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近22年我国低碳领域的代表性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可视化地展示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政策结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低碳政策由低碳产业政策、低碳财税政策、低碳投融资政策、碳交易政策、专利政策五大类政策构成。然而,却存在结构性失衡:低碳产业政策与低碳财税政策是现行低碳政策体系的核心,但行政导向性强易致政策失灵;低碳投融资政策与碳交易政策过于薄弱,存在结构性缺失;专利政策的政策中心不明确,存在功能性缺位。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策规避是公共政策治理中的非常重要的现象。本文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例,研究政策规避类型,包括逃离政策空间、收买政策主体、获取政策资格、利用政策空白和消解政策损失等。公共政策规避在渴望规避和能够规避的背景下产生,并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各个主体需要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修正等多个层面,采取相应的举措消减政策规避现象。  相似文献   

3.
短命政策作为政策非常态化终结的一种类型,其原因可归结为政策内环境的紊乱化与外环境的复杂性。内环境中政策制定主体、政策预期目标、政策运行程序及政策监督过程等多方面的紊乱致使政策失真,以及外环境中错综复杂的影响因子致使政策失稳,最终由于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而造成政策短命。  相似文献   

4.
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研究公共政策执行有两个基本模型,即:"浴盆模型"和"史密斯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政策环境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性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研究,把握其规律,是实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执行失真大大降低了教育政策的作用,甚至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本文对教育政策失真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政策执行者、政策的目标群体,政策资源投入和政策执行监督、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4,(7):M0001-M0001
正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  相似文献   

7.
刘慧琼 《管理科学》2002,15(3):60-62
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他们的价值取向会对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政策主体的公职观念如何会影响到政策制定的质量与稳定性;政策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会导致政策制定的错误或功利化;而政策主体的价值表达方式则会使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模糊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切实提高政府高等教育政策能力,我们必须完善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问题发现机制、高等教育政策民主参与机制,高等教育政策执行机制、高等教育政策评估机制、高等教育政策决策者责任追究机制和高等教育政策调整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9.
会计政策是会计工作的依据,恰当准确的会计政策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政策的表述,会计政策在各相关准则中内容衔接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会计政策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会计政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在运用会计政策时要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理解会计政策的含义,处理好会计政策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刁峰虎 《决策与信息》2008,(12):162-163
公共政策的形成是一个社会过程,而政策分析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独立的阶段:议程建立、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主体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从而使得公共政策也产生了政策价值观。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价值观,研究和探索其价值取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理论来研究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实施主体及政策目标群体直接的互相影响因素,从而识别影响特殊教育政策实施因素.本文基于政策综合模型,分别从政策问题具有的特性、政策本身因素、政策外因素3大主要变量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2.
政策执行效率的评估除了衡量具体的政策执行成本以外,政策执行中产生的交易成本也应该纳入政策执行效率的评估中。实际上,交易行为和交易成本在政策执行中大量存在,对其内涵影响因素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政策执行治理结构,保证政策执行效率和政策目的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政策创新是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对政策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的有价值的政府行为和活动。政策创新是对整个政策过程的创新和突破,是政策实践的积极探索。政策创新受内结构和外结构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应着力从观念、主体、配套机制、法制化、政策学习等方面加快推进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领导工作的政策梗阻主要表现为政策敷衍性执行、选择性执行、口号式执行和停滞式执行四个方面。政策梗阻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政策设计先天不足、关系结构错综复杂、纾困目标缺乏聚焦、利益分配分化失衡和决策信息难以对称等。消除政策梗阻,应强化政策决策论证过程,提升政策执行的持续性;理顺纵向横向结构关系,减少政策传递的摩擦力;建立健全精准施策制度,确保政策目标的精确化;完善公众参与议程机制,扩大政策利益的辐射圈;借助数字通信技术工具,提升政策信息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5.
刘皎洁 《决策探索》2007,(11):62-63
在国企改革中,国家通过政策预期风险导向审计、政策执行实施监控审计、政策结果绩效评价审计,分别在制定、执行、评价国企改革政策上进行监督和控制,这三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印证,形成对国企改革政策的一个整体的预警体系,共同发挥对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的控制功能.笔者拟从国企改制不同阶段论述对实行政策预期风险导向审计、政策执行实施监控审计、政策结果绩效评价审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政策共识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重大政策的出台,通常都要经过议程确立、策略互动、妥协折中这一政策共识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不但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政策共识的客观存在使地方分享了中央的政策制定权力。  相似文献   

17.
正政策变通的主要类型政策变通一般指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和政策约束作出调整后实施的一种政策行为。政策变通后可能与原政策目标一致,也可能与原政策目标不一致或相背离。政策变通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从政策实践看,政策变通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偏好型。政策执行者依据自身利益或立场来界定政策目标含义,对政策作出选择性执行,其余则弃之不顾。尤其在政策界线相对模糊、政策内容和相应操作缺乏明确规范的约束机制下,这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5,(1):33-36
全面深化改革01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02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是连接政策与政策受众者的桥梁,是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建立执行主体多元化模式,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整合各方利益,完善政策执行体制,加强政策的科学性等入手,希望可以使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得到改善和政策执行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供给理念不断创新。在压力体制与资源吸引的双重作用下,街头官僚具有较高水平的政策创新活力,而自由裁量权又使得街头官僚具有政策创新的相对优势,这对于街头官僚转变为政策企业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多源流理论的分析,街头官僚能够通过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条溪流的汇合实现自身角色转变,为政策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为充分实现政策创新的目标,街头官僚要努力实现共识基础上的集体政策企业家建构,保证政策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以政策建议与地方、国家政策创新相匹配打开政策之窗,上级政府则要构建政策企业家价值发挥的环境与辅助制度,共同促进公共政策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