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9例中,阑尾切除术后窦道形成3例,膀胱造瘘2例,臀部脓肿2例,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窦道形成2例。病程1~6个月。其中6例经窦道切除、搔刮、庆大霉素稀  相似文献   

2.
腹壁切口疝3例,女2例,男1例(年龄53~75岁).其中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疝1例(右肋缘下Kocher切口),病程1年,疝环直径8 cm;1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疝(右下腹麦氏切口),术后曾切口感染,病程3年,疝环直径6 cm;1例肠穿孔、弥散性腹膜炎术后切口疝(右腹直肌旁切口),术后曾发生切口感染,疝囊突向右中腹,病程1年半,疝环直径10 cm.  相似文献   

3.
1病案摘要例1.患者男,30岁。于2000年1月在外院施行阑尾切除术,术后2个月起发现右下腹肿块并渐渐增大,伴疼痛,于2000年8月24日以疑诊回盲部肿瘤收住入院。钡剂灌肠显示:升结肠中下段不能扩张,肠腔狭窄,粘膜紊乱。于2000年9月1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约10cm×6cm×5cm大小。术后病理诊断:克隆病。术后10天出现腹胀、腹痛,B超检查提示盆腔脓肿,于2000年9月13日再次剖腹行盆腔脓肿引流术。术中见盆腔积液700ml,为暗红色血性液体,考虑为腹腔炎症渗出。术后出现原右半结肠切口感染、裂开、不愈。于2000年11月25日从该切口流出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及Ⅱ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和优缺点。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的36例阑尾周围脓肿Ⅰ期及Ⅱ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Ⅰ期手术20例,其中9例行Ⅰ期阑尾切除术,11例行单纯脓肿引流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肠梗阻及肠管损伤,4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和抗生素治疗后愈合;16例行Ⅱ期手术,术中发现炎性粘连性团块致不全性肠梗阻4例,寻找阑尾过程中分离粘连,发生盲肠(或升结肠)肠管损伤2例,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行阑尾切除术,2例行单纯脓腔引流术,3例术后切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和抗生素治疗治愈。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相比较,肠梗阻和肠管损伤发生率Ⅰ期手术组优于Ⅱ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18.7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周围脓肿采用Ⅰ期手术治疗在降低肠梗阻及肠管损伤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盲肠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阑尾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峻松  宫介秘  侯金华 《淮海医药》2002,20(2):F004-F004
患者男 ,2 8岁。因右下腹疼痛 10 d入院。入院前 3h在当地镇医院拟“急性阑尾炎”而急诊手术。术中探查回盲部一肿块 ,误认为阑尾脓肿 ,没作进一步处理 ,遂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呈急性面容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腹平软 ,右下腹可见一长约 6 cm阑尾切口 ,右下腹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 2次 / min。血常规示 :白细胞13.4× 10 9/ L,中性 89% ,淋巴 9%。按原切口进腹。术中发现 :阑尾轻度充血水肿 ,盲肠被大网膜包裹 (误认为阑尾脓肿 ) ,松解大网膜可见盲肠 - 4 cm× 2 cm× 2 cm包块 ,突向腔内质稍硬 ,表面不光…  相似文献   

6.
对37例皮肤溃疡和10例腹壁窦道采用白糖加氧化锌局部治疗,经4~25天(平均12天)治疗.全部愈合。皮肤溃疡包括臀部褥疮13例.烧伤剖面3例.小腿溃疡15例,腹部切口不愈6例.溃疡面(2cm×1.5cm)~(12cm×7cm);10例窦道深度2~4.5cm。病程10天~2年。其方法是对局部作外科处理后,  相似文献   

7.
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后经切开引流、清洁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大多都可愈合 ,但由于囊肿的囊壁仍存在 ,故复发率较高[1] 。我院于 1 999年 3月~ 2 0 0 3年 3月试用 5 %碘酊烧灼切开引流后的伤口 ,治愈了 2 1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 1 8~ 6 0岁。腺体最大 2 5cm× 2 3cm ,最小 3cm× 4cm ;头部感染、颈背部感染各 5例 ,颜面部感染 4例 ,肩部感染、骶尾部感染、臀部感染各 2例 ,小腿感染 1例。随访病史最长 5年 ,最短 2周。1 2 方法 常规消毒 ,在局麻下将感染囊肿切开使脓液流出 …  相似文献   

8.
窦道一般在治疗上均采用搔刮、扩创引流或窦道整块切除等方法来治疗,各有其优缺点,我们试用新鲜胎盘填塞治疗两例腹壁慢性窦道,均获成功。一例为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遗留的窦道,一例为女扎手术后创口感染遗留的窦道,两例均系多次搔刮扩创未愈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及Ⅱ期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及Ⅱ期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Ⅰ期手术30例,22例行单纯脓肿引流术,8例行Ⅰ期阑尾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肠梗阻,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肠管损伤,术后切口感染7例,经换药2周愈合;Ⅱ期手术18例,先行抗生素及穿刺置管引流术,由于疗效不佳,或症状反复发作,3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术中发现炎性粘连性团块致不全性肠梗阻4例,寻找阑尾过程中分离粘连,发生盲肠(或升结肠)肠管损伤3例,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单纯脓腔引流术,8例行阑尾切除术,3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治愈,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相比较,肠梗阻和肠管损伤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Ⅰ期手术组优于Ⅱ期手术组,2组资料术后切口感染几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周围脓肿采用Ⅰ期手术治疗明显优于Ⅱ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腹部手术后极为少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脓毒血症,常可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30%。我院自1993~2002年共治疗2例。例1男,16岁。阑尾切除术后高热3d、腹壁肿痛1d入院。患者入院前3d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坏疽穿孔,腹腔有100ml脓液。术后第3天发现伤口周围皮肤大面积红肿,T39.5℃,以阑尾切口为中心右侧腹壁及髂腰部有30cm×40cm大小的皮肤红肿;检测WBC23×109/L。入院诊断:坏死性筋膜炎。立即行手术切开,放置11处引流管,清除坏死的皮下筋膜细菌培养为大肠杆菌,头孢类及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经40d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1.
软组织窦道是外科常见慢性病之一,其形成原因多为伤口引流不畅或伤口异物,引发脓腔内膜纤维增生,逐渐形成结缔组织样管壁,成为窦道。许多病例虽经多次扩创、剔除,仍经久不愈。但应用中西医合治,可取到较好的效果,今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我们收治慢性窦道患者43例,窦道长度为2cm—8cm。因脓肿切开后引流不畅而形成窦道者19例,因手术后感染而形成者24例。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为3周,其中21例虽经多次扩、剔,均未愈合。后用中酉医合治进行换药,取得治愈。最短2周,最长约2个月窦道愈合。  相似文献   

12.
阑尾周围脓肿约占急性阑尾炎的10%,但限于腹膜后者较少见.我科于1994-08~1997-08收治了5例,手术均采用右腰部切口,经腹膜外人路切开脓肿置管引流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40-68岁,住院前病程15~60d,5例病人均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及色块,伴右腰部酸痛,持续性低热,食欲不振、消瘦.两例血常规示轻度贫血.腹部CT检查诊为腹膜后阑尾周围脓肿,范围在scmx6cm~12cm×8cm.其中3例CT片可见腹膜后脓肿已穿破后肢壁形成右臂上皮下脓肿,有1例已穿破皮肤,有脓汁流出.2手术方法病人取左侧卧…  相似文献   

13.
病例 男,45岁,主因阑尾切除术后切口不愈5个月于,1995年11月25日入院。5个月前因患急性阑尾炎,在某医院行阑尾切除,7天拆线,第8天切口出现红肿,疼痛,第11天破溃流脓水。经消炎换药治疗两月不见好转,考虑为切口感染行扩创缝合术,10天后,切口再次破溃流脓,继续治疗两月不愈而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腹壁麦氏切口疤痕长约8cm,中1/3处可见0.5cm×0.5cm大小瘘  相似文献   

14.
妇科临床上治疗前庭大腺脓肿多在局麻下用手术刀将脓肿切开引流 ,由于这样出血多 ,伤口创面易被大小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 ,需每天换药 ,而且易交叉感染。我站于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10月对 16例前庭大腺脓肿采取激光配合甲硝唑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6例均为本站门诊急诊病人 ,初次发病者 14例 ,反复发作 2次或 2次以上者 2例 ,均为前庭大腺脓肿。脓肿最大者 5cm× 6cm× 5cm ,皮肤变薄 ,触痛明显 ,有波动感 ,腹股沟淋巴结多数呈不同程度肿大 ;脓肿最小者约 4cm× 3cm× 2cm ,行走不便。1 2 治…  相似文献   

15.
阑尾残端瘘是指阑尾切除术后残端缝线脱落或阑尾脓肿形成行切开引流术时,术者手法粗糙导致阑尾腔开放与腹腔相通。早期易与阑尾术后其他并发症相混淆,后期切口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6.
回盲部癌并发阑尾炎6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盲部癌并发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比较少见。我院1978— 2 0 0 0年间共收治各型阑尾并行手术治疗共计 3 72 3例。其中回盲部癌并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67例 (占0 .18% )。本组 16例分别于 6~ 8个月前行阑尾切除术 ,后因右下腹部扪及包块 ,其中 9例合并不全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证实为回盲部癌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2例 ,女 15例。年龄 3 8~ 72岁 ,平均 5 3岁。均以急腹症就医。初步诊断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 8例 ;急性阑尾炎穿孔 17例 ;阑尾周围脓肿 12例。其中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或右下腹扪及包块分别为 2 1例和…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5岁,工人。右大腿铁屑击伤疼痛1天就诊。查体,局部皮肤发红,可见直径0.4cm伤口,距伤口外侧2cm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点。X线片报告:距皮肤4cm深有0.1cm×0.2cm×0..cm亮斑。术前痛点标记定位。局部麻醉,在压痛点和伤口的连线上,以压痛点为中心切开,切口长5cm,依次切开异物浅层组织,发现铁屑于切口下,取出异物,缝合切口,手术历时20分钟,术后7天拆线,伤口1期愈合。患者,男,5岁。在玩耍时被针刺伤右足跟,针外露少许,家长拨针后发现针尖缺,患儿啼哭,不能站立,速来就诊。X线片报告:针尖长约0.7cm,深达骨质。因患儿欠合作,临床结合X线  相似文献   

18.
<正>例1男,24岁。右下腹部疼痛不适4h就诊,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经过抗炎治疗,腹痛逐渐加重,体温逐渐升高,达40℃,于发病10h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右下腹部膜性粘连,结肠后位见阑尾10cm×1.5cm,呈化脓性  相似文献   

19.
陆兆苏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17-1317
对我院妇科门诊1999年7月~2001年7月56例病人的“囊腔、脓腔用0 5%甲硝唑冲洗法”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56例病人中囊肿32例 ,其中最大5cm×6cm×6cm ,最小2cm×2cm×2cm ,2例为两侧 ,继发脓肿24例 ,其中最大8cm×6cm×8cm ,最小3cm×2cm×2cm。2治疗方法2 1病人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 ,取囊肿上1/3小阴唇内侧皮肤粘膜交界处穿刺 ,抽出全部囊腔内容物后用0 5%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直至抽出液清晰 ,再将囊腔内注满0 5%甲硝唑溶液 ,术后予以甲硝唑0 2g,每日3次口服 ,并用P.P粉1∶5000化水坐浴 ,定期复查。2 2注…  相似文献   

20.
分析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选择性经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6例、开放阑尾周围脓肿手术54例以及保守治疗32例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46例中35例进行一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1例进行脓肿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明显并发症。开放组54例中39例行一期阑尾切除,15例行脓肿引流术,出现术后并发症9例。出院后2个月再行阑尾切除术3例。保守治疗组32例,1例转手术治疗,2例治疗后复发手术治疗。结论经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是可行和安全的,并且降低治疗费用,减少住院天数,较传统开放及保守治疗明显缩短阑尾周围脓肿的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