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沙生植物抗旱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以沙坡头地区自然生长和人工灌溉条件下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材料,对它们部分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冬青对干办迫最敏感,这些生理指标随着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变化,并具种间差异性。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特别是Pro)在干旱环境植物中均有较高含量,沙冬青有较高的热值,类黄酮水平未见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古地中海第三纪孑遗濒危物种,包括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golicus)和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等因素,沙冬青属植物天然分布面积骤缩,濒临灭绝。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Bioclim模型和Domain模型对沙冬青属植物在我国末次间冰期(Last Interglacial)、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当代和2050年(RCP4.5和RCP8.5)4个时期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沙冬青属植物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所有模型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测试值)均高于0.80。当代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78%,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部、宁夏北部和甘肃北部等地;未来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在现有分布范围呈现向外扩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鄂尔多斯、阿拉善左旗、宁夏吴忠和甘肃民勒县等地。当代矮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23%,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未来矮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向新疆乌恰县南部、乌鲁木齐北部移动和扩大,主要分布在新疆乌恰县、乌苏市、吐鲁番市和乌鲁木齐市。未来2050年(RCP4.5和RCP8.5)两种气候情景下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潜在分布总面积均有所增加,与当代相比变化不明显,但不同适生等级的潜在分布面积变化较大,在更高的CO2排放量(RCP8.5)情景下沙冬青和矮冬青的最佳及高适生区范围的预测结果都将减少。从气候因素角度考虑,研究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沙冬青属植物的适生区变化过程中,年均温(Bio1)、最湿月降水量(Bio13)和温度季节性变化(Bio4)是影响沙冬青属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并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将持续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沙冬青属植物具有抗寒、抗旱、抗盐碱等特性,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和筛选天然抗逆基因库的理想材料。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沙冬青属植物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为发掘其相关抗逆蛋白质及探索抗逆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综述沙冬青属植物对低温、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蛋白质组学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在非生物胁迫下沙冬青属植物蛋白质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特定的蛋白质网络以及相关逆境应答机制,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沙冬青属植物抗逆分子机制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沙冬青 (AmmopiptantusmonglicusMaxim .exKom)又名蒙古沙冬青、蒙古黄花木 ,属蝶形花科沙冬青属。常绿灌木 ,高约 2m ,冠幅 3m ,掌状三小叶 ,稀单叶。总状花序 ,有花 8~ 10 ,花黄色。果扁平 ,长圆形 ,长 5~ 8cm ,宽 1.6~ 2cm ,种子 2~ 5 ,圆肾形 ,花期 4月 ,果期 5月。1 分布现状沙冬青为古老的常绿残遗植物 ,是干旱荒漠区唯一的常绿沙旱生灌木 ,为阿拉善戈壁荒漠的特有种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成片或间断分布于东经 97 ~ 10 7 北纬 37 ~ 4 2 的荒漠 ,半荒漠地带 ,在甘肃河西走廊分布有 2 6 …  相似文献   

5.
沙冬青属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仅两个种,即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和新疆沙冬青(A.nanus),为第三纪残遗种,是中亚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植物,因珍稀,临危而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内外对该属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的记载存在着差异。本文对沙冬青属两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探讨该属植物的发生和系统发育,以及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6.
沙冬青叶片热稳定抗冻蛋白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双向电泳电泳回收法从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 .) Chengf.) 叶片热稳定蛋白质中分离到一种抗冻蛋白afp,其分子量为40 kD,pI为9.0 ,热滞活性为0 .9 ℃(20 mg/mL) ,和其他抗冻蛋白进行比较,没有发现相同的类型。afp N 端序列为SDDLSFTFNKFVPCQTDILF。afp 在沙冬青体内广泛分布且叶片含量较高,可能是沙冬青抗冻生理过程中的主要物质,对于沙冬青抵御冬季冷冻温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渍化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逆境之一。茉莉酸类物质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新疆沙冬青为实验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从动态离子流转运的角度研究了MeJA预处理后Nacl处理对新疆沙冬青根部K+、H+、Na+流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预处理的新疆沙冬青经盐胁迫后根冠区瞬时K+外流低于未经MeJA预处理的对照植株,H+外流强度大于对照植株;新疆沙冬青根尖区域(0~3000μm)经MeJA和Nacl(50mmol·L-1,24h)预处理,解除NaCl胁迫后观察到Na+外流和H+内流,流速高于对照植株。表明适当浓度MeJA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新疆沙冬青苗期抗盐性。  相似文献   

8.
冬青科植物全世界共有三属,中国只有冬青属一属。通常,冬青科植物中的一些属种,如 尾叶冬青(Ilex wilsonii)与山矾科的尾叶山矾(Symplocos sumuntia),以及山茶科中 的红淡比(Cleyera japonica)等,在外形特征上十分相近,不易区别。此时可根据冬青属植 物的特定习性来加以区别,具体方法是:将采集到的上述新鲜叶子背面,置于燃着的火柴上 熏烤3秒钟左右,冷却后上表面出现一个紫色的圆圈的为冬青科植物。如果火苗在厚叶冬青 (Ilex elmerrilliana)叶片背面烤得时间稍长时,便能听到“啪”的声响,此时下表皮炸 开,露出疏松的海…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新疆沙冬青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f.],又名小沙冬青、矮黄化木。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1/2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蒙古沙冬青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物群落主要建群种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样方法对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盖度、多度等植被特征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法(RDA)对其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沙冬青群落主要由藜科、禾本科、豆科、菊科和蒺藜科树种组成,分属21科50属70种,区系组成以温带、地中海及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2)通过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17个蒙古沙冬青群落划分为6个群丛类型,分别是蒙古沙冬青-白刺-猪毛蒿群丛、蒙古沙冬青-柠条锦鸡儿-碱蓬群丛、蒙古沙冬青-蒙古扁桃-阿尔泰狗娃花群丛、蒙古沙冬青-酸枣-沙葱群丛、蒙古沙冬青-驼绒藜-黄花蒿及蒙古沙冬青-霸王-骆驼蓬群丛;(3)通过冗余分析法(RDA),排序得到环境因子与蒙古沙冬青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是影响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花棒胚胎学研究马虹,屠骊珠,王迎春,李勇(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1)花棒(Hedysarumscoparium)隶属豆科,岩黄茂属,为沙旱生半灌木,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植被的优势植物及优良的固沙先锋植物。关于花棒胚胎学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有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宁夏产盐生肉苁蓉一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苁蓉属Cistanche为列当科Orobanchaceae寄生植物,是补肾壮阳常用中药之一。近年来由于大量采挖,资源濒于枯竭,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之一。作者对我国肉苁蓉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肉苁蓉属植物4种,即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Ma、盐生肉苁潜C.salsa(C.A.Mey.)G.Beck、沙苁蓉C.sinensisG.Beck和管花肉苁C.tubulosa(Schenk.)R.Wight,并发现1新变种白花盐苁蓉C.salsavar.albifloraP.F.TuetZ.C.Lou,var.nov,搞清了我国肉苁蓉属植物的种类和资源。本文报道此新变种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我国西北荒漠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作者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迁地保护的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观察,旨在探讨它们在同一生境条件下开花特性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在开花频率、花序开放顺序、开花振幅曲线及单花寿命等开花参数上相似,但在始花时间、单株花期、花序的开花数及开放持续时间与频率分布、开花振幅等参数上明显不同;(2)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始花时间均比新疆沙冬青(A.nanus)早,蒙古沙冬青开花全过程为20–21d,新疆沙冬青为13–14d;(3)蒙古沙冬青花序的开花数比新疆沙冬青多、开放持续时间长,两者在开花数(F=17.51,P<0.01)和持续时间(F=14.08,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4)花序上的花大多从近基部向两端开放,开花振幅呈单峰曲线,但新疆沙冬青的开花振幅较高;(5)花序开放持续期的频率分布明显不同,新疆沙冬青较蒙古沙冬青更为集中,但两者的单花寿命稳定,均在7d左右;(6)花序上每天的开花数与其座果数呈正相关(蒙古沙冬青,r=0.885,P<0.05;新疆沙冬青,r=0.827,P<0.01),但其开花数和座果数与始花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这些特点可能与开花对传粉者的吸引以及物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对上述观察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两种植物在开花参数上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可能是受系统发育限制的,而彼此间的差异可能与其进化历史及所处的环境异质性有关,是在与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分别形成的一些可遗传的变异;而不同年份间两种沙冬青在花序的开花数及开放持续时间上表现出的差异可能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这些结果对于探讨该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作为重要的细胞器,在植物进化适应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抗旱耐寒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第三纪孑遗植物,研究该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与长期进化适应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分离纯化获得沙冬青线粒体基因组DNA,限制了沙冬青线粒体功能基因组研究。该研究利用不连续蔗糖梯度密度离心和DNase I消化技术,成功获得了高纯度沙冬青线粒体DNA,该线粒体DNA的纯度和完整性满足建库的要求,为沙冬青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珊  魏杰  杨岳  高永 《菌物学报》2018,37(4):411-421
本研究根据沙冬青现有的生长状况,将内蒙古西鄂尔多斯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沙冬青群落分为轻度衰退、中度衰退和重度衰退3个衰退等级,并选取一个未衰退的沙冬青群落作为对照,应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这4个沙冬青群落的植株根内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序共获得215个真菌的OTU,不同衰退等级沙冬青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在门、科、属水平上都有显著差异。Top 10属中的AgaricusTomentellaTricholomaFusariumInocybe以及Tuber这6个属真菌在所有衰退等级的沙冬青都有分布。不同衰退等级的沙冬青根内都有腐生或寄生真菌和“共生”真菌分布,不同衰退等级两类群的真菌占比不同且呈现出动态变化,随着衰退等级的增加沙冬青根内腐生真菌或寄生真菌与“共生”真菌比例显著增高。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容重具有协同作用,且对AgaricusInocybeFusariumPenicilliumAmphinema具有正相关影响,对TricholomaTomentellaTuber具有负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6.
蒙古沙冬青是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树种,探究区系组成和群落特征对于维持西北干旱荒漠区脆弱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调查了26个蒙古沙冬青群落样地,采用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沙冬青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以豆科、禾本科、菊科和藜科植物为主,隶属于28科63属90种,区系组成以地中海、北温带分布及世界分布为主。(2)TWINSPAN等级分类可将26个蒙古沙冬青样地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即蒙古沙冬青+蓍状亚菊群落、蒙古沙冬青+红砂群落、蒙古沙冬青+新巴黄耆群落、蒙古沙冬青+无芒隐子草群落、蒙古沙冬青+霸王群落、蒙古沙冬青+驼绒藜群落、蒙古沙冬青+白刺群落、蒙古沙冬青+沙鞭群落和蒙古沙冬青+毛刺锦鸡儿群落。(3)CCA排序分析显示,年均降雨量(F=2.8,P=0.002)、生长季降雨量(F=2.6,P=0.002)、速效氮(F=2.1,P=0.006)、太阳辐射量(F=2.1,P=0.008)、蒸汽压(F=1.9,P=0.006)、土壤有机质(F=1.7,P=0.04)、纬度(F=1.7,P=0.006)是影响蒙古沙冬青群落组成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无吻蛭目沙蛭科巴蛭属的1新种,命名为云南巴蛭Barbroniayunna-nensissp.nov.;还记述了该科沙蛭属在我国1新记录——侧眼沙蛭Salifalateroculata(Kabu-raki,1921)。  相似文献   

18.
莎草科植物硅酸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邓德山   《广西植物》1998,18(3):204-208
作者对国产莎草科13个属65种植物中成熟果实和叶片的硅酸体形态、发育和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莎草科植物硅酸体特征同其形态系统发育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所有莎草科植物的成熟果实表皮均具发育典型的帽状莎草Ⅰ型硅酸体,而在叶片上普遍发育莎草Ⅱ型硅酸体;说明莎草科是一个自然类群。(2)莎草科植物果实硅酸体特征在属间差异较大,在属下等级分类群之间差别一般较小;因而在高级分类群的划分上,具有较高的系统分类意义。(3)莎草Ⅱ型硅酸体相在种间及种下水平的分类研究中有较大的意义。根据莎草科植物莎草Ⅰ型果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可以将这13个属划分为三类:1、这种类型包括嵩草属(Kobresia),苔草属(Carex),扁穗苔属(Blysmocares);2、包括羊胡子草属(E riophorum),荸荠属(Eleocharix),扁穗草属(Blysmus),飘佛草属(Fimbristylis),莎草属(Cyperus),水莎草属(Juncelus),水蜈蚣属(Kylinga);3、包括珍珠茅属(Scleria),砖子苗属(Mariscus),扁莎草属(Pycreus)。  相似文献   

19.
沙冬青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对比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义忠  张凯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8):1323-1332
该研究以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1)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全长为153 935 bp和154 140 bp,其中大单拷贝区(LSC)分别为83 891 bp和84 126 bp,小单拷贝区(SSC)分别为18 022 bp和18 014 bp,以及长度各自为26 011 bp和26 000 bp的成对反向重复区(IRs);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均注释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37个转运RNA(tRNA)以及8个核糖体RNA(rRNA)。(2)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出26和15个回文重复序列,39和50个串联重复序列,23和34个散在重复序列。同时都鉴定出96个SSRs位点,包括74和73个单核苷酸重复,5和6个二核苷酸重复,以及各有17个复合SSR位点;边界分析显示两者IR区相似,但仍有一定差异。(3)通过近邻结合法(NJ)对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在内的17种蝶形花亚科以及2种云实亚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沙冬青和矮沙冬青以较高的支持率聚为一个独立分枝。该研究结果为沙冬青属的种间鉴别、SSR分子标记开发、保育工作、种群动态以及进一步研究坡塔里族的演化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矮沙冬青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涂片法和酶解法,观察了濒危植物矮沙冬青的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双线期末或终变期初,可以观察到9个二价体,在中期Ⅰ末至后期Ⅰ初,同源染色体基本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每一极有9条染色体,从而确认该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9。在矮沙冬青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现染色体有异常行为,认为其小孢子形成过程正常。因此认为矮沙冬青濒危不是染色体行为异常和小孢子发育不正常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