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季芳  卜杨  夏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619-1622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境体验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视频、情境体验健康教育。比较2组心理应激状态、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前2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微视频联合情境体验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ICU清醒病人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ICU危重症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前瞻性护理干预。2组病人均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干预前的PSQI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SQI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清醒病人,有助于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且能缓解其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由Hunley shea所研发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1)。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2组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 0.01)。结论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能改善病人的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构建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8例心绞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社会适应干预,将病人身心调适分为迷茫反思期、适应重建期、接受整合期三个阶段,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结果6个月后2组病人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 < 0.01),研究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研究组6个月后卫生保健、性生活、交流情况、娱乐情况、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6个月后2组病人疾病感知问卷简易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 < 0.01),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明显上升(P < 0.01);研究组疾病感知问卷简易量表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6个月后复测结果显示,研究组积极应对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且2组积极应对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基线(P < 0.05~P < 0.01),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基线(P < 0.05~P < 0.01)。结论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疾病应对方式、疾病认知与自我效能感,促进病人心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5.
李妍  骆成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624-1626, 163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心理韧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00例COPD病人纳入观察组,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心理韧性评分,并分析COPD病人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心理韧性调查量表(RS)总分、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接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病情稳定期、家庭关系较差或一般、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71分的病人RS评分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病情急性加重期、家庭关系良好、GWB评分 < 71分的病人(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GWB评分较高、疾病稳定期、家庭关系良好的COPD病人心理韧性评分较高,心理韧性较好(P < 0.05~P < 0.01)。结论COPD病人心理韧性较差,临床护士应该实时了解其心理韧性情况,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改善病人心理韧性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收治乳腺癌术后初次化疗患者8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包括心理指导、认知教育、放松训练、家庭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每位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对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病人心理应激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行IVF-ET治疗的11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8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完成胚胎移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估病人睡眠状况,采集病人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皮质醇水平;治疗后使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病人幸福感进行评估,在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检查,确认病人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MUNSH量表负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正性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减轻IVF-ET病人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病人睡眠质量以及幸福感,有效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初治肺结核治疗中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2HRZE/4HR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两组均为7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为(75.31±11.53)分,对照组SF-36评分为(63.36±10.94)分,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0.031);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4.5±1.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3.9±2.1)分,对照组SAS评分为(39.8±1.6)分,SDS评分为(38.6±1.7)分,两组心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6,P=0.036);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疾病知识知晓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7,P=0.031)。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初治肺结核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美皮康和康复新液对接受放射治疗鼻咽喉癌病人颈部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鼻咽癌病人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康复新液组)和观察组(美皮康组),各27例,于放射治疗2 d前给予对照组康复新液、观察组美皮康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颈部皮肤损伤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创面比例和干预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2组病人颈部皮肤损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颈部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愈合创面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前,2组病人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美皮康能明显减轻鼻咽喉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部皮肤损伤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可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个性化心理护理与老年食管癌手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和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手术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采用SDS量表、SAS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另外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DS、SAS及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的SDS、SAS及SF-36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有改善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管理行为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02例, 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51例) 和观察组 (n=5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护理模式, 采用焦虑自评表 (SAS) 和抑郁自评表 (SDS) 对2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2组护理不同时间点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技巧、综合评分等对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 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管理行为、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表及抑郁自评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 均高于对照组 (P<0.05) ;2组护理前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6个月视力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用于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能改善患者远期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应对方式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MUI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术后患者SAS、SDS、MUIS评分,以及改善疾病应对方式,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的整体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在癫痫患者PET-MRI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0月78例行PET-MRI检查的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的整体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 CM Q)评分,候诊时间和检查时间、图像合格率、检查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MCM Q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MCM Q中回避和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CM Q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候诊时间、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检查依从度和图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的整体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缓解PET-MRI检查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建立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钟钧  杨舜英  余双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94-95,11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对60例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观察组)和5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力(VT)和健康总评价(GH)等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生理职能(RP)呈显著负相关,与疼痛(BP)呈显著正相关,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与BP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生活质量较差,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两者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区划随机化设计分组,依次为观察组(n=400)和对照组(n=400),两组行常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与心理干预,观察组则辅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E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SES、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0.001);观察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我负担感,增强其自尊感,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80例手外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外伤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且手外伤患者的面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而回避和屈服等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手外伤患者SAS评分与屈服呈显著正相关(γ=0.646,P〈0.01)。结论: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都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4.5±3.5)分、(33.6±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44.3±3.6)分,(43.7±4.6)分。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发现,干预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2%、43.3%、9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6.7%、88.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尤拉 《中外医疗》2011,30(26):1+4-1,4
目的探讨我市农村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我市随机选取农村4所中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组成的调查问卷测查进行调查。结果 SAS、SDS得分与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各因子呈正相关。另外,SAS、SDS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SAS、SDS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其生活事件和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A型行为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选取50例健康对照组作相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A型行为评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