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部门所关注的内容,而对于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及很少。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因受到不法侵害而成为植物人以后,他就不再具有精神感受能力,没有精神痛苦,也就谈不上其精神损害赔偿。从精神损害的法律厘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入手,从社会、法律、生理等层面来论证植物人精神损害的存在,并由此得出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实际发生。  相似文献   

2.
罗卡 《世界博览》2009,(4):80-81
现在的中国,我认为存在着一个“文明化”的过程。公交车上,一位学生起身给老人让座,别人认为他“很有礼貌”;超市的收银台旁,你推着购物车安静地排在队伍后面,你“很文明”;很多人指责那些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认为他们“没有素质”;你被踩了一脚,却没有人向你道歉,你对此耿耿于怀。许多人动不动就把“文明”、“素质”这样的词挂在嘴边,却很少会想到这些词背后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伸开双臂打个长长的哈欠,还真有点儿“小爽”的感觉,这哈欠一打,整个人都舒服多了!打哈欠就和我们的心跳、呼吸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这就是为啥你有时努力憋着,不让自己打哈欠,却还是hold不住的原因。不过还好,哈欠一般只持续6秒钟,不会让你在某些重要场合“丢人现眼”。  相似文献   

4.
因为站出来对新浪与王志东事件发表评论,中关村“村长”段永基再一次成为争夺人们眼球的焦点人物。就王志东下课事件及人的评价,段永基说,不能够因为王志东现在的问题,就说他不好。我一直认为,王志东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才,特别聪明的人,但是未必就是最适合的 CEO。说起“中关村”,“村长”段永基认为,中国没有硅谷,只有“中关村”。完全克隆一个硅谷不但在中国不可能,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太可能。“中关村”的优势有三:一是人才积累;二是中央政府和北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三是历史积累。  相似文献   

5.
<正>一位在攀爬雪山失踪后24天才得到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后复苏。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水,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这些实例给了科学家很多信心,人类自身似乎具备冬眠的"潜力"。冬眠的动物有哪些特征呢?它们的体温会降得很低,甚至可以与环境温度相同。体温的降低伴随着新陈代谢以及呼吸的减慢,从而让动物能够保存更多的能量。但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还面临  相似文献   

6.
虽然“病人”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大脑也没有任何反应。但是只需要一种特殊的“冰糕”,生命就可以重新回到这个躯体。这是关于医生们一个偶然发现的故事,他们成功地使一个接近死亡的“人”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一直被公认是塑造“硬汉”形象的巨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英雄。但是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不可能只出现男性,而忽略女性形象的塑造。海明威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其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塑造,可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分为两类:即“小兔子”式的理想女性和“男性化”的现实女性。海明威作品中女性的塑造不是中心,但却对男性中心形象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光的波动性是由光的干涉和衍射“间接”验证的。这里说“间接”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不甚讲道理的思维:人眼可见到的机械波(确确切切的一种波)有干涉和衍射的特性。于是强性反推,凡具干涉和衍射特性的物质也就称为波,这种逻辑就如同由“人须食物”反推出“须食物便是人”一样可笑。但是在物理学的一研究过程中却不乏用这种“权宜之计”,只要没有发现“需食物的非人类”,理论便坚持了下来。当今对光的认识已不局限在“光具有波动性”这个意义上了。然而,光的波动理论作为人类认识光世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当今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自开展以后,语文教师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积极性和热情,为着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而努力着.在开展的初期,很多的专家都认为要先破后立,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被全盘否定了.但是在教改不断深入后,教师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否定后,却不能够提供合适的新方法来供教师借鉴,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性没有变化.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的疑惑是,怎么样让新课程标准理念成为行动,能够将该学科特点表示出来.该文就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景华 《科技智囊》2005,(11):68-70
企业竞争凭组织“效率”还是“凝聚力”“效率”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永恒的主题。百年西方企业管理认为是理性竞争催生出了效率管理,分工成为了实现效率的基本方法;但是,在百年中国传统商业管理的沿承中,却一直没有出现“效率”的概念,甚至于不知道“效率”为何物!而是将积极奉献、动员会战、人海战术等方法产生的结果,想当然地看作了所谓的“效率”实现后带来的成果。因此,当现代企业组织不断挖掘组织功能,并以标准化、流程化、职业化的组织复制方式追求“效率”时,中国传统商业管理却在进行着价值观统一的教育,并期待着以强大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死亡并非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每个生命在走到终点前必经的一段过程。在法医学教材中,死亡被分为3个时期,分别是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死亡表现为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自然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等运动停止。一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都将呼吸与心跳停止作为判读死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心跳停止极限:大约4小时。医学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4分钟后,人体可能由于脑部无法得到血液、氧气而死亡。二、心跳极限:1分钟220次。极限运动和面对应急事件一样,如果人经常处于紧急战斗状态,此过程一结束,身体就会感到特别虚弱,长此以往会使生命透支。  相似文献   

13.
从叔本华到尼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绪论 人生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值得过活,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问题,但是不是人人能够解答的问题。通常的人,因为不能解答,所以也就置之不理,但是事事要想寻根究底的哲学家却不能不问;通常的人,因为没有法子知道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所以往往只问目前的生活快活不快活,哲学家却往往不管目前的生活快活不快活,只想知道生活最後的归宿究竟如何;所以一位通常的人,如果他聪明,他往往有人生的‘智慧’,把他的生活,处处弄得非常满意;一位哲学家,如果他伟大,他一定有人生的‘了解’,但是往往因为有了一种了解,他的生活,反而陷於苦境。中国哲学家,因…  相似文献   

14.
哦,毛泽东语言! 有的人过去了就永远地过去了,有的语言出现了就不再出现。 原以为,毛泽东的音容笑貌和他的诗词一起已经被尘封在了我的少年时代,这一段泛黄的记忆只能在我梦的碎片里倏然而过。但是,有一天,《红太阳》的音乐迎面扑来,接着是论著,还有崭新的画像,并没有谁下达指令,也与政府出面的各种纪念活动无关,中国人的“热”纯粹自发。 恋旧么?也许是吧,但我却猛然悟到,其实毛泽东和他的诗词又何曾离开过我们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横空出世”、“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毛泽东诗语不就是我们的惯用语吗;“洒向人间都是怨”、“风景这边独好”、“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些著名的毛泽东句子不就是我们大众化的“雅言”吗?毛泽东的诗词不仅从来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月倒是与我们的生存关系紧密,紧密得几乎就不留痕迹,在不少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忽略”了这些常用语的来源。毛泽东诗词俨然就是中国当代语言的一大“武库”,其中蕴涵着让我们为之激动为之震撼的巨大语言能量和思想能量。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死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是动物最根本最原始的欲望,死亡总归意味着黑暗和恐怖。人类亦然。但莎士比亚却说。“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加缪在《西西福斯的神话》中郑重其事地宣布:“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黑格尔指出,“只有人才能够自杀。”享利希·波尔则断言;“艺术家总是随身携带着死亡,正如牧师总是伴有祈祷一样。”世界文艺史也不难证实,作家艺术家当中确实存在着一个阵容颇大、令人惊诧和费解的自杀群体。如今看来,对这种特定现实的解析和阐释,对于研究人类的行为史、思想史和文学现象,都具有  相似文献   

16.
仿佛有人说,国际联盟是专谈精神恋爱的。这句话是讥笑着日内瓦这一个机关,只配做装饰品,不会发生实际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却并不如是。天下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有它的“存在理由”(raison d'etre)。已经生存到十六年的一个国际组织,决不能说是不发生一点实际作用的。自然若是不明白国联本身是什么东西,就不会了解国联为什么能够存在。比方有些人以为国联是维持国际和平的机关,有些人以为国联是代表全世界各民族的,又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在威尔斯亲王医院研究人员的协助下发明了一种名为“香港耳瓣手术”的外科手术,可治疗胆脂瘤患者.胆脂瘤是会使病人耳内细胞不正常生长的疾病,可以导致病人失聪、脑脓肿、甚至死亡.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五百万人患这种病.医学界在很久以前就已知道怎样去除掉这种瘤以防止它蔓延进入脑壳,引起脑脓肿.但是,对于手术后在中耳及内耳之间留下的洞,医生却始终不知道怎样填补才不会导致伤口恶化和再度制造讨厌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18.
死亡作为人生的终结,一直以其不在场的在场性作为“生”的意义被敞开着。无论是在庄子还是在海德格尔那里,死亡都具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的哲学体系建构中,死亡具有相似的一面即存在者在世沉沦中对于死亡的逃避,但是更多的是不同的一面即庄子的死亡是“以道观死”面向“道”,海德格尔的死亡是“向死而在”面向“生”。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科学帅才玻尔和贝尔纳,都是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家,为什么玻尔领导了一个哥本哈根,而贝尔纳却领导不好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实验室”?奥本海默和林德曼,都是有名的科学政治家,为什么奥本海默成功地领导了“曼哈顿工程”,而林德曼的“轰炸计划”,却使邱吉尔在政治舞台上闹出笑话? 科学史家D.普赖斯曾经把科学家分为两类:一种人“善于同人打交道”,一种人“善于同物打交道”。前者就是“科学帅才”,后者则为“科学将才”。朗道、贝尔纳等人是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就组织才能来看,他们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将才;真正的科学帅才是奥本海默和费米等人。众所周知,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上第一次集体创作。尽管玻尔没有发表过一篇对量子力学有决定性影响的文章,但是,玻尔作为量子物理学家,他比其他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更有资格被人称为量子物  相似文献   

20.
正小时候总觉得日子很长,一天怎么过也过不完。可长大以后,一年时光也不过是转瞬即逝。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解开这一"谜题",但对答案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这与新陈代谢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心跳和呼吸都开始变慢,而孩子心跳、呼吸都快,因此,在单位时长里,孩子会觉得过了很久。还有一种理论是,人对时间长短的感受与吸收的新知识量有关。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的大脑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处理信息,就会觉得时间漫长。还有一种理论与多巴胺有关,认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