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对家兔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白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加 味大承气汤组)、对照组(四磨汤组)及空白组(生理盐水组),胃肠减压、禁食,全麻后行肠切除肠端吻合术,假手术 组行假手术,术后观察并记录肠鸣者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肠音恢复情况、肠肌电图、血浆胃肠激素改变及 动物小肠推进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 05) 。术后 BER 及 EMG 立即出现,但治疗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加味大承气汤能增加兔肠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加兔小肠 的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 05) 。结论:加味大承气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 动,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加味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能使妇科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有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肯定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益肠散术后敷脐对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方法分为益肠散敷脐组、对照组两组。益肠散敷脐组:于12 h后给予益肠散敷贴于脐周,每天更换一次,连用3 d。对照组:于12 h后给予沙袋敷贴于脐周,每天更换一次,连用3 d。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益肠散组肠鸣音出现时间(39.5±8.7)h,对照组肠鸣音出现时间(54.3±9.4)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肠散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8.3±7.9)h,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61.4±11)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肠散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肠散敷脐可明显促进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加味枳术煎对乙状结肠-直肠癌(简称乙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7例行乙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19例.2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包括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中药加味枳术煎(由枳实、白术、厚朴、砂仁、大黄组成),每隔8h 1次雾化吸入.观察并记录2组恢复自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胃肠减压引流量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恢复自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缩短,胃肠减压引流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加味枳术煎对促进乙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收集酒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点小剂量红霉素,直至排气。对照组手术后其自然恢复胃肠功能,不给于任何促进肠功能的药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第1次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结果首次肠鸣音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9.6±10.1)h、(38.4±11.4)h;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5.3±12.4)h、(60.9±18.2)h;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64.1±20.6)h、(92.5±23.8)h。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肠患者术后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是否对肠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可帮助胃肠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胃肠道术后患者120例,按临床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24 h下床活动,每日3次穿着足底按摩鞋辅助活动,对照组活动时间和程度与观察组一致但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腹胀程度、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评价观察组患者穿着胃肠穴位按摩鞋接受程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穿着足底按摩鞋接受度良好(93.3%)。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减轻腹胀程度,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且患者对其乐于接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培元通腑冲剂对腹腔内感染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中药分为中药组和非中药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用胃肠动力药。分别观察这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48小时的腹腔引流量的改变。结果:中药组患者无明显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腔内引流量较对照组均有减少。肠功能恢复时间较为对照组缩短。结论:培元通腑冲剂能较好的促进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减轻的腹腔内炎症,增强和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香连丸合桃核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32例胃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综合治疗方法,即禁食、胃肠减压、促胃动力药的应用、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连丸合桃核承气汤胃管灌入,观察两组呕吐停止、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呕吐停止、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香连丸合桃核承气汤用于腹部术后胃瘫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排气汤治疗术后肠胀气的疗效。方法Ⅰ组(83例)用排气汤治疗术后肠胀气;Ⅱ组(83例)用新斯的明,松节油热敷腹部、肛管排气或胃肠减压治疗术后肠胀气,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管排气时间。结果应用排气汤治疗术后肠胀气,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管排气时间均优于Ⅱ组。结论排气汤治疗术后肠胀气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结合芒硝外敷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以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芒硝外敷于腹部。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愎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芒硝外敷可提高大承气汤灌肠治疗肠梗阻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接受小肠排列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4h开始用大承气汤灌肠,肛门排气后改胃管注入,对照组不用大承气汤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及腹胀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大承气汤可促进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治疗组术前予大承气汤,术后予复方大柴胡汤,配合抗生素等治疗,对照组仅予与治疗组相同抗生素等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及进食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各项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白细胞术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炎症较快减轻,术后机体较快调整,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承气汤对促进早期炎性肠梗阻(EPl SBO)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EPl SBO患者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味承气汤,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腹部痉挛性疼痛、腹胀、麻痹性肠梗阻的患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承气汤能更好地促进EPl SBO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特定腧穴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治疗。电针组每日治疗两次,连续治疗3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清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变化。结果 电针组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电针组患者术后4 d血浆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术后恢复时间、胃肠激素水平、腹部胀痛和胃肠反应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和恢复全流饮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的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1d(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MTL、GAS、G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的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1d(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914,P=0.048)。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缩短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减轻腹部胀痛和胃肠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何秀萍 《海南医学》2014,(16):2473-2474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艾灸足三里、天枢穴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促进肠道恢复;术后6 h,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艾灸双足三里、双天枢穴,每隔2 h听诊一次肠鸣音,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腹部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提前,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双足三里、双天枢穴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对阑尾炎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28例阑尾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腹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8%,对照组为79.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对阑尾炎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胃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小承气汤保留灌肠,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肛门首次排气排便出现更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的疗效优于胃癌术后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通腹汤,200 mL/(次·剂),每日1剂。对比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及血常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及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WBC、RBC、HG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0,P=0.001),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P=0.016)。结论:通腹汤能够改善腹部手术后紊乱的胃肠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李高祥 《中外医疗》2009,28(36):173-173
目的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肠麻痹的护理研究。方法腹部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小承气汤、蒸馏水保留灌肠,观察2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改善术后肠麻痹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