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类型,起病急,病死率高,皮损发展迅速波及全身,出现松弛性水疱和表皮松解,触痛明显,大量渗出,如烫伤样外观.病变累及口腔、眼、呼吸道、胃肠道黏膜等,并伴有显著内脏损害,常因继发重症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而死亡.我科收治1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药疹并伴有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皮损面积达95%TBSA.  相似文献   

2.
乙酰螺旋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抑菌性抗生素。目前使用较为普遍有关乙酰螺旋霉素致过敏性药疹的报道较为少见我院于1992年9月收治1例因口服乙酰螺旋霉素导致严重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1992年9月25日因口腔溃疡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2克,每日4次共服0.8克后当日傍晚自觉全身瘙痒,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次日丘疹融合并形成疱疹。入院时,全身皮肤可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低温烫伤的发病学特征,探讨低温烫伤的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04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351例低温烫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烫伤时间、烫伤原因、烫伤部位、烫伤面积、烫伤程度、治疗方式、创面愈合情况等因素构成特点。结果低温烫伤患者发病遍布各个年龄段,其中婴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及老年期为好发年龄;女性高于男性。常见烫伤原因为热水袋、暖宝宝及取暖器烫伤,其中冬季为低温烫伤的高发期。烫伤部位主要位于下肢,以深Ⅱ~Ⅲ度为主。烫伤面积通常较小,以≤1%总体表面积为主。大部分患者采取门诊换药治疗,少数患者住院治疗。患者创面均能愈合,但手术治疗患者创面恢复情况好,瘢痕增生程度较非手术治疗患者轻。结论低温烫伤是冬季好发病,小心使用取暖物品,提高安全意识,可降低低温烫伤的发生率及减轻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烫伤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 8月安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大面积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 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大面积烫伤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发生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5例,占比12.50%;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炎克雷伯菌组年龄、糖尿病、ICU住院时间、 气管插入、使用免疫抑制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糖尿病、ICU住院时间、气管插入、使用免疫抑制剂为导致大面积烫伤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的 重要因素(P <0.05)。结论 大面积烫伤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比较常见,年龄、糖尿病、ICU住院时间、 气管插入、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与大面积烫伤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所致HIV/AIDS患者药疹的临床资料,为药疹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而引起药疹的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依非韦伦(EFV)组(63例)和奈韦拉平(NVP)组(34例),对发生药疹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用药、过敏史、药疹分级、潜伏期、CD4+ T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以及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 结果97例药疹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10例,年龄18~68岁,合并用药6~20种。有过敏史者23例,69例(74.19%)患者伴EO%升高。NVP组患者重症药疹发生率(47.06%)显著高于EFV组患者(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398、P < 0.001)。70.10%(68/97)患者药疹发生在ART治疗2周内,其中EFV组患者中51例(81.95%),NVP组患者中17例(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内,NVP组患者药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χ2= 4.750、P = 0.029)。CD4+T细胞≤200个/μl患者易发生药疹(54/97,55.67%),EFV组患者药疹发生率高于N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05,P= 0.030);CD4+ T细胞为201~499个/μl患者中NVP组药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χ2= 7.109、P= 0.008);CD4+ T细胞≥500个/μl患者中两组药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例药疹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NVP组停药者显著多于EFV组(79.41% vs. 22.22%,χ2= 7.109,P= 0.008);NVP组接受甘草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药疹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F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44%vs. 70.59%,χ2= 6.069、P= 0.014)。 结论尽管EFV和NVP引起皮疹特点各异,但通常均发生在抗病毒治疗4周内,NVP更易引起重症皮疹;CD4+T≤200个/μl患者更易发生药疹,合并用药种类多为危险因素,药疹发生时患者EO%可升高,EO%可作为监测皮疹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我院发现 2例患者再植的手指在中药薰洗时烫伤 ,而在同一环境中其它手指安然无恙。本人设想患指烫伤的原因可能是 :手指在再植时 ,往往吻合一条指动脉和二条指静脉 ,血液循环较正常手指差 ,同时指神经恢复欠佳 ,感觉较差 ,当手置于热环境 ,温度较高时 ,容易烫伤。再植的手指烫伤二例$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医院骨科@贺友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皮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应用于伤口床,根据渗液情况更换敷料.将几种常用的护理方法的优缺点与此方法做一比较.结果:3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美皮康泡沫敷料应用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破溃皮肤,既促进上皮细胞的爬行,又可以保护其他皮肤避免进一步破溃.美皮康泡沫敷料是护理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破溃皮肤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防范糖尿病患者中医热疗烫伤的发生。方法 按时间段将193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968例、观察组965例,对照 组根据患者证型及中医护理常规技能操作规程实施中医热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设的糖尿病患者中医热疗风险评估 表评估热疗风险,并根据评分实施热疗护理。结果 观察组热疗烫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士对该表的设计及适 用性表示认可和满意。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中医热疗前加强风险评估,可一定程度上防范热疗烫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医用石蜡油在沥青烧伤患者处理中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烫伤属热烧伤范畴,且由于其有较高的胶粘性,烫伤后粘附于皮肤上不易去掉,因此,患者受烫时间长、创面深、伤情较重。尤其在去掉粘附于身体表面沥青时往往会将皮肤一同揭掉,创面失去保护层,不仅易致细菌感染,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和探讨不同类型烟头烫伤瘢痕的整形外科修复方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回顾2000年7月-2006年12月间207例烟头烫伤瘢痕患者,根据瘢痕半径和间距将瘢痕分为点状密集型、点状均匀型和点状离散型三类,并给予不同的整形外科修复。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部分点状密集型患者因直线瘢痕挛缩二期行局部改型治疗。结论:根据烟头烫伤瘢痕的分类来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采用三角瓣技术来充分利用瘢痕间的正常皮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时联合多种护理措施对其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2009年间在我科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68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常规护理及联合护理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治疗3周后,联合护理组出现:肌无力10例,睡眠精神障碍18例,低血钾3例,消化道溃疡1例.常规护理组出现肌无力16例,睡眠精神障碍25例,低血钾6例,消化道溃疡3例.结论:多种措施联合护理方法可以减少药疹患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肌无力、睡眠精神障碍、低血钾、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王腊梅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88-1689
颜面部是人体重要的显露部位,烧、烫伤后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创伤,该部位烧、烫伤治疗不能只理解为创面的愈合,还应更注意颜面外貌的恢复。在浅Ⅱ度颜面部烧、烫伤中,烧、烫伤面积较小,程度相对较轻的患者一般可在门诊治疗,在家观察,定期到门诊复查,也可达到治愈的效果。做好门诊颜面部烧、烫伤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早期促进创面愈合,使后期预防颜面色素的沉着,患者的心理康复得以恢复。现将家庭护理治疗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农用机动车的使用,在农村越来越普及,而农用机动车出现事故时,水箱中的热液对人们的烫伤也在增加。9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农用机动车水箱热液烫伤病例共57例,现给予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3岁,热石蜡液致全身多处烫伤,3 h后入院.烫伤总面积72%,其中Ⅱ度60%、Ⅲ度12%TBSA.患者人院时否认有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病史,入院后行常规抗休克、抗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疗效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剂减轻烫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168例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危重度烧伤伴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急救处理  相似文献   

16.
使用液体石蜡清除急诊烫伤创面的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单位于 1979年 2月~ 1997年 12月共收治热沥青烫伤患者 2 6例 ,于急诊处理时立即在皮肤创面湿敷医用液体石蜡清除沥青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2 4例 ,女 2例。年龄 2 2~ 46岁。烫伤面积 6%~ 18%TBSA。烫伤部位 :头面、颈部 5例 ,双上肢 1  相似文献   

17.
高温沥青烫伤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要从烫伤的皮肤表面除去沥青而不加重损伤是十分困难的。作者通过一典型病例,介绍一种安全而简便的方法。患者男性,24岁,因沥青二度烫伤而住院。工作中患者未穿上衣,高温沥青溅落在颜面、双臂和胸部皮肤上,烫伤面积达15%以上,沥青牢固地附着在烫伤创面上。洗去皮肤上的污垢后,用硫酸新霉素软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并发重症药疹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3例自身免疫病并发重症药疹的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实施心理护理、UCMSCs移植术专科护理、创面护理及消毒隔离等措施.结果 3例患者UCMSCs移植术后6~10 d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UCMSCs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并发重症药疹效果明确,结合破损皮肤暴露疗法、UCMSCs移植术专科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12例重症药疹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继发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症、支持、预防感染、降糖等治疗,治疗12~40d,治愈出院11例,因经济困难转院1例。提出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皮肤黏膜护理,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预防感染,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重症药疹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重症药疹的疾病特点,制定消毒隔离、健康教育、一般临床观察、中医辩证施护、皮肤及黏膜护理等措施.结果:31例重症药疹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及时治疗及实施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疾病痊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