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甘肃科学学报》2005,17(4):102-1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洪涛等承担的“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灾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基于调查统计第四纪、500年与50年以来滑坡泥石流活动与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甘肃省中南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发育过程与环境变化关系,探讨了陆地系统脆弱性对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肃省8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值,得到全省87个县(区)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并分析了全省主要自然灾害区域分异特征、主要灾害源地,为区域减灾防灾、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科学学报》2005,17(4):111-111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工学博士王念秦等撰写的专著《黄土滑坡灾害研究》一书,近日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1):9-9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吴玮江和王念秦共同研究完成的“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项目,最近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科学院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承担的“甘肃省县以上城市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规划研究”项目历时3年多,奔赴近40个县以上城市实地调查踏勘,于1998年12月通过了甘肃省科委、省计委和省建委共同主持的专家鉴定。专家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李吉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熙龄研究员、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青海省和我省有关专家及学者组成。鉴定会对该项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既在开发地理信息方面有较大突破,又在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规划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切中了甘肃省城…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27日,经甘肃省第一届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评审,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王得楷荣获"甘肃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王得楷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先后参加省上组织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行动100余次,撰写应急考察报告80余份。参加完成的"全国内陆流域地下水资  相似文献   

7.
走近气象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而且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气象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全球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30年中,全球出现的气象灾害约占自然灾害发生数的62%,如果加上气象因素诱发的灾害,则所占比例高达85%.  相似文献   

8.
<正> 气象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而且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气象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全球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30年中,全球出现的气象灾害约占自然灾害发生数的62%,如果加上气象因素诱发的灾害,则所占比例高达85%。据有关权威资料记载,建国40多年来,我国因灾害死亡人数呈急剧下降的趋势,但由于  相似文献   

9.
《甘肃科学学报》2013,(4):F0002-F0002
2013年7月18日,兰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编制的“兰州市城区洪道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报告”,这是兰州市政府首次对山洪灾害专业技术报告进行专题讨论研究。该报告的通过彻底结束了兰州市山洪沟道底数不清、洪道流量计算混乱、洪道治理无据可依的局面,为制定兰州市城市防洪政策,编制防洪规划,设计洪道工程化治理方案,划分防洪风险区,审查涉及洪道的建设项目方案和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供了科学、详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第5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颁奖仪式近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甘肃省科学院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周自强研究员的《文昌阁黄土一基岩滑坡临滑预报》和赵洪涛研究员的《基于GIS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评价》分别荣获先进生产力论文奖一等奖;副院长喜文华研究员的《被动式太阳房的设计与建设》和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吴玮江研究员的《甘肃滑坡灾害》分别荣获先进生产力著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甘肃科学学报》2014,(1):129-129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赖远明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承担完成的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改性水玻璃固化黄土的水稳性机理研究"及我院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黄土湿陷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国内外黄土地基加固与处理的难点,提出了传统硅化法的改进途径,并在多项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可继续加强该成果的推广与应  相似文献   

12.
《甘肃科学学报》2014,(1):41-41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赖远明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承担完成的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改性水玻璃固化黄土的水稳性机理研究"及甘肃省科学院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黄土湿陷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国内外黄土地基加固与处理的难点,提出了传统硅化法的改进途径,并在多项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可继续加强该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推动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甘肃省10个市州70个县区的941个乡镇受灾,引起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已使365人遇难,10158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79.7万人。据甘肃地震局评估,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2.8亿元,受灾范围之广、破坏之大、损失之重、重建之难,在我省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是仅次于四川的第二大灾区。灾情发生后,甘肃省科学院迅速反应、紧急动员,主动与陇南灾区联系,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专家组,按照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了地震次生灾害应急救灾工作。院领导亲赴陇南灾区指导工作,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8月19日,陇南市副市长杨全社、陇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祥等一行代表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向我院送来了“灾害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锦旗。院长窦新生、党委书记马琦明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和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了赠旗仪式。杨全社副市长代表陇南人民衷心感谢我院科技人员在抗震救灾中给予陇南人民的无私援助,对我院科技人员在重建家园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5·12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科学院广大...  相似文献   

14.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属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承担着省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任务。2005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3项国家甲级资质。该所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8人),博士4人,有9人入选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先后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1):152-152
“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Landslide Hazards in Gansu and Its Prevention win the ThirdPrize of Gansu Provin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吴玮江和王念秦共同研究完成的“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项目,最近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甘肃滑坡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了滑坡区域分布和时空发育规律,以及滑坡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编制了甘肃东部滑坡发育程度分区图;探讨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条件,总结出不同滑坡类型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并阐述了“…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严重威胁。水文地质的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洪水、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评估在建设工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思路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起到防灾减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24日,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州召开,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为常务理事单位。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员王得楷研究员当选为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所长周自强研究员当选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副所长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40年间,每年灾害经济损失约占同年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个别年份甚至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土木工程灾害也时有发生,使建筑者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卓尼县城开发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宝贵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114-117
甘肃省卓尼县城长期受泥石流灾害危害,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上卓沟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该沟泥石流高易发、危害严重、危险性大,直接威胁沟口县城,曾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对南北两山三条泥石流沟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县城建设、开发奠定了基础.为甘肃省城镇建设与泥石流灾害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我国各种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破坏越来越大,在所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中,气象灾害占到了70%。随着气象自动监测布局的进一步完善,笔者所在的宿迁市和周边市已形成一个高时空密度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网,为及时搜集复杂的实时气象信息,提供了可靠的突发气象灾害的数据因子(如大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