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咳嗽的发病原因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病后肺气虚弱或先天肺脾肾不足密切相关.其病在肺、脾、肾,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多为风邪犯肺及湿困肺脾,虚者多为肺肾阴虚和肾不纳气.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因外感或内伤所致的肺气壅滞,肺气上逆是咳嗽的病理生理特点,并在临床给予分型治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水气病”范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本虚而标实。本虚指肺、脾、肾三脏损。肺气不足,宣肃失司,小道不利;脾弱气虚,水湿失运,湿浊内蕴;肾虚不固,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是由水湿泛溢肌肤,周身浮肿,蛋白下泄而肾病,故治疗重在脾肾。临床辨证分为肾虚湿滞,脾肾阳虚,肾阴亏虚三类,且常互为因果。患儿正气本虚,简易感受外邪,使病情反复。表邪未解时,必须宣肺祛风行水消肿,祛邪治标为先,而病久缠绵,或失治累及肾本,  相似文献   

3.
肺痨从脾治,就是用培补脾土的方法,使脾的功能强健,以治疗肺脏亏虚的病症,也即通常所说的培土生金法,或称补脾益肺法,是临床上常用治法之一。或用理脾的方法,使湿去而脾胃健运,肺的生化有源,而适用于治疗肺痨病表现为脾有湿而肺气弱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慢性气管炎系多年反复发病,本虚标实,其病理特点为咳喘日久,耗气伤津致肺气虚;肺气虚损不化水液,聚湿生痰,痰湿蕴结中焦又伤脾;脾气亏虚,运化失职,后天失养,穷必及肾又造成肾气虚。肺气虚而不敛、脾  相似文献   

5.
小儿久病病情虚实夹杂,其病因多为失治误治病邪久留或久病正虚难以驱邪外出,以致出现正虚邪恋或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症。小儿“脾常不足”、“肺气常虚”,当病情反复、缠绵、经久不愈时,更易损伤肺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聚为痰,肺失宣肃,水津不布,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气虚运行无力,气行停滞;气滞血瘀,痰瘀胶结,故常常虚、痰、瘀症并见。笔者在临床辨治久病患儿时,结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痰”…等理论,从虚、痰、瘀综合论治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蒙定水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久病肺气虚损为本,然痰瘀贯穿于疾病之始终,注重审证求机,培土生金,肺脾同治,兼及肾脏,纠正本虚,擅用膏方以培补机体,并强调治肺需活血,斩断标实的滋生源头。  相似文献   

7.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衡决定了其气阴两虚、多痰多瘀的生理特点,容易受外邪侵袭,引发肺部感染,导致肺气虚弱,宣发肃降失常,水道不利。肺、脾在生理及病理上又相互影响,肺病及脾,因此老年肺部感染呈现出肺脾两虚的病机特点,治疗上当仔细辨证,补肺健脾以治其本,同时兼顾实邪。  相似文献   

10.
李孔定老师结合肺脏生理病理特点,根据“治肺需活血”理论,阐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机具有“正虚邪实,肺气不和”“血脉不利,血瘀肺络”“血脉瘀则肺病益甚,累及心脾肾”的特点。COPD稳定期肺气虚兼血瘀证(初期)的病机为肺气不足,血脉不畅,表现为外邪侵袭,肺脏气机不利,血脉壅滞,治宜畅气机,利血脉;肺肾气虚、肺脾气虚兼血瘀证(中、后期)的病机为肺病多瘀,累及心、脾、肾,表现为血脉瘀阻,脾肾气虚,治宜通血脉,化血瘀,温脾肾。通利血脉、活血化瘀贯穿COPD稳定期治疗全过程,从“治肺需活血”理论分析COPD稳定期,能清晰概括和阐述其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少量色白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此为生理性带下,如王盂英言:“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如涕下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即“带下病”。其病理终属湿邪为患,诚如王世录云:“总不离湿邪,无湿不能生带浊。”教科书就其病机多归属脾肾之虚,任带失约,阴精不守而下滑及外湿或毒湿致病者,而未言及肺气无权可致带下这一病机,笔者据临床观察发现:治带如顾及调肺,往往可事半功倍,现陈述陋见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从脾辨治慢性荨麻疹(CU)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对符合诊断要求的72例患者从脾辨证分型,并给予相应治疗方药.其中脾虚湿蕴证CU治以益气健脾、除湿止痒;脾肺气虚证CU治以补益脾肺、疏风止痒;心脾气血两虚证CU治以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祛风止痒.分别以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归脾汤为主加减组方而治之.观察各证型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停药后复发情况以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后,各型均获满意疗效,其中脾虚湿盛证总有效率为92.31%,脾肺气虚证总有效率91.67%,心脾气血两虚证总有效率为90.91%,三型比较,疗效无统计学差异.2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复发共5例,其中脾虚湿蕴证2例,脾肺气虚证1例,心脾气血两虚证2例,三型无显著差异.从血、尿常规、肝、肾功等方面观察均未发现异常或不良反应.结论:从脾辨证分型论治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红旗 《河北中医》1999,21(6):381-381
病有所偏,治有所宜,此为医之常理也。脾胃亦是如此。脾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阴阳有反正之意。《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歧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温病条辨》曰:“若脾病治胃,胃病治脾……或笼统混治,脾胃不分,阴阳寒热不辨……诸证蜂起矣。”脾以升为常,胃以降为顺;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阳道实,阴道虚。”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所以治脾宜温、宜补、宜升、宜燥,治胃宜清、宜润、宜通…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张教授临床将COPD分2期辨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2型辨治,病情迁延者兼顾扶正;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分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型辨治,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并以显效病案为例,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鼻炎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围。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寒气乘虚而入,正邪相争,营卫失和而致鼻鼽。然肺气充沛,有赖于脾气输布气血以充养,肾阳温煦摄纳以固本,若脾虚、或肾虚、或脾肾同虚,影响及肺,则肺气弱而表不固,风冷邪气入于鼻,寒凝气滞,湿浊内阻而致鼻鼽,故本病肺脾肾三脏密  相似文献   

16.
蒋兆定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06-806
“肺为贮痰之器”一句见于明·李中梓《证治汇补·痰证》云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因此 ,其认为“肺为贮痰之器”是指肺为贮有脾生之痰的容器。此论一出 ,即受到不少医家的推崇 ,如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上卷》中就有“肺为贮痰之器 ,脾为生痰之源 ,肺虚则痰不易化 ,脾虚则湿不能运。”现在 ,亦有不少医者认为 ,此为诊治痰证的一条重要思路 ,并有人认为 ,“凡治痰 ,不仅要宣肃肺气 ,助痰液排出体外 ,更须治脾健脾补气 ,促其运化 ,以杜绝生痰之源”。然而 ,笔者认为 ,“肺为贮痰之器”此说欠妥 ,今试浅论之 ,…  相似文献   

17.
小儿久咳多见于小儿支气管炎及肺炎后期,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其主要病因为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加之自身寒暖不知自调,极易为内外诸邪所侵,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而肺为金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实则散精于肺,灌溉四旁。凡外邪伤肺或肺虚邪入致咳者,均强调以补脾为主兼以治肺,以期脾实而肺金有养,皮毛有卫,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通报》2008,7(1):66-13
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经》云:微寒微咳,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治也必须以散,而又不可以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薛立斋云: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兼清肺火;肺气虚则腠理不固,治宜解表兼补肺气。又云: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此诚格致之言也。  相似文献   

19.
对于肺癌的辨证,笔者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敢自秘,公之于众,权当抛砖引玉.肺癌非单纯肺气不足或肺脾两虚之证,而是脾肺肾三脏虚损,如此外邪乘虚而入,痰湿血瘀阻络,久而成积.正虚肺脾肾虚乃为其本,痰蕴、血瘀、络阻、癌毒则为其标. 气短是脾肺不足的表现,气喘、咽咸、痰咸是肾虚的主症,气短用升陷汤加减补脾肺,痰咸用金水六君煎加减补脾肾.此为扶正之法,临床应以健脾补肺为主,或根据年龄、症状加以补肾之法.  相似文献   

20.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0,21(4):191-191
<正> 1 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肺心病多由于肺系疾病反复不愈,肺气受损,及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阻肺所致。其病机存在本虚标实两方面,本虚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皮毛,宣发卫气,固护肌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肺虚。肺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得以反复侵袭。肺病日久,脾受损,脾失健运,停湿生痰,上渍于肺致肺失宣降而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及肾,致肺不呼气,肾不纳气,结气不入,浊气难出,则胸部膨满而咳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