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肾内科中成药使用情况,为规范肾内科中成药的使用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肾内科中成药处方,分析患者疾病构成和中成药使用情况等。结果:共纳入患者322例,疾病构成为慢性肾炎(21.1%)、慢性肾衰竭(16.5%)、肾病综合征(13.0%)、继发性肾病(12.4%)、IgA肾病(10.99%)、急性肾衰竭(9.6%)、其他疾病(9.0%)、肾小管间质肾炎(3.4%)、透析相关并发症(2.2%)、急性肾炎(1.9%)。中成药处方中共有901种次,剂型构成为胶囊(25.3%)、片剂(18.2%)、颗粒(15.0%)、针剂(10.1%)、口服液(9.8%)、丸剂(7.4%)等。中成药使用频数居前15位的是百令胶囊(11.8%)、肾复康胶囊(7.9%)、肾衰宁片(7.4%)、五灵止痛胶囊(6.2%)、麦味地黄口服液(5.7%)、尿毒清颗粒(5.1%)、肾炎舒片(4.4%)、灯盏花素注射液(4.0%)、六味地黄丸(3.0%)、丹参注射液(2.2%)、肾炎片(2.1%)、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黄葵胶囊(1.7%)、补脾益肾口服液(1.2%)和金水宝胶囊(0.9%)。结论:肾内科使用中成药频率高,以胶囊、片剂等剂型为主,以百令胶囊、肾复康胶囊、肾衰宁片等药物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葛根先煎与否对于葛根黄芩黄连汤和葛根汤中君、臣药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制备葛根先煎与共煎的样品,采用HPLC-DAD测定样品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采用GC-MS测定样品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含量,并计算提取率。结果:葛根黄芩黄连汤先煎样品(A)与共煎样品(B)的提取率分别为:葛根素(46.09±0.90)%(、46.59±1.87)%,大豆苷(46.34±2.54)%(、43.67±2.93)%,大豆苷元(34.40±3.03)%(、34.28±2.71)%,黄芩苷(40.39±1.30)%(、39.70±0.60)%,小檗碱(40.92±0.95)%(、41.64±1.28)%,P0.05;葛根汤先煎样品(C)与共煎样品(D)的提取率分别为:葛根素(47.13±2.14)%(、45.68±2.50)%,大豆苷(45.01±3.13)%(、44.44±2.83)%,大豆苷元(33.58±2.60)%(、30.75±3.05)%,NMP(43.35±0.74)%(、42.17±1.21)%,NME(43.78±1.45)%(、42.26±2.48)%,E(49.73±0.54)%(、49.18±0.39)%,PE(40.82±0.92)%(、38.69±2.68)%,ME(49.73±3.13)%(、47.05±2.85)%,P0.05。结论:葛根先煎,对上述两方中君、臣药有效成分提取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健康的一般特征。方法通过亚健康调查问卷,对成都的亚健康人群进行调查,探究成都地区亚健康基本证型及症状的特征。结果成都人群亚健康症状,以咽干口燥想喝水(40.6%)、长叹气(37.1%)、脱发(35.9%)、急躁易怒(34.6%)、心中烦闷(34.5%)、喜热饮不喜冷饮(33.8%)、怕冷四肢发凉(33.4%)、大便干(32.5%)、神疲乏力(31.4%)、情绪不好,遇事普遍不高兴(31.3%)、没劳动也不想说话(31%)、食欲不佳(29%)等为主。证型以肝郁脾虚(22.1%)、肾阴虚(10.1%)、脾肾阳虚(9.3%)、肾阳虚(9.3%)、肝气郁结(8.7%)、肝郁化火(7.2%)、湿热(4.8%)、脾阳虚(4.5%)、气阴两虚(3.8%)、脾虚湿阻(2.9%)等为主。结论成都亚健康证型及症状与本地地域、气候以及本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6)
目的分析云南产胡萝卜籽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鉴定了5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90.30%。其中,胡萝卜醇(21.612%)、β-蒎烯(11.067%)、α-蒎烯(8.973%)、(Z)-α-红没药烯(4.183%)、柠檬烯(3.761%)、β-石竹烯(3.336%)、β-没药烯(3.311%)、α-松油醇(3.098%)、α-柏木烯(3.089%)、石竹烯氧化物(2.679%)、(E)-α-香柠檬烯(2.561%)、罗汉柏烯(2.398%)、柏木脑(2.027%)含有量较高。通过比对保留指数,确认松香芹醇、松油醇构型分别为E型和α型。结论该方法可为云南胡萝卜籽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神经内科近3年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为规范中成药在神经内科的使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从某三甲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7~2019年神经内科中成药处方数据信息,分析中成药处方中疾病构成和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671例神经内科患者,疾病构成为:脑梗死(25.5%)、头晕眩晕(18.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2%)、焦虑抑郁(10.7%)、脑动脉供血不足(7.6%)、周围神经疾病(5.8%)、脑出血(4.6%)、病毒性脑炎(3.9%)、其他(7.9%)。在纳入的患者中共有1736张中成药处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5种中成药为:银杏达莫注射液(18.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4.2%)、银杏叶片(12.99%)、天麻注射液(11.1%)、益脑片(7.6%)、消栓通络颗粒(7.0%)、复方丹参滴丸(6.5%)、枣仁安神颗粒(6.1%)、麝香保心丸(5.4%)、强力天麻杜仲胶囊(5.0%)、归脾胶囊(4.1%)、参麦注射液(4.1%)、强力定眩胶囊(3.2%)、珍宝丸(2.8%)、强力枇杷露(2.0%)。结论:神经内科诊治的疾病以脑血管等疾病为主,用量较大的中成药也以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功效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真实世界的失眠患者合并疾病及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和分析失眠患者合并疾病情况及中西药治疗的用药规律,该研究选取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共1 067名第一诊断为失眠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失眠住院患者常见合并疾病的前10位包括高血压病(26.9%)、脑供血不足(24.93%)、脑梗死(19.49%)、血脂蛋白紊乱血症(15.28%)、冠心病(14.15%)、头痛(10.68%)、慢性胃炎(8.81%)、2型糖尿病(7.87%)、抑郁障碍(7.4%)和焦虑障碍(6.65%)。合并用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西药为阿普唑仑(35.99%)、阿司匹林(25.4%)、奥氮平(24.18%)、桂哌齐特(23.06%)、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8.74%)、唑吡坦(18.37%)、奥拉西坦(15.65%)、艾司唑仑(15%)、茴拉西坦(13.4%)和吡拉西坦(13.31%);前10位中药为舒血宁注射液(16.4%)、疏血通注射液(15.18%)、银杏叶提取物(14.71%)、天麻素(12.46%)、灯盏细辛注射液(11.34%)、血栓通(8.53%)、丹红注射液(6.37%)、复方甘草片(5.81%)、三七通舒胶囊(5.72%)和苦碟子注射液(5.34%)。合并用药中,西药之间使用最多的是阿普唑仑与奥氮平合用,西药与中药之间使用最多的是西药-催眠药和中药-活血化瘀剂合用。基于现有数据及分析方法发现失眠患者合并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及焦虑抑郁障碍为主,合并疾病的种类随年龄出现增长趋势,尤其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突出。失眠患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催眠药是阿普唑仑,而超指南外使用抗精神病药奥氮平也值得关注。但由于该数据来源于住院的失眠患者,而并未包括更大数量的门诊失眠患者,因此该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分析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8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0.73%。结论: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类型主要是酯类(25.66%)、酸类(19.01%)、烷烃类(14.68%)、醇类(11.33%),其主要成分有棕榈酸(14.49%)、植醇(10.72%)、棕榈酸乙酯(5.32%)、亚油酸(4.65%)、2-甲基四氢呋喃(4.22%)、棕榈酸甲酯(4.07%)和己烷(4.0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种不同配方高脂乳剂对大鼠高脂血症形成时间、程度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灌服不同配方高脂乳剂的方法,分别于2周、4周及停止灌服高脂乳剂后2周大鼠眼底静脉丛、腹主动脉采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G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脂4项指标。结果:灌服高脂乳剂2周后,2号、3号及6号配方大鼠TC、LDL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01),其中6号配方乳剂大鼠GT也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灌服高脂乳剂4周后,1号、2号、3号及6号配方大鼠TC、GT、LDL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P﹤0.001),但HDL没有明显变化;而4号、5号配方大鼠TC、GT、HDL均没有明显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LDL显著升高;各组大鼠停止灌服高脂乳剂2周后,大鼠TC、GT、LDL均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已达到正常范围。结论: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丙硫氧嘧啶(0.5%)、吐温-80(1%)、蒸馏水(78.5%)组成的2号,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葡萄糖(5%)、吐温-80(1%)、蒸馏水(74%)组成的3号,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猪胆酸钠(0.5%)、丙硫氧嘧啶(0.25%)、葡萄糖(2.5%)、吐温-80(1%)、蒸馏水(75.75%)组成的6号高脂乳剂配方在2周内即可造成大鼠高脂血症;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猪胆酸钠(1%)、吐温-80(1%)、蒸馏水(78%)组成的1号高脂乳剂配方在4周内可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而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吐温-80(1%)、蒸馏水(79%)组成的4号,由猪油(15%)、胆固醇(2.5%)、吐温-80(1%)、蒸馏水(81.5%)组成的5号高脂乳剂配方在4周内未造成大鼠高脂血症;大鼠灌服各高脂乳剂造成的高脂血症在2周内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方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97年1月—2011年6月国内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85[1-82]篇,共涉及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及慢性关节炎期患者累计4791例,主要中药(前15味)使用频率结果分别是:牛膝(36.11%)、桑寄生(31.48%)、薏苡仁(30.56%)、土茯苓(26.85%)、苍术(25.93%)、白术(25.93%)、白芥子(25.00%)、当归(24.07%)、黄柏(23.15%)、黄芪(22.22%)、防己(22.22%)、萆薢(20.37%)、威灵仙(20.37%)、赤芍(18.52%)、秦艽(16.67%)。结论:牛膝、桑寄生、苍白术、薏苡仁及黄芪健脾益肾,泄浊祛湿治病之本;当归、牛膝、苍白术、赤芍、黄柏、白芥子及威灵仙活血化瘀通络,燥湿化痰通痹治病之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分期辨证的模式。方法收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病例2024份,按照疹前期、岀疹期、恢复期整理分析其症状、体征,进行频数统计,分析手足口病各期的主要证候和兼杂证候,再进行证素聚类分析,总结出手足口病三期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结果疹前期以发热(70.30%)、口舌生疮(84.49%)、精神差(43.89%)、咳嗽(32.01%)、纳差(30.69%)为高发症状。岀疹期主要症状为发热(90.01%)、精神差或疲乏(51.08%)、口咽疼痛(72.77%)、纳差(80.78%)、皮疹(98.52%)和疱疹(88.48%),其次可出现肢体抖动(20.36%)、易惊(24.51%)、咳嗽(31.66%)、呕吐(9.54%)、大便干结(8.55%)。恢复期多数病例因为出院而统计不全,少数病例无明显不适。证素分析发现疹前期和岀疹期都以湿热(47.33%,43.84%)为主要证素,贯穿整个病程。其次风热(29.01%,25.70%)、正气亏虚(13.68%,7.51%)、气机逆乱(9.98%,14.93%)、内风(7.32%)在出疹期所占比例也较高。疹前期主要病机为温邪犯表,次要病机为正气亏虚;岀疹期主要病机为热毒内盛,肝脾失调,次要病机为正气亏耗。恢复期未做症状体征频数统计,证素分析病机特点为邪少正亏,气阴两虚。结论分期辨证更能体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的时空特点,可能更符合诊疗规范的制订。  相似文献   

11.
HPLC分离阿立哌唑有关物质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阿立哌唑有关物质分离的HPLC。方法 采用反相C8色谱柱,在室温条件下,以甲醇-1.5 %三乙胺(用醋酸调节pH5.6)(80∶20 )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57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 阿立哌唑与中间体Ⅰ、中间体Ⅱ及其降解产物均能较好的分离,理论板数大于4200,且线性良好(r分别为0.9990,0.9996,0.9998)。中间体Ⅰ和中间体Ⅱ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0和3.3ng。日内、日间RSD分别为2.3%和3.1%。结论 本法可有效分离阿立哌唑有关物质及降解产物,灵敏度高 ,专属性强 ,可用于阿立哌唑有关物质及降解产物检查。  相似文献   

12.
血浆中塞利洛尔的HPLC检测方法及其在药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血浆中塞利洛尔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正常人po塞利洛尔片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标本经碱化、乙酸乙酯和硫酸提取,以乙腈-水-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紫外237nm处检测。结果:线性范围10μg·L-1-5000μg·L-1,日内RSD为1.70%-4.06%,日间RSD在1.86%-4.03%范围内,方法回收率在(97.78±2.90)%-(102.00±3.10)%范围内,最低检测浓度2μg·L-1?结论:此方法简便可靠,测定灵敏度高,可用于塞利洛尔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荧光多猝灭的原理,采用多通道光纤化学传感器在线检测呋喃妥因肠溶片的体外溶出度。方法用自制光纤荧光溶出度检测仪与ZRS-4型智能溶出仪联用,在线检测呋喃妥因肠溶片的溶出度,溶出曲线经微机从5种常用数学模型中根据相关系数r值,优选最佳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方法的回收率为96.6%~102.1%,日内、日间的RSD均小于5%。经与美国药典23版方法对照,各时间呋喃妥因肠溶片累积溶出量和拟合后提取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西沙必利有关物质分离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二元泵,在室温下以流速1.0 mL·min-1进行线性梯度洗脱,以(A)乙腈(B)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5)组成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10μL或20μL。结果与氟哌啶醇分离度>3,西沙必利、有关物质Ⅰ和有关物质Ⅱ线性良好(r=0.999)。最小检出量有关物质Ⅰ为0.025μg·mL-1,有关物质Ⅱ为0.05μg·mL-1,日内日间差异分别为6.9%和6.6%。结论本法灵敏、专属,可有效分离有关物质及降解产物,可用于有关物质及降解产物检查。  相似文献   

15.
王琦妙  金明  项占梅 《天津中医药》2016,33(10):588-591
[目的]以超声雾化器为载体,观察清热明目方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8例616只眼确诊为急性结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经统计学检验,3组总体具有可比性。治疗组110例220只眼,对照组108例216只眼,中药组90例180只眼。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每日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清热明目方超声雾化法熏眼,每日1次,每次20 min;中药组单用清热明目方超声雾化法熏眼,每日1次,每次20 min。治疗3 d和1周,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7%,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8.89%。2)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分析,总体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1)清热明目方经超声雾化法治疗急性结膜炎可以较快的改善症状,疗效确切。2)超声雾化法科学有效,用超声雾化法清热明目方治疗急性结膜炎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芩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为其人工杂交育种积累资料。方法:采用碘-碘化钾(I2-KI)法,运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测定黄芩花粉活力;采用I2-KI法测定不同贮藏方式、贮藏温度及时间对黄芩花粉活力的影响;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黄芩柱头可授性。结果:I2-KI,TTC法对黄芩花粉活力的检测效果一致,其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为先升高后降低;开花后第4天的黄芩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1 d当中8:00~18:00的花粉活力均超过62%,12:00左右花粉活力最强,为86.58%;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因贮藏方法(干法和湿法)不同存在差异;黄芩柱头的增长速率于开花后第5天趋于稳定,第6天可授性最强。结论:黄芩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是开花后5~7d,可以采集开花后第4天的花粉对开花后第5~7天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杂交。  相似文献   

17.
孙瑜  周荣斌 《中医正骨》2012,24(4):22-2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剐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2例下肢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500 ng·L-1为深静脉血栓阳性,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阳性28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24例.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5,P=0.000),灵敏度91.7%,特异度93.9%,准确度93.4%.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F=121.960,P=0.000);且术后第7天时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时(P=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玉莲  王颖  王立存 《河北中医》2008,30(5):508-510
目的观察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共济失调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治疗组20例以头项针为手段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20例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针刺5日,休息2日,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治疗前(发病72 h内),发病第7日、第14日血清VEGF的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30%,总有效率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在第7日和第14日的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血浆中万拉法新(VL)及其活性代谢物氧去甲万拉法新(ODV)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碱化后用乙醚萃取,其有机相再用盐酸反提取。采用Ultrasphere氰基柱,以0.05mol·L-1NH4H2PO4-乙腈(87∶13)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229nm。结果血浆VL及ODV线性范围分别为5~100μg·L-1及5~300μg·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4.2%~97.1%及94.9%~98.6%,日内RSD分别为2.05%~5.01%及1.80%~4.25%,日间RSD分别为4.78%~7.57%及4.08%~7.52%。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已用于万拉法新及氧去甲万拉法新人体药动学研究中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麦角菌发酵产物a麦角隐亭的RP-HPLC定量测定方法,对在一定条件下a麦角隐亭发酵生产的峰值进行初步探索。方法:色谱柱(250 mm×4.6 mm,填料:YWG-C,10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7.0)-乙酸乙酯(75:25: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2 nm。建立回归方程,进行方法精密度测定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回归方程A=19058.54M+1352.66,r=0.9997,在0.6375~6.43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15%和0.44%;标准品浓度为122,244和488μg·ml时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8.48%,105.15%,109.53%。用该方法测得a麦角隐亭发酵生产的峰值一般在发酵的第15~17d。结论:该方法在定量测定麦角菌发酵产物a麦角隐亭方面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