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批评从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出发,将文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上.然而人与自然、文学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著名的"祛魅"观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确立指明了方向,也为生态批评指出了必要的精神路向-关注自然的内在精神价值,重建自然的信仰之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是生态危机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诗歌体裁,与传统自然诗歌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态诗歌从生态整体主义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全面关注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精神生态,其主题特征表现为强调生态整体观、批评人类中心主义、文明批判和生态预警,以及对人类家园意识或位置感等精神状况的深层关注.为此,梳理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的主题特征,以期把握当代生态诗歌的思想脉络和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D.H.劳伦斯最高的文学成就。这部作品通过刻画厄休拉与伯金的成功爱情,及古德伦与杰拉德的爱情悲剧,从而对比衬托出厄休拉对平等和谐男女关系的追求,同时她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的支配关系。这部小说树立了厄休拉的生态女性主义形象。生态女性主义者从保护生态出发,反对父权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人类对自然,男性对女性及他者的压迫,从属及支配关系,提倡建立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厄休拉的生态女性主义形象在小说中的树立更加证明了《恋爱中的女人》在新时期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萨特,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活动于二十世纪,然而其影响在二十一世纪仍然存在.他深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述自由的概念,并以其顽强不息的斗志和批判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着自己的"介入"理论.萨特的文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其他则还有对具体作家和作品的评论文章和序言,这部分在国内结集出版为<萨特文论选>.本文通过这两部作品,并结合萨特的哲学思想,对萨特文学理论中的自由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现当代文学关于她的研究已经自成一派,谓为"张学".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代一代的台湾作家无一不是在对她的继承和叛述中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本文以上世纪70年代私淑张爱玲最有成就者,王德威先生誉为"张派传人"的台北女作家朱天文为研究对象,从对物质世界的无尽追求、平民人性的刻画、现代人性的拷问三个方面试述朱天文对张爱玲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探索作品中文明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探讨对文明的反叛与自然的回归.通过贝克从狗到狼的嬗变,分析杰克·伦敦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整体观.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家.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她的长篇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分析小说中父权制度瓦解下的男性女性形象和人把自然他者化后的环境问题,指明玛拉丹恩之旅其实就是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二元时立模式的瓦解之旅,而旅途的终点就是和谐的精神家因.这对于现代社会里如何构建人与自然、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8世纪的法国是光明的世纪,而光明的使者则是四位巨人: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他们的作品对当时社会进步的推动、警醒作用都毋庸置疑,所以,不管讲述历史、社会,还是文学,都会提到他们.然而,究竟如何看待他们作品的文学价值呢?远离了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我们时他们的文学作品不应再一概而论或慑于其威望而不敢评论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入手,提出作品<指环王>在战争与生态危机,以至导致环境恶化的主题下,剖析人类中心主义的恶本源,嗔怪人类忘本,践踏了土地这个地球家园,遗忘了对土地的爱惜和尊敬.违背这个根本,人类的文化行为就可能使人类自身失去安身立命的家园.该作品中的"生态位"即:人类如果不及时思考自身的存在和行为,就会遭遇并自己承担双重的毁灭性的后果.这个主题与同时代的生态批评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的思想走向.  相似文献   

10.
斯奈德是最丰富、最深刻的生态作家之一.其作品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他不仅揭示并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生态危机,从哲学层面提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认识,更重要的是他努力发掘了这些危机的根源:认识论上的"二元对立"、人类的"过度欲望"和"人口过度膨胀",这为找到解决危机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经典小说<蝇王>,重新阐释戈尔丁的海岛文学实验.有别于以往的海岛叙事,戈尔丁关注海岛的命运,传递了强烈的生态关怀.然而长期以来,小说中"在场"的海岛遭受忽略,或是被视为"荒岛",这无疑归咎为"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无意识"的作祟.借由海岛文学实验,小说<蝇王>以生态寓言的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澳视生态责任的危害,要求反思和重构人类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以平安时期女性作家文学作品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女作家生活年代、出身背景、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分析其写作时的心境,剖析其作品所反映的实质与内涵.从不同女性作家的视觉角度来观察当时的社会状况,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突出女流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4.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左联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学组织,左联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航向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5.
《国王的人马》是罗伯特·佩恩·沃伦的不朽之作。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出发点对《国王的人马》中杰克的精神生态进行解读,进一步揭示自然破坏与人类困境之间的关系,继而分析这篇作品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与社会.但时下有许多人将女性文学局限在"女性隐私"上,这是对女性作品的亵渎.本文从当代文坛一些女作家的作品入手,说明女性写作广博和深远的视野追求.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的自然观,以开阔的整体性的眼光,将自然看作生生不息的和谐的系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源,各有其内在价值,人类不能以优越者自居、主宰者自命,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性依据.我们必须重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塑造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界,又要采取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冰心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精神,不仅为人类创建相互沟通的爱的文化,而且为人类找寻到健全合理的存在方式.冰心爱与美的主题核心是指向人,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三三>中一反以往对湘西乡村文明的一味赞美,在歌颂乡村文明的同时引入了城市文明,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文明即为乡村生态文明和城市生态文明,作家在文本中反映了二者的特点并揭示了二者的碰撞和融合,从中也反映了作家潜在的生态意识.在沈从文的整个创作中,<三三>在其对湘西乡村文明和两种生态文明的关系的思考中有着转折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成功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人们总是从客观环境方面去探讨她的悲剧缘由,而笔者却企图尝试从她名字蕴藏的花语含义出发,浅谈<茶花女>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