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浩 《治淮》2006,(10):30-31
安徽市淮北市临涣工业园输水管道工程依据淮水北调规划从下游怀洪新河跨区域调水输送至临涣工业园,设计调水规模为7630万m^3/a,管道输水流量按3m^3/s设计。工程取水口位于符怀新河火庙涵附近,出水口为临涣塌陷区水库。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入黄河上游。阐述包括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和缺水的黄河调水的必要性;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以及工程方案技术。  相似文献   

3.
改善五里湖水环境维持性调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五里湖水质急剧恶化,水质常年劣于Ⅳ类,严重影响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五里湖的水质状况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无锡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了梅梁湖泵站大流量调水与小流量维持性调水相结合,长广溪出流、曹王泾出流和联合出流的工况。本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改善五里湖水环境效果和较优工程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维持性调水后,五里湖水质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分析改善效果和调水费用。大流量调水50m^3/s达15d后,维持性调水10m^3/s或15m^3/s为较优调水方案。  相似文献   

4.
《人民珠江》2005,(1):14-14
2005年1月25日,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天津市九宣闸收水达4.3亿立方米,圆满完成调水任务。9时黄河位山闸关闭,输水结束。  相似文献   

5.
范建华 《山西水利》2004,20(3):20-21
阐述了首部水资源规划的重大意义,根据册田水库实际情况和大同市的生态环境,从科学输水、综合配水和保障调水三方面对调水过程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今后的输水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水利局引滦工程尔王庄管理处所辖上游输水明渠设计水深3m,底宽22m,左右坡度1/3,纵坡度1/20000.设计流量50m^3/s。尔王庄明渠泵站是通过明渠向大张庄泵站输水为海河补水的泵站,暗渠泵站发生故障时,明渠泵站抽水与大张庄泵站联合运用向暗渠输水。明渠泵站旁设有自流道.总长210.79m.2孔3.5m×3m.设计流量12m^3/s,校核流量20m^3/s。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自1989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已从黄河引水22亿m^3,为青岛市供水9亿m^3,供沿途农业用水11亿m^3,并解决了沿途高氟区70万人的吃水困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计算输水河输水损失,验证板膜复式防渗形式的防渗效果。先后进行了动态输水和静水状态(蓄水保温期间)水量损失计算。文中主要阐述动、静两种状况下实测输水损失与设计输水损失之间的关系,验证所采用的防渗形式的防渗效果,并对防渗形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黄天禾  方焱郴 《人民长江》2000,31(Z1):85-8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是调水距离长,控制站点多,控制闸站分布范围广,要求实行不间断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建管结合”的调度运行管理体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调度和运行系统。针对南水北调工程,重点介绍了输水动态调节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调水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总体结构方案、系统功能组成、监控系统的运行及输水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9.
文中基于Copula函数构建了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径流量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以PIII型分布为边缘分布,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径流进行丰枯划分,对径流组合丰枯遭遇概率进行计算;并复核了工程现状供水水平和设计能力的调水保证率。结果表明:水源区和受水区丰枯组合同步的概率较高,发生调水不利的组合概率较大;通过对调水保证率计算可知,现状供水情况下调水保障率可达到99%,按设计调水能力计算调水保证率为95%,与工程原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规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荃 《人民黄河》2001,23(10):23-2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形成从通天河调水80亿m^3,雅砻江调水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联合引水40亿m^3的总体布局,第一期工程为达曲-贾曲联合自流方案,规划从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调水40亿m^3,工程由“五坝七洞一渠”组成,线路总长260km,在2010年左右开工,以解决黄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德州市引黄济沧李家岸线路引黄调水情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调水中的渠首闸年久失修、原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等输水率影响因素,提出了启动李家岸引黄闸除险加固或新建、继续做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基层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强化调水刚性约束以及充分借鉴潘庄线路引黄济津(济冀)应急输水经验等工作建议,为再次引黄济沧跨流域调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05,27(7):9-9
2005年7月1日5时,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骤减至570m^3/s,转入汛期正常调度,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水库调度阶段结束。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调水对长江梯级电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习文  韩侠  王延红 《人民黄河》2001,23(10):33-34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规划从雅砻江,大渡河调水40亿m^3入黄河。调水以后减少了原河道的径流量,改变了当地径流分配,对被调水地区用水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水力发电影响最大。分析2020年水平达一贾线调水40亿m^3对长江干支流有关梯级发电指标的影响程度后认为: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调水对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发电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引黄济青输水河工程输水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自1989年11月建成通水以来,已从黄河引水22亿m^3,为青岛市供水9亿m^3,供沿途农业用水11亿m^3,并解决了沿途高氟区70万人的吃水困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准确计算输水河输水损失,验证混凝土板结合塑料薄膜复式衬砌型式的防渗效果,先后进行了动态输水和静水状态(蓄水保温期间)水量损失计算,阐述了动,静两种状况实测输水损失与设计输水损失之间的关系,验证采用的衬砌型式的防渗效果,得出结论是:引黄济青输水河衬砌工程设计合理,渠道防渗能力超过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1工程概述 宝应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梯级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与江都站共同组成抽江泵站向北调水,与江都站共同实现第一期工程抽江500m^3/s规模的输水目标,并可结合抽排里下河地区涝水。泵站设计流量100m^3/s,设计扬程7.6m,共安装3500HDQ34—7.6型立轴全调节导叶式混流泵4台套,配4台套单机功率3400kW立式同步电动机,总装机容量13600kW。  相似文献   

16.
1工程概述 宝应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梯级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与江都站共同组成抽江泵站向北调水,与江都站共同实现第一期工程抽江500m^3/s规模的输水目标,并可结合抽排里下河地区涝水。泵站设计流量100m^3/s,设计扬程7.6m,共安装3500HDQ34—7.6型立轴全调节导叶式混流泵4台套,配4台套单机功率3400kW立式同步电动机,总装机容量13600kW。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保护》2010,(5):10-10
黄河经过9年12次的调水调沙,大大提高了河槽过洪能力,下游主河槽下降1.5m。最小过洪能力由2002年以前的1800m^3/s,提高到了2010年的4000m^3/s。  相似文献   

18.
半月水事     
《中国水利》2009,(13):I0003-I0003
黄河进行第九次调水调沙。6月19—7月6日,黄河开始第九次调水调沙。按照黄河防总统一部署,此次调水调沙持续18天。其间,小浪底水库下泄水量约50亿m^3,控制流量达到4000m^3/s。本次调水调沙结束时小浪底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225m以下,累积库水位下降约28m。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方反复协商,由国家防总批准实施的“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方案”按计划于2005年1月17日正式开始实施。当天上午8时,天生桥一级电站在正常发电流量基础上逐步加大泄量,按日平均流量不小于560m^3/s往下游演进。预计3天可达红水河岩滩水电站,流程481km。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试调水期间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试调水期间输水干线监测断面水质的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试调水前后各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试调水期间各断面的水质变化特征,以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持续运行和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水前和调水期间,各监测断面水质处于地表II~III类水平;溶解氧的沿程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均呈升高趋势;氨氮在调水前呈沿程下降趋势,而在调水期间则呈沿程升高趋势。调水期间水质变化还显示,为了确保长期运行阶段的水质安全,还需采取措施切实改善沿线支流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