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伟 《中外医疗》2010,29(5):70-70
目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急性颅脑外伤治疗经验。方法对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急性颅脑外伤病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分析。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可出现癫痫发作,并引起急性颅脑损伤。结论避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癫痫发作的预防办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继发性损害,病情发展急重,往往需要手术清除血肿。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中有16例在非手术治疗中自行消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也是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很高(30%~50%)[1]。我科1993年1月至1999年3月共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11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3例,其中男75例,女3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8岁;因车祸致伤83例,打击致伤10例,坠落、摔伤20例。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23例,一侧瞳孔散大51例,呼吸不规则20例,血压下降12例。神经系统检查和CT扫描:闭合性损伤82例,开放性损伤31例,单纯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外血肿并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9例,单纯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并脑挫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的最佳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急性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86例.15例保守治疗患者中恢复良好11例(73.3%),病残3例(20.0%),死亡1例(6.7%);8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恢复良好51例(59.3%),病残23例(26.7%),死亡12例(13.9%).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只有血肿量小于10ml,且神志清楚者可以保守治疗;发现血肿增大或中线移位,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最好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0年至2003年,对急性颅脑损伤行急性开颅探察74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岁。开颅探察发现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下血肿41例;硬膜外血肿同时并发硬膜下血肿及脑组织广泛挫裂伤7例,开放性脑挫裂伤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血肿原因,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原因.结果35例患者中迟发性颅脑内血肿在首次手术对侧27例,同侧手术周围及脑内8例.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后应严密观察,尽早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双瞳散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下血肿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占颅内血肿的50%以上,常继发于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发展迅速,一旦脑疝形成,急剧升高的颅内高压可导致脑组织及其脑干、下丘脑等重要结构的损伤,严重影响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4年3月-2005年12月对2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且双瞳散大患者急诊室内床头直接经皮锥颅穿刺置管引流.大大提高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下一步开颅清除血肿争取了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晓兵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10-110
资料与方法 2000年7月-2009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7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6例(9.4%);男32例,女14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46例颅脑损伤病人经头颅CT证实:脑挫裂伤16例(含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1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4例,脑干损伤3例,其中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9例,合并脑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8例。  相似文献   

9.
多数重型颅脑创伤可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我们对1998~2002年收治的5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如急性硬膜下血肿等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病死率及病残率均较高。浮动骨瓣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对外伤性颅脑损伤甚至是重型颅脑损伤常用的减压手术。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选择性采用浮动骨瓣减压术,并与无选择去骨瓣减压术进行对比治疗,前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识。方法101例因各类头部外伤患者在伤后1/2~24小时内首次CT检查,73例于48小时至4周内复查。结果表现为单纯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兼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1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8例。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条索、条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片状、新月形、"V"形、"M"形或哥德氏弧形等。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类发生于颅脑非凸面的硬膜下血肿,易和正常大脑镰、小脑幕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发展迅速,确诊后多数应及早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病例极为少见,近年来由于CT的普及以及早期颅脑动态CT检查,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病例报道明显增多。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占同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患者转归的危险因素及动态GCS评分、颅内压监测、序贯CT检查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早期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8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序贯CT、颅内压监测、动态GCS评分等支持下,分析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患者转归的危险因素及序贯CT检查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早期的重要性。结果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治疗组在性别、年龄方面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转归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治疗组在最大血肿厚度、GCS评分、是否合并其它颅脑损伤方面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转归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指征不明确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能在严密观察意识状况、动态GCS评分、颅内压监测、序贯CT检查支持下,采取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结果。患者保守治疗的不同转归与入院时最大血肿厚度、GCS评分、是否合并其它颅脑损伤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合并角膜溃疡的临床报告较少,本院近年来共收治重度脑损伤合并角膜溃疡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均为单眼。12例均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CT显示有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或脑挫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翼点扩大入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109例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109例中,存活79例,死亡30例,病死率27.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尤其是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或急性外伤后脑肿胀者,翼点扩大入路开颅术是一种较充分、有效的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2月我院成立脑外科以来,共收治颅脑损伤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患者30例,其中合并硬膜下血肿8例(26.67%),头颅CT扫描漏诊6例(75%)。  相似文献   

17.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脑外伤疾病,常需手术治疗。笔者科室近5年来共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86例,其中出现迟发性血肿5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997年间共进行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98例,现将麻醉处理特点及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8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16~72岁。硬膜外血肿68例,硬膜下血肿30例,其中硬膜外合并硬膜下血肿15例。病程为入院后1小时...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75~1983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占同期收治颅脑损伤1,249例的2%,占颅内血肿243例的10.7%。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内血肿中并不少见,兹就  相似文献   

20.
为总结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6年7月收治的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20例,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11例,弥漫性索损伤5例,颅骨骨折7例。治疗恢复良好22例,中残11例,重残10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12例。颅脑损伤后颅骨骨折发生率低,硬膜下血肿及颅内多发性血肿明显增多,多数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患。针对老年颅脑损伤的特点,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