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4种临床常用蛇毒血凝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治疗中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差异,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白眉蛇毒血凝酶、尖吻蝮蛇血凝酶、蛇毒血凝酶、矛头蝮蛇血凝酶联合PPI治疗NVUGI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12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运用ADDIS 1.16.8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项研究,共计3 602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止血有效率方面,与PPI单药治疗比较,4种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联合PPI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止血有效率(P<0.05);但不同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状Meta分析的最佳概率排序为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PPI>矛头蝮蛇血凝酶联合PPI>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PPI>蛇毒血凝酶联合PPI>PPI单药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的规律及临床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药师收集上报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已报道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其结果与文献总结一致。结论:通过对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分析与总结,提示医护人员应在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前做好评估,使用中做好监测,若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消化性溃疡出血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尖吻腹蛇血凝酶止血,对照组给予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是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的新选择,对于经济状况尚好且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4.
尖吻蝮蛇血凝酶是利用尖吻蝮蛇体内的毒液研制的,止血效果显著,不影响血液中的凝血酶原和血小板数量,无血小板凝聚作用,无血栓形成危险,在妇科、外科和内科都有广泛的应用.2009年3月上市使用后,其过敏反应引起人们的关注,陆续有一些尖吻蝮蛇血凝酶致过敏性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大样本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方法,以期为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的揭示和挖掘提供支持。方法 利用实体识别技术对2014年2月25日至2021年1月8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并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35 720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不良反应主动监测,采用查准率(precision,P)、查全率(recall,R)和F1值3个指标来评估实验结果。结果 经过3轮分析,查准率、查全率和F1值3个指标均达到了100%。结论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用于真实世界大样本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尖吻蝮蛇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的1例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用药分析。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不良反应的相关临床信息,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应做好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其说明书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5,(5):558-559
<正>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是从尖吻蝮蛇属毒蛇液中分离得到的酶性止血剂,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血友病血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伴出血症的辅助治疗,尤其对预防手术中及术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对该药的广泛应用,关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1-2],但尚未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科室为肿瘤微创介入科室,手术较多,术前使用止血药已成为降低手术风险的  相似文献   

8.
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总结尖吻蝮蛇血凝酶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尖吻蝮蛇血凝酶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尖吻蝮蛇血凝酶相关ADRs报告8份,涉及18例患者、19例次ADRs,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不良反应均为Ⅰ型超敏反应,其中6例(33.3%)为过敏性休克。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临床应重视尖吻蝮蛇血凝酶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9.
尖吻蝮蛇毒和蝮蛇毒凝血酶样酶促凝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吻蝮蛇毒和蝮蛇毒凝血酶样酶促凝的协同作用魏文利1,孙家钧,陈家树(中山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广州510089,中国)关键词尖吻蝮蛇;蝮蛇;蛇毒;凝血酶类;血液凝固目的:尖吻蝮蛇(DA)和蝮蛇(AH)蛇毒凝血酶样酶(TLE)对促凝作用的协同效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莹 《海峡药学》2013,25(1):234-235
目的研究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9~72岁,平均为(32.1±4.8)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于手术开始前15~20min通过静脉注入尖吻蝮蛇血凝酶,观察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TT、APTT、FIB、PLT、HGB、WBC、RBC以及ALT、TBIL、Bun、Cr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总有效率达89%,其中显效率为65%,有效率为24%,无效率为1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ADR)特点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11年~2014年收集的40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为说明书中未刊载的过敏样反应。临床对原患疾病的判断及用法用量上存在不严谨之处。结论:临床应加强本品合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本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咯血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呼吸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肺结核血管破损和空洞内血管瘤破裂,支气管扩张、肺癌、肺囊肿均可出现大咯血,特别是支气管动脉因压力高,或患者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一旦出血,咯血量大且来势凶猛,及时控制大咯血,是减少死亡的关键[1-2].咯血的治疗以静脉注射止血药和血管扩张剂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3-4].尖吻蝮蛇血凝酶(HCA)是一种从尖吻蝮蛇毒液中提取分离出的蛇毒类凝血酶,蛇毒类凝血酶作为一种动物来源的蛋白酶类止血药,由于其止血效果确切,且止血作用不受肝素干扰等,近年来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5].凝血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出血的药物[6].本院采用超声雾化吸人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凝血酶治疗咯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和氨基己酸氯化钠应用于围手术期住院患者止血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差异。方法 回顾溯直医疗数据库(SuValue?)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三级医院围手术期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或氨基己酸氯化钠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直接医疗成本数据,按不同干预措施将患者分别纳入尖吻蝮蛇血凝酶组和氨基己酸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差异。结果 两组各纳入367例患者。有效性方面,与氨基己酸组相比,尖吻蝮蛇血凝酶组患者的估计总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 <0.01);两组患者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未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经济性方面,尖吻蝮蛇血凝酶组住院总成本、止血总成本、止血药物成本和止血材料成本低于氨基己酸组(P <0.05)。结论 尖吻蝮蛇血凝酶应用于围手术期住院患者防治出血症状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优于氨基己酸氯化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术中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手术切口止血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行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与氨甲环酸术中止血,并进行效果比较。尖吻蝮蛇血凝酶组20例,氨甲环酸氯化钠组20例。术中分别静脉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2 U、氨甲环酸氯化钠1 g。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切口创面止血时间及术后3天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3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组病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手术伤口的止血作用与氨甲环酸氯化钠相似,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胆道手术后的止血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8月在该科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尖吻蝮蛇血凝酶组与巴曲酶制剂组各40例,术前30min 分别静脉滴注尖吻蝮蛇凝血酶2U 和巴曲酶制剂2kU,术后连续用药3d,观察术中手术切口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引流液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术前1d,术后30min、1d 和7d 机体凝血功能(PT、APTT、PLT 和 FIB)。结果2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反映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owry法、Brad-ford法、RP-HPLC法及AQC柱前衍生HPLC法四种方法测定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Lowry法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Bradford法,Bradford法测定结果与两种液相色谱方法相当。结论 Lowry法由于赋形剂的干扰,测定结果偏高,不宜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虽然灵敏度更高,但操作较繁琐;Bradford法和RP-HPLC法可作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二组均予补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40mg q8h 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尖吻蝮蛇血凝酶2ku q12h 静推。观察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不良反应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能够有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8.
手术后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手术后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安全性.方法 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30例患者,术前及术中不给予止血药;而术后依情况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1-2 u,使用1~4天,观察术前和给药后机体的凝血功能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30例患者术前、药后自身对照显示,其生命体征、肝、肾、心脏以及凝血功能,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整个试验过程无不良事件.结论 手术后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丁春兰  魏有东  谢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68-1669
蛇毒中90%-95%是蛋白质,包括毒素,非毒性蛋白,酶及活性多肽。蛇毒的非蛋白成份包括金属离子,无机阴离子和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生物活性物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在蛇毒含有的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类凝血酶,目前我国研制的清栓酶,蕲蛇酶等蛇毒酶制剂,分别取自于白眉蝮蛇、尖吻蝮蛇等。国外则多从马来西亚红口蝮蛇及南美洲矛头蝮蛇中提取。这些酶制剂可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表现为抗凝效应,抑制血栓形成过程,降低血液粘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Vydac 208TP54-C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B为乙腈-水(90∶10,含0.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45℃,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尖吻蝮蛇血凝酶浓度在2.5~30μg·mL-1(r=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为99.5%。结论:该方法可以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