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等白蚊: 研究者很早就认识到在白蚁肠子内存在着原生动物。实验证明了原生动物实际上起着一份消化木材的作用。发现当原生动物被杀死的时候,不管怎样白蚁都会被饿死,尽管是提高湿度下培养或者是增加氧化的作用,然而白蚁都失去利用木材作为营养的能力。但当白蚁通过口道营养时,它们则恢复吸收能力的形成者动物区系。学者们证明  相似文献   

2.
美国每年因地栖白蚁危害损失和防治的费用约20亿美元,家白蚁是地栖白蚁今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之一。近年来,常规化学防治的缺点促使政策制订人员和科技工作者评价地栖白蚁,特别是家白蚁生物防治的前景,即确定捕食性、拟寄生性天敌和病原物控制白蚁种群数量的潜力。蚂蚁是白蚁最主要的捕食性天敌,在世界某些地区对白蚁种群可以发挥相当大的局部控制作用。白蚁有一些巳知的拟寄生物.但他们对白蚁种群数量的调节作用似乎不大。地栖白蚁的种群特征,如防卫措施、巢位于地下(如家白蚁巢的模数和分散特征)等很可能限制捕食性和拟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因此用这些天敌防治地栖白蚁的潜力似乎不大。由于多种原因,病原生物(如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线虫及多种真菌)进行生物防治的希望也不大。然而研究表明,两种研究较多的内寄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用于引诱防治时,至少对某些地栖白蚁巳获得有希望的效果,虽然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的成功使用受到许多真菌自身特点的限制,还有需解决的逻辑问题。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生物防治领域,近期研究表明一些天然产物,如蚂蚁信息化学物质和真菌代谢产物(含铁小体)以及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如果研制出稳定的剂型,最终可作为驱避剂或杀虫剂,通过处理木质材料和土壤防治白蚁。  相似文献   

3.
Silonen乳剂防治白蚁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Silonen乳剂对白蚁的接触毒性、驱避作用的室内测定试验及野外土壤处理试验,观察Silonen乳剂对白蚁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Silonen乳剂对白蚁具有接触毒性及驱避作用,经0.10%以上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家白蚁的预防作用较明显,经0.05%以上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土白蚁与散白蚁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预防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双氧威防治白蚁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双氧威对白蚁敏感度测定及胃毒作用的室内试验,观察双氧威对白蚁的药效。结果表明,双氧威乳剂对白蚁的触杀作用不明显,而双氧威原粉在室内对白蚁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但毒杀作用较缓慢。  相似文献   

5.
原生动物可以起到检测环境污染情况以及水质污染状况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与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通过对渗透过滤系统、活性污泥系统、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机能和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应用实例的分析,提出构建科学的过滤系统以及活性污泥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与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尹红 《白蚁科技》1999,16(1):31-33
本文通过对黄胸散白蚁的接触毒性和驱避作用的室内试验,测定Radaleum-20对白蚁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Radaleum-20对白蚁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熏蒸作用和良好的驱避性,是一种优良的木材防虫剂。  相似文献   

7.
Dursban TC防治白蚁效果测定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Dursban TC对白蚁接触毒性、驱避作用的室内测定试验及野外土壤处理试验,观察Dursban TC对白蚁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Dursban TC对白蚁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经0.5%以上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预防作用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下白蚁-台湾乳白蚁由于拥有巨大的种群,在美国南部各州及夏威夷地区已经和其在南亚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害虫。由于它们神秘的地下生活习性和很长的生活史,使得我们对其工蚁的蜕皮行为知之甚少。在台湾乳白蚁的群体中,工蚁大约分别在蜕皮前10—15天停止觅食,并且失去肠道微生物种群。在实验室条件下,任何指定的白蚁种群,每天平均有1.01%(范围在0.6%-1.8%之间)的工蚁发生蜕皮。工蚁在即将蜕皮的前一天变得行动迟缓,并且头部产生斑点。通常其它工蚁会帮助其完成蜕皮并吃掉脱落的皮。刚完成蜕皮的工蚁上颚是浅粉色,两天后彻底黑化。蜕皮后的第四天重新获得肠道微生物。鞭毛虫以囊细胞的形式通过肛饲从其它工蚁被转移过来。测定工蚁体内保幼激素Ⅲ水平,除了蜕皮前6天是80.5pg/mg体重,其它阶段均在30-41pg/mg体重之间。较高的保幼激素Ⅲ浓度可能是导致失去原生动物种群的因素。失去原生动物种群后1到2天测定的蜕皮类固醇浓度从2.1pg/mg激增到359.5和332.4pg/mg。蜕皮前两天出现第二个小高峰。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白蚁科学研究的发展比较迟缓。解放前很少有人开展对白蚁的系统调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和白蚁防治人员,积极进行白蚁危害情况的调查及分类防治研究,并在各地通过举办技术讲座或培训班形式,对普及白蚁知识,推动群众性灭蚁工作以及后来我国白蚁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均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白蚁防治所经过两年室内外反复试验,最近研制成功灭治白蚁的高效安全药——灭蚁膏。灭蚁膏是一种诱杀剂,对白蚁具有良好的慢性胃毒作用。经反复筛选出的饵料,对鼻白蚁科的家白蚁,散白蚁有很强的吸引能力。使用时,仅在白蚁的被害物或蚁路中挤入少许,便可全歼白蚁,药效传递范围可达20余米,其灭蚁效果优于灭蚁灵和灭蚁粉,尤其  相似文献   

11.
白蚁对纤维素物质的生物学转化和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白蚁特有的营养动力学的结果。白蚁依赖于大量的共生物作为自己消化食物的动力,这一情况类似反刍动物.因此,白蚁的营养是极端的复杂,包括食物的加工,昆虫宿主生物学上的相互联系,白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残杀威对白蚁的触杀药效。方法:采用药膜法和毒土法与白蚁连续接触。结果:药膜法测定0.0125%处理的滤纸与台湾乳白蚁连续接触,KT50是30min;毒土法测定0.00625%处理的毒土与台湾乳白蚁连续接触,3d死亡率为100%。结论:残杀威对白蚁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可作为白蚁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药效及其复配后的共毒系数。方法:采用毒力测定、击倒法(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接触法。结果: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致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198.24;0.08%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击倒速度很快,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不能穿越用0.08%浓度处理过的土壤,用0.08%以上浓度处理过的木材对白蚁有很强的抗蛀能力。经检测毒性属低毒级,LD50〉2000mg/kg。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白蚁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木材中的还原糖含量、气干密度与台湾乳白蚁蛀蚀木材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以台湾乳白蚁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木材中还原糖含量与气干密度对白蚁的取食性状作了探讨。还原对台湾乳白蚁有诱食作用;一定的木材气干密度能影响台湾乳白蚁的取食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药效及其复配后的共毒系数。方法:采用毒力测定、击倒法(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接触法。结果: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致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198.24;0.08%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击倒速度很快,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不能穿越用0.08%浓度处理过的土壤,用0.08%以上浓度处理过的木材对白蚁有很强的抗蛀能力。经检测毒性属低毒级,LD50〉2000mg/kg。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白蚁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白蚁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在我国,到目前为止,除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吉林、黑龙江等省区未见报道外,其它省区都有白蚁类分布。白蚁类的经济意义十分广泛,它们常常给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造成极大损失,但在有些生态系统中却起着有益的作用,因此,对白蚁类自然环境阻力因子进行认真调查、搞清白蚁类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对加强白蚁类的综合治  相似文献   

17.
用点滴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的接触毒性,并进行了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黄肢散白蚁的LD50为0.11ng/头;当土壤中溴氰菊酯的浓度为1ppm时,白蚁穿过的土层多巨离为1.00±0.10cm,土壤中浓度≥10ppm时,溴氰菊酯能阻止白蚁穿透,室内接触毒性和驱避作用试验均表明溴氰菊酯对黄肢散白蚁的防治效果优于氯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白蚁兵蚁防卫化合物(额腺分泌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鼻白蚁科种(长鼻白蚁属、棒鼻白蚁属、家白蚁属、散白蚁属)兵蚁防卫化合物的成份及其作用。它们多属碳氢化合物组成的萜类及其醇、酮等,如散白蚁属主要组份是牛牻儿沉香醇,家白蚁属是粘多糖,长鼻白蚁属及棒鼻白蚁属为乙烯酮类,它们多数为接触毒性化合物,具触杀或粘住外敌的作用。最后讨论研究兵蚁防卫化合物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蚁常常既对林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又可能在某些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有益的作用。因此,搞清白蚁在各种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与主要环境方面的关系,对开展白蚁的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白蚁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心结 《白蚁科技》1995,12(2):16-18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杀虫剂,它能阻碍或干扰昆虫正常的生长发育,活性高,残毒小,对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地应用于农、林、卫生害虫的防治中。近年来,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白蚁的作用研究也已开展,室内研究证明,保幼激素类似物能诱导兵蚁,前兵和中间品级的形式,破坏白蚁群体品级的完整性;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抑制白蚁的蜕皮,对白蚁实验群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氧威,灭幼脲Ⅰ号,氟铃脲等生长调节剂已应用于白蚁田间群体的防治中,其中氟铃脲对北美散白蚁,家白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