经济增长新星.  相似文献   

20.
《南亚东南亚研究》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由《东南亚》(季刊,1983年创刊)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2018年更名为《南亚东南亚研究》,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举凡有关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区域合作、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等相关学术理论研究文章、学术动态、书评等稿件,一概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