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济丸粉辐照前后对小鼠的腹泻及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辐射前后保济丸粉的止泻作用;采用溴吡斯的明致小鼠肠运动亢进模型观察对炭末推进的影响,观察对小鼠不同肠段水分吸收的影响.以上实验辐照前后保济丸粉剂量均为给生药1.3,2.6,5.2 g·kg-1,ig,连续3d.结果:保济丸粉辐照前后可显著延长蓖麻油致小鼠腹泻的起始时间(开始排湿粪时间),显著减少腹泻次数(排泄湿粪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可显著抑制溴吡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肠运动亢进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0.01或P<0.05;可显著减少小鼠大肠与小肠水分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保济丸粉辐照前后均可止泻和抑制肠运动,其止泻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肠运动及减少小鼠肠腔内水分所致.保济丸粉辐照前后的作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1 g·kg-1),光叶娃儿藤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1).分别采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同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角叉菜胶致炎足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光叶娃儿藤中、高剂量组(12,24 g·kg-1)能显著降低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并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的足肿胀度(P<0.05)和足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P<0.05).结论:光叶娃儿藤具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藿香正气不同剂型产品以各自临床用量的相同倍数给药,其止泻、止吐及解痉作用.方法 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模型,观察单次量ig给药后,小鼠的腹泻潜伏期、腹泻率、腹泻级数及腹泻指数;采用硫酸铜致家鸽呕吐实验模型,观察单次量ig给药后,家鸽的呕吐潜伏期、呕吐次数及呕吐持续时间;采用甲硫酸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痉挛实验模型,观察单次量ig给药后,炭末推进百分率.结果 藿香正气不同剂型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止泻作用;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均有明显的止吐作用;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均有明显的解痉作用.结论 藿香正气胶囊作用最强,藿香正气软胶囊次之,不同厂家的产品作用强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疡宁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胃疡宁低、中、高剂量(0.395,0.79,1.58 g·kg-1)组、胃康宁组(0.4 g.kg-1)、吗丁啉组(0.05 g·kg-1),进行硫酸酮致家鸽呕吐实验,测定呕吐潜伏期和呕吐频率;进行大鼠在体肠运动实验、正常离体兔肠运动实验、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离体兔肠运动实验,测定给药前后张力,并计算抑制率.结果:胃疡宁丸能够减少家鸽呕吐频率(P< 0.05或P<0.01),抑制大鼠在体肠的收缩(P<0.01),并且对正常离体兔肠收缩与乙酰胆碱所致离体兔肠痉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胃疡宁丸有胃肠解痉、止呕的作用与其抑制胃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麻杏石甘汤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静脉注射内毒素的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麻杏石甘汤的解热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多个浓度(5,10,20,40,60,80μg·kg-1)的内毒素,观察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建立适宜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发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33,4.5,15.2 g·kg-1),实验当天灌胃给药后立即造模,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该发热模型动物体温变化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可引起SD大鼠显著升温(P<0.01),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内毒素致SD大鼠发热模型最佳造模剂量为20 μg·kg-1.灌服低、中、高剂量麻杏石甘汤的大鼠的体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比较各组的体温反应指数TRI值,发现各组的解热效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麻杏石甘汤对静脉注射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特征图谱,探索小半夏加茯苓汤止吐作用的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建立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特征图谱。实验分3批,每批取健康家鸽50只,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呕吐模型组、小半夏加茯苓汤(拆方、生半夏)高、中、低剂量组(0.6,0.3,0.15 g·kg-1),按分组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药后1 h用硫酸铜制作家鸽呕吐模型,以呕吐潜伏期、呕吐次数、呕吐频率为指标,观察小半夏加茯苓汤(原方)、拆方(生半夏+生姜)、生半夏水提物对模型家鸽的止吐作用。结果:HPLC测定显示小半夏加茯苓汤中姜酚含量较高,以6-姜酚为最高,占23个标记特征峰总峰面积的20%左右。原方及拆方对硫酸铜所致家鸽呕吐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止呕强度趋势为原方>拆方>生半夏。结论: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拆方水提物有一定止吐的作用,结合复方中姜酚含量较高的特征图谱,提示姜酚可能是本方药止吐药效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退热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退热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发热组、补中益气汤组共3组,每组10只.采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注射LPS法复制脾虚发热模型.每周测体温1次.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每天ig(6.83 g·kg-1),正常组和脾虚发热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5d.第22天AM 8:00脾虚发热组和补中益气汤2组大鼠ip脂多糖(LPS,80μg·kg-1)诱导发热,正常组ip等体积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大鼠ip LPS后30,60,120,180,220 min肛温及绘制体温曲线,测定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前列腺素E2(PGE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虚发热组大鼠体温曲线明显上抬,各观察点体温均明显升高,下丘脑PGE2和cAM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脾虚发热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体温曲线明显下移,下丘脑PGE2和cAMP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发热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退热效用,其退热作用可能与降低中枢发热介质PGE2和cAMP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荜澄茄提取物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通过内毒素,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荜澄茄水提取物的解热效果。结果:荜澄茄水提物15g/kg和30g/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的解热作用,20g/kg和40g/kg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40g/kg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结论:荜澄茄水提物对三个发热大鼠模型均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9.
柴黄片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柴黄片的解热作用。方法:应用干酵母及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的模型研究柴黄片的解热作用。结果:3、6、12g/kg ig柴黄片均可以降低由干酵母及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发热作用,大鼠体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其解热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柴黄片有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参蛭疏血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考察参蛭疏血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后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血塞通片0.04 g·kg -1)和参蛭疏血滴丸高、中、低剂量组(0.936,0.468,0.234 g·kg-1),每组8只,各组均ig给药,1次/d,给药体积10 mL·kg-1,连续给药14 d.测定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比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蛭疏血滴丸高、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可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比、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参蛭疏血滴丸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 <0.05,P<0.01).结论:参蛭疏血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实验指标变化。方法:9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用阿德福韦酯10 mg/次,每日口服1次,联合大黄虫丸每次1丸,每日口服3次;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TBIL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低(P<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虫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控制慢性乙肝纤维化,缓解、降低肝硬化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儿清瘟解热颗粒的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日本大耳白兔,分别采用ih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小儿清瘟解热颗粒的解热作用;选取KM小鼠,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及热板刺激观察小儿清瘟镇痛反应;ICR小鼠,SD大鼠通过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后肢足跖炎症性肿胀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小儿清瘟解热颗粒3.92 g·kg-1及15.68 g·kg-1于给药3 h能显著降低家兔肛温差值(P0.05,P0.01),3.78~30.24 g·kg-1于给药4 h能显著降低大鼠肛温(P0.05,P0.01)。小儿清瘟颗粒43.68 g·kg-1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10.92,21.84 g·kg-1于给药2 h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小儿清瘟解热颗粒5.46~43.68 g·kg-1连续给药3 d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右耳肿胀度(P0.01),7.56 g·kg-1组于给药1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15.12 g·kg-1组于给药0.5,2,4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P0.01),30.24 g·kg-1组于给药0.5~4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P0.01),小儿清瘟解热颗粒43.68 g·kg-1组腹腔冲洗液吸光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具有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炭末排出时间测定法和排便频度试验观察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泻下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试验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解热作用的影响,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个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2年生铨水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酒蒸,酒炒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大黄组1~10 h均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蒸大黄组0.5~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炒大黄组1~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生大黄组、酒炒大黄组致炎后0.5~4 h、酒蒸大黄组致炎后0.5~1 h大鼠足肿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不同采摘期、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3年生作用强于1,2年生,铨水大黄经炮制后泻下作用有所减弱;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羚羊角解热抗惊厥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羚羊角细粉及其水提液的解热和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酵母致大鼠发热及内毒素、鲜牛奶与2,4-二硝基苯酚致家兔发热模型研究其解热作用;采用戊四氮致小鼠惊厥模型研究其抗惊厥作用。结果:羚羊角原粉能显著抑制酵母和内毒素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升高,水提液作用不明显;羚羊角原粉及其水提液能显著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并降低死亡率,水提液经超滤分成不同分子量段后则无此作用。结论:羚羊角原粉对感染性发热有解热作用;羚羊角原粉与水提液具有抗惊厥作用,且抗惊厥作用是多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120例患者,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7年6月-2019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青蒿鳖甲汤治疗。观察两组的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并据此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退热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其退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失眠多梦、心烦盗汗、五心发热、发热等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症状积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 h、12 h,两组患者的体温水平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治疗后24 h、48 h、72 h,研究组患者的体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阴虚症状,且退热效果持久,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金菊药效组分解热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验证和进一步确定黄金菊解热的药效组分,为建立与其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HPLC分析法确定初步药效组分基础上,采用大鼠的酵母致热实验,对发热模型进行连续10 h的体温检测,设立了黄金菊水煎剂组、药效组分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同时选用同类病症常用药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同步对照。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用药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金菊的低、中、高药效组分组的大鼠体温在2~6 h的发热期内均低于模型组体温,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黄金菊的药效组分(黄芩苷、绿原酸、荭草苷和牡荆苷)可以作为黄金菊的解热药效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晚期肺癌患者85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0).分别采用化疗配合益气养阴法和单纯化疗,4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KPS评分、体重、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可改善肺癌咳嗽、血痰、胸痛、发热、气短乏力症状(P<0.05),治疗组改善气促、乏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症状,增加患者体重和KP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组在改善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方面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两组结果相当.结论:对于应用含顺铂化疗方案的晚期肺癌患者,运用益气养阴法为主的方药不仅可以改善肺癌症状,而且能更有效地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栝蒌根散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分析其降糖作用与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给予36 mg.kg-1链脲佐菌素(STZ)ip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大鼠按随机表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参芪降糖颗粒组和栝蒌根散低、中、高(2,4,6 g.kg-1)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ig相应的药物。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每天ig2 mL生理盐水。ig前和ig 8周后各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体重,最后从腹主动脉采血,化验各组大鼠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结果:栝蒌根散低、高剂量均能降低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P<0.01),低剂量作用最强,中剂量无效。栝蒌根散3个剂量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P<0.05),但不能控制大鼠体重的下降。结论:栝蒌根散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其作用与剂量之间不存在量效关系。其降脂作用明显,但不能改变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麻姜宣肺胶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麻姜宣肺胶囊的镇咳、祛痰、抗炎、解热和平喘作用。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麻姜宣肺胶囊的高、中、低剂量组(2.49,1.24,0.62 g·kg-1),ig 7 d,分别采用氨水法、酚红法和小鼠耳肿胀法对麻姜宣肺胶囊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进行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模型组和麻姜宣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8,0.9,0.45 g·kg-1),采用内毒素致热实验观察其解热作用。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麻姜宣肺胶囊的高、中、低剂量组(1.55,0.77,0.39 g·kg-1),采用整体动物引喘实验观察其平喘作用。 结果: 麻姜宣肺胶囊高、中剂量可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P<0.01);高剂量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P<0.01);高、中、低剂量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高剂量可抑制脂多糖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P<0.05,P<0.01);高剂量可延长豚鼠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所致的引喘潜伏期(P<0.05,P<0.01)。 结论: 麻姜宣肺胶囊具有镇咳、祛痰、抗炎、解热和平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