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概述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计算机模拟(SLS)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截止品位放矿、无贫化放矿和低贫化放矿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利用SLS系统对3种放矿方式进行多分段放矿模拟研究后认为,截止品位放矿的贫化率最大;无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相比较,在矿石回收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贫化率可大幅度降低,在8%以下,当不能一步到位地施行无贫化放矿时,可采用低贫化放矿,逐渐提高截止品位,从而过渡到无贫化放矿。  相似文献   

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贫化放矿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贫化大是由现行放矿方式造成的,改用不贫化放矿后可使矿石贫化率在回采率不降低情况下大幅度下降到8%以下。不能一步到位的实施不贫化放矿的矿山可以采用低贫化放矿,也可获得在矿石回采率不降低情况下贫化率有较大下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镜铁山矿为例研究了无贫化放矿方式在矿山应用的若干问题。并根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各种应用无贫化放矿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对镜铁山矿无贫化放矿试验中的矿石回收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镇铁山矿或类似生产条件下采用无贫化放矿方式,能在保证矿石充分回收条件下,基本上解决无底拉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大,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彻底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发生矿石贫化的原因,本文首先根据随机介质端部放矿理论,分析了在端部放矿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的放出过程和贫化控制方式;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几个矿山现场出矿品位的取样标定,发现在崩落法爆破过程中,便发生了矿岩参杂现象。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端部挤压爆破条件下引起矿岩参杂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有两个发生矿岩掺杂的过程:一是扇形中深孔端部挤压爆破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二是放矿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这两个过程也正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的原因。因此,要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率,就必须优化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并选取合理的放矿方式。  相似文献   

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应用较多的一种高效采矿方法,在覆盖岩层下进行放矿,矿石损失贫化大、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放矿理论、结构参数、覆盖层形成和出矿工艺等方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中,放矿口尺寸的大小对放矿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放矿口高度和宽度对放出矿石量、废石混入的影响,采用单进路单分段 物理放矿模型,进行了12种不同放矿口尺寸的物理放矿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放矿口宽度或降低高度,会增加放出纯矿石量、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且放矿口宽度小于5 m,高宽之比在0.7~1之间时,混入废石率较小。  相似文献   

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应用较多的一种高效采矿方法,在覆盖岩层下进行放矿,矿石损失贫化大、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放矿理论、结构参数、覆盖层形成和出矿工艺等方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中,放矿口尺寸的大小对放矿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放矿口高度和宽度对放出矿石量、废石混入的影响,采用单进路单分段 物理放矿模型,进行了12种不同放矿口尺寸的物理放矿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放矿口宽度或降低高度,会增加放出纯矿石量、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且放矿口宽度小于5 m,高宽之比在0.7~1之间时,混入废石率较小。  相似文献   

8.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贫化放矿理论基础(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底柱分段崩法不贫化放矿理论基础》拟分四次刊出。本期发表第一篇,前言中概述不贫化放矿方式的提出、特征和可行性等,中还简述无底柱分段落法在冶金矿山的应用情况及放矿时的崩落矿岩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金川龙首矿西二区上部中段由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转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为例,研究了限制性空间内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各分段的矿石回采和回收特点,构建了一种以分段为放矿控制单元的组合式放矿方案:第一、二分段采用总量控制方式出矿以确保顶板安全冒落形成覆盖层;第三分段采用低贫化方式出矿以避免无效贫化,实现矿石的高质量回收;第四分段采用正常回采进路低贫化放矿+辅助回收进路截止品位放矿以实现矿石的充分、有效回收。设计并开展了3种不同放矿方案的物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组合式放矿方案在限制性空间实现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和损失贫化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使矿山整体开采经济效益处于较优水平,为后期工程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放矿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出矿的现行截止品位放矿、低贫化放矿、无贫化放矿等方式的工艺特点、贫化形成过程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放矿工艺的应用指标及可能对矿山生产产生的问题,最后认为低贫化放矿工艺是矿山降低贫化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与放矿方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传统的采场结构与放矿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自放顶、设回收进路的采场结构和低贫化一截止品位组合式放矿方式,仿真研究表明,实施该开采方案,可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且可成为一种高回采率、底贫化率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实验及生产放矿结果,分析研究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过程中矿石损失贫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化放矿工艺技术多年来一直是矿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实验室模拟放矿研究,结合镜铁山矿V矿体低贫化放矿工业试验研究,形成低贫化放矿工艺技术标准,试验综合回采率指标达到了85.67%,贫化率达到8%左右;探索总结了截止品位向低贫化放矿方式转换的工艺技术,在桦树沟全矿区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放矿工作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核心工作,结构参数的选取则是放矿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着采场的出矿效率及各项回贫经济指标。采场主要结构参数是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崩矿步距,根据放矿学理论,这3个参数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回贫指标。大红山铁矿一期采用的是20 m×20 m的大结构参数组合,即分段与进路间距都为20 m,二期规划拟在400 m水平以下采用30 m×20 m的结构参数,即将分段高度提高到30 m,属于高变分段放矿形式。针对大红山铁矿二期高变分段的放矿形式,利用实验室相似材料制作放矿模型,进行低贫化放矿研究,得到了高变分段下放出体发育形态,高变分段下最优崩矿步距及进路口规格,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低贫化放矿明显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有效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有底柱分段崩落法覆岩下放矿的特点,胡家峪铜矿在多年的出矿管理实践中,探索了少量放矿,依次放矿,等放矿方法,使矿山出矿损失贫化指标一直保护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化放矿方式要求限制废石漏斗在出矿口的破裂。白银深部铜矿矿岩界限很不明显且围岩含有品位 ,在出矿口根据肉眼判断废石漏斗的破裂误差大 ,且出矿管理难度大 ,为此 ,采用控制放出矿量的方法 ,较好地实现了低贫化放矿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存在损失贫化大和损失贫化难以控制的缺点。指出通过改变采矿方法可以克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缺点,提出了用自然崩落法、大直径深孔采矿法、充填法及有底柱分段崩落阶段出矿方案替代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弓长岭井下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弓长岭井下铁矿下盘围岩极不稳定的实际,对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脉内沿脉布置采矿进路,采矿进路的不同断面、不同位置布置进行了实验室放矿模拟,提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下盘围岩不稳定的矿体中,出矿进路无法靠近下盘布置时,沿脉布置采矿进路的大断面放矿方案,该方案可使该矿矿石总回收率提高14.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