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结果无转开腹或者再手术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 < 0.01);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P)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观察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RP、Cor及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5 d QOL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5 d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介入性治疗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病人出血量较小,能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腔镜卵巢囊肿手术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和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旨在为病人选择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0例卵巢囊肿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选择开腹手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超声检查指标、血清激素水平及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组病人卵巢基质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水平高于术前(P < 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低于术前(P < 0.05);且观察组PSV、EDV、窦卵泡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PI和R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血清雌激素水平均低于术前(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5 d 2组病人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超敏C反应蛋白、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病人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能显著改善性激素水平,加快卵巢储备功能的恢复,且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更小,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防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对临床拟行ERCP术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病人术前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对照组病人予安慰剂栓纳肛,观察2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发生率,同时检测术前和术后3、24 h血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低于对照组的8例(P < 0.05),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PGE2、IL-17、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观察组PGE2、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24 h观察组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2组PG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IL-17、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而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术前纳肛可以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体内PGE2、IL-17、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对上消化道穿孔病人术后恢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上消化道穿孔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在基础治疗方案之上加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的治疗。检测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D3+T细胞、CD4+ T细胞、CD8+T细胞、CD4+/CD8+等指标,并记录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4天,2组病人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RP、PCT、IL-6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观察组病人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7天,2组病人的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CRP、PCT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术后第4、7天,观察组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较对照组高(P < 0.05~P < 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用于上消化道穿孔病人术后的治疗,能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促进肠道功能快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术后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EN组),观察组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EEN组)。比较2组病人术前、肠内营养液输注后1 d、肠内营养液输注后5 d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首次通气时间、恢复经口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前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5 d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6.
杨锦雷  余兵  窦光华  吴伟  王可兵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83-1186, 119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NSCLC病人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对照组仅采用胸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12个月,统计2组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胸腔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术后1 d,2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糖类抗原50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个月,2组最大通气量、第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均较术前降低(P < 0.05),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与对照组的10.20%(5/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4.29%(7/49)(P < 0.05)。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NSCLC定位精准,对肺功能损伤小、恢复快,且能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许丽  盛洁  王美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2):1741-1745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模式在肺癌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并行肺癌手术的病人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予以实施常规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观察组则在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基础上予以实施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呼气峰流速、用力肺活量以及呼气中段流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的QLQ-C30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各项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平台管理基础上对肺癌术后病人实施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病人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60例,根据病情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观察A组病人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观察B组病人合并右心功能不全。选择同期COPD不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53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病人BNP和CRP水平。结果观察A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 < 0.01),左室内径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B组病人肺动脉压和右室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A组和观察B组病人BNP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观察A组病人BNP水平高于观察B组(P < 0.01)。观察A组和观察B组病人治疗后CRP和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P < 0.01)。观察A组病人BNP和CRP水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 < 0.05);观察B组病人BNP和CRP水平与肺动脉压呈相关关系(P < 0.05)。结论检测BNP和CRP水平可以帮助鉴别诊断COPD病人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赵纲驿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00-150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玻璃酸钠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综合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玻璃酸钠方式,检测病人的膝关节功能及综合应激状态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拆线后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第1周、2周、4周的膝关节活动度及Rasmussen评分逐渐升高(P < 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1 d、3 d及7 d的膝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3 d、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1 d、3 d及7 d神经肽Y、前列腺素2、P物质、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 < 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1 d 2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术后3 d及7 d 2组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减轻病人膝疼痛,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老年胃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4例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24例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30例,比较2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C-反应蛋白、CD4/CD8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全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1),CRP在术后3 d、7 d明显低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CD4/CD8在术后1 d、7 d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和P < 0.05);全腹腔镜组术后1 d明显高于术前(P < 0.01)。结论对于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较明显的近期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手术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病人患侧在超声引导下行前路腰方肌阻滞,注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对照组不进行腰方肌阻滞,2组病人均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析2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5个时间点的静态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情况,观察2组术后T2、T3、T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比较2组术后次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2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T1、T2、T3、T4各时段静态、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T2、T3、T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次日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早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沐舒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沐舒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损伤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对两组患者开胸手术的比例及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行机械通气治疗比例及两组中未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肺创伤程度均出现了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肺创伤程度较轻(U=3.926,P<0.05),其肺不张、肺感染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χ2=7.484、7.143,P<0.05);在治疗第5天至第7天,观察组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294、4.891,P<0.05);在治疗第3天至第7天,未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q=3.024~6.168,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755~4.827,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肺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比例,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码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1、3 d两组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疼痛应激指标[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缓激肽(BK)]。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IL-6、TNF-α、CR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清SP、PGE2、BK指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胸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具有疗效佳、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 (P <0.05).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7、IL-18和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L-17、IL-18、IFN-γ及sB7-H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4、IL-17、IL-18、IFN-γ及sB7-H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儿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水平,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利于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5.
张莉  何薇薇  解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56-58,61
目的 考察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重症肺部感染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确诊为呼吸衰竭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0例(观察组),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治疗,选择2012年3月前呼吸衰竭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45/50)]高于对照组[7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15 d IL-6 f(9.7±3.9)、(33.3±5.1)ng/L]、IL-8 [(18.4±5.8)、(82.1±22.7)ng/L]、TNF-α[(12.0±2.3)、(25.2±7.6)ng/L]和CRP[(4.5±1.9)、(23.5±2.7) mg/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 IL-6、IL-8、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血气指标PaO2[(89.6±12.5)mm Hg]、PaCO2[(36.8±4.1)mm Hg]、SaO2[(98.7±5.0)%]、HR[(82.3±8.2)次/min]、RR[(21.6±3.2)次/min]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 PaO2、HR、SaO2和R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0%(12/50)]低于对照组[58.0%(29/50)].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可显著降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IL-6、IL-8、TNF-α和CRP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血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8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5 d内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不同病情脓毒症患儿上述指标,依据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比其入院5 d内平均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对小儿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观察组入院第1 天至第5 天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第1 d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儿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高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而IL-10低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而IL-10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NT-proBNP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大于CRP、IL-10及TNF-α。 结论脓毒症患儿入院5 d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且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应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联合华法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 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56 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 例。对照组术后12 h 后给予华法林及尿激酶抗凝;观察组在对 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 生情况,下肢周径差变化情况,血清D- 二聚体(D-D)、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 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 有下降,观察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治疗1、3 及7 d 血清 D-D、CRP 及IL-6 水平比较: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D-D、CRP 及IL-6 水平有差别(P <0.05);②两组血 清D-D、CRP 及IL-6 水平有差别(P <0.05);③两组血清D-D、CRP 及IL-6 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别(P <0.05)。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联合华法林 有助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有助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