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探究艾司洛尔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61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后缓慢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分析2组病人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7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T0、T3、T6时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变化,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BP、DBP、HR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2组病人T1时SBP、DBP、HR水平低于T0时(P < 0.05),T2、T3时SBP、DBP、HR水平高于T1时(P < 0.05),对照组T5、T6时SBP、DBP、HR水平高于T4时(P < 0.05),观察组仅T5时HR水平高于T4时(P < 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2、T3时SBP、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T4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T5、T6时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d、NA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3、T6时血浆A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病人T3、T6时刻血浆Ad、NA水平明显高于T0时(P < 0.05),观察组T0、T3、T6时血浆A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为77.4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33%(P < 0.01)。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观察组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2组病人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实施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 min(T2)、气管插管时(T3)、气腹时(T4)及拔管时(T5)各时间点,观察组病人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T2时间点相比,对照组的心率在T3和T4两个时间点上升(P < 0.01),在T5时间点恢复到T1、T2水平(P>0.05);与T1、T2时间点相比,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在T3和T4两个时间点下降(P < 0.01),在T5时间点恢复到T1、T2水平(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麻醉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老年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良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SLIPA喉罩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SLIPA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乳腺癌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系统疾病,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40例。监测并记录喉罩组入室时基础值(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1 min (T2)、3 min (T3)、5 min (T4)、手术开始(T5)、手术结束(T6)、喉罩拔除前(T7)、喉罩拔除后(T8)、喉罩拔除后5 min (T9)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记录气管插管组各相应时点的参数。结果: 两组比较,T1、T3 2个时点的SBP和DBP、T5、T6、DBP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T2、T7、T8、T9 4个时点的SBP、DB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SLIPA喉罩置入对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SLIPA喉罩通气是患者可供选择的较为理想的通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直肌鞘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对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宫产术产妇60例,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腹直肌鞘阻滞组(R组),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R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直肌鞘阻滞,N组不进行腹直肌鞘阻滞。2组产妇术后均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术后6 h(T1)、12 h(T2)、24 h(T3)及48 h(T4)产妇切口痛(静息及咳嗽状态)、子宫收缩痛,产后抑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时及咳嗽时,切口痛NRS评分均低于N组(P < 0.01)。R组产妇子宫收缩痛均低于N组(P < 0.01)。R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低于N组(P < 0.05~P < 0.01)。结论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复合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产妇满意度,优于单纯使用静脉镇痛泵,并且减少术后48 h内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期间泵注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熵指数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血浆血药浓度为靶目标进行TCI,丙泊酚靶控血药初始浓度设为1.5 μg/ml,每4 min增加0.5 μg/ml,当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雷米芬太尼0.2 μg·kg-1·min-1,当MOAA/S为0分时给予肌松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丙泊酚EC、熵指数[反应熵(RE)、状态熵(SE)]、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3 min即给肌松药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结果: 观察组T1~T3丙泊酚EC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2组T1~T3 RE和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3 MAP和T1~T3 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丙泊酚TCI诱导期间泵入雷米芬太尼使麻醉深度不变的情况下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血压和HR被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指导的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的术中循环管理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岁以上择期行乙状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5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为TEE指导下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对照组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N组麻醉后根据TEE监测降主动脉的纠正血流时间和每搏输出量调整液体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C组按照传统方法补液。比较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建立人工气腹后即刻(T2)、肿物切除(T3)、停止气腹后(T4)、拔管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术后记录晶体/胶体比例及总量、尿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浆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组术中尿量、平衡液输注量明显少于C组(P < 0.01和P < 0.05),聚明胶肽输注量多于C组(P < 0.05);2组HR、MAP在T1、T2时间点均较麻醉诱导前T0降低(P < 0.05~P < 0.01),CVP在T1时间点较T0增高(P < 0.01)。与C组比较,N组HR在T4、T5时间点升高(P < 0.01),CVP在T3、T4、T5时间点降低(P < 0.01);与术前比较,术后N组的ALT水平上升(P < 0.01),AST和BUN水平下降(P < 0.01),术后C组的ALT、AST、BUN、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32.0%(P < 0.05)。结论TEE指导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术后恢复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纯钛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冠对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97例行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的病人,根据种植体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纯钛组(n=51)和钴铬合金组(n=46)。分别在种植体制备前(T0)和烤瓷冠黏固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12个月(T4)对牙周指标进行检测,提取种植体周围组织龈沟液,利用ELISA法对龈沟液中丙二醛(MDA)、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T0时相比,2组病人T2~T4时牙龈指数(GI)和牙龈龈沟探诊深度(PD)均明显升高(P < 0.01),钴铬合金组T2~T4时龈沟液含量增加(P < 0.05),而纯钛组T1~T4时龈沟液含量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纯钛组GI、PD和龈沟液含量均低于钴铬合金组(P < 0.05~P < 0.01);与T0时相比,2组T3~T4时龈沟液中MDA和IL-6水平均升高,而SOD和GST水平均降低(P < 0.05~P < 0.01);纯钛组T3~T4时龈沟液中IL-6水平均低于钴铬合金组,而GST水平则高于钴铬合金组(P < 0.05~P < 0.01)。结论随着时间推移,纯钛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均会对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产生影响,但纯钛烤瓷冠的刺激作用相对弱于钴铬合金烤瓷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泵注在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甲状腺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术中行IONM的甲状腺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0.6 μg/kg DEX预给量,随后持续泵注0.4 μg·kg-1·h-1 DEX,直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用药;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2组病人均采用同样的药物快速诱导,为0.05 mg/kg咪达唑仑、2 mg/kg丙泊酚、0.4 μg/kg瑞芬太尼、0.3 mg/kg罗库溴铵,然后为病人插入神经专用导管。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不使用肌松药。记录2组注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手术切皮即刻(T3)、分离甲状腺时(T4)、拔管后即刻(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病人麻醉恢复情况、术后舒适度、术中知晓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1~T4时HR和MAP均低于T0(P < 0.05~P < 0.01),T1~T5时BIS均明显低于T0(P < 0.01);对照组T3和T4时HR均低于T0,T3时MAP低于T0(P < 0.05),T2~T5时BIS均明显低于T0(P < 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1~T4时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各时点(P < 0.05~P < 0.01),T1时BIS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情况。观察组病人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苏醒期间烦躁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P < 0.05);观察组术后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联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病人,对术中IONM无影响,可满足手术需求,且具有降低苏醒期间烦躁和提高病人术后舒适程度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对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保护通气组(P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 h(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2 h(T4)、术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呼吸力学指标及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的桡动脉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浓度,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并予以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统计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数等。结果PaO2/FiO2值T0、T1、T2、T4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C组低于P组(P < 0.05);PaCO2值T0、T1、T5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3时C组低于P组,而T4时C组高于P组(P < 0.01);pH值T0、T1、T5时C组低于P组,而T2~4时C组高于P组(P < 0.05~P < 0.01)。C组T3~5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4~5时PaCO2高于T0时,P组T3~4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2~4时PaCO2高于T0时(P < 0.05);P组T5时PaO2/FiO2和PaCO2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T5时C组pH下降(P < 0.05),而P组在T4-5时pH下降(P < 0.05)。T1时2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P组Ppeak,Pmean和Cdyn均高于C组(P < 0.01)。与T1时比较,T2时2组病人Ppeak和Pmean均升高,而Cdyn则下降(P < 0.05)。与T0时比较,2组病人T3时血浆NE浓度均升高(P < 0.01);T0时2组病人血浆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P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7 d内肺部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第7天CPIS评分较术后第1天降低(P < 0.01),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第7天CPIS评分更低(P < 0.01)。结论肺保护通气有利于改善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早期的氧合,减轻肺损伤,有利于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闭环靶控输注与持续输注对胆囊切除术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肌松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胆囊切除术病人中9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观察组采用顺式阿曲库铵闭环靶控输注,对比2组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前1 min(T3)、拔管后2 min(T4)、拔管后24 h(T5)MAP、HR、SpO2、ETCO2,肌松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同组内病人不同时间点的MAP和HR水平比较均显示,与T1时相比,T2时明显降低(P < 0.01),T3时升高(P < 0.01),而后逐渐恢复到T1水平(P>0.05);组间比较显示,不同时间点2个指标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病人不同时间点的SpO2和ETCO2水平比较显示,各时间点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显示,仅在T1时间点,观察组病人ETCO2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他时间SpO2和ETCO2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松药物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闭环靶控输注与持续输注对胆囊切除术均具有很好效果,但前者肌松药物用量更少,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婴幼儿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行上腹部手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3组(n=15),麻醉诱导开始时,分别靶控输注瑞芬太尼6ng/ml(Ⅰ组)、7ng/ml(Ⅱ组)、8ng/ml(Ⅲ组),10分钟后静脉注射异丙酚3mg/kg,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行气管插管,于输注瑞芬太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2、5、10min记录血压(BP)、心率(HR),并记录诱导过程中有无血压过低、心动过缓、肌肉强直、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诱导后3组SBP、DBP均降低,HR均减慢。Ⅰ组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2minSPB、DBP和HR明显升高,而Ⅱ组、Ⅲ组未见明显升高;Ⅲ组插管后5min、10minSBP、HR明显降低。Ⅲ组血压过低、心动过缓、肌肉强直、呛咳等不良反应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结论婴幼儿瑞芬太尼靶控用于婴幼儿气管插管的靶控浓度为7n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浅肌松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LC术患者64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度肌松组(S组,n=32)和中度肌松组(M组,n=32),两组均在肌松监测下采用罗库溴铵维持目标肌松程度,S组和M组的目标肌松程度分别为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计数4和TOF计数1~3。于插管后(T1)、气腹10 min (T2)、气腹结束后(T3)和术毕(T4)时记录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和肺顺应性,在诱导前(T0)、T1、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T1、T2、T4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Qs/Qt)和死腔率(dead space fraction,VD/VT),术后进行手术满意度评级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罗库溴铵用量、肌松拮抗情况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最终60例患者纳入统计学分析,两组各30例,与M组相比,S组T2时肺顺应性下降近5 mL/cm H2O,OI降低40 mmHg且Qs/Qt增加至12.4%(P<0.01),T4时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手术条件满意度评级较低(P<0.01),但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83.3%,25/30)与M组(96.7%,29/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缩短(P<0.01),罗库溴铵用量减少(P<0.01)。两组患者使用肌松拮抗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C术中浅肌松的应用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确定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注射芬太尼3μg·kg-(Ⅰ组)、5μg·kg-1(Ⅱ组)、7μg·kg-1(Ⅲ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在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喉癌手术且预期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B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然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口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局麻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评分以及插管成功后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评分;记录入室后(T0)、局麻完成后(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T2)、气管插管完成后注射全麻药物前(T3)的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两组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局麻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到位时呛咳评分、患者舒适度评分、导管耐受评分均较B组低(P<0.05)。在T0及T1时,两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差异。在T2及T3时,A组患者HR及MAP较B组患者低(P<0.05)。所有时间点两组SpO2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能为喉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陈鹏  陈伟  张毅  谭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490-149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骨科全麻手术病人升压效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手术病人,ASAⅠ级或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小剂量组(Dex1组)40例,于麻醉诱导前泵注0.5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大剂量组(Dex2组)40例,泵注0.8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C组)40例,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所有病人置入喉罩5 min后均静脉注射0.1 mg/kg麻黄碱。比较3组病人入室后(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1min(T3)、置入喉罩(T4)、注射麻黄碱后即刻(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比较3组病人注射麻黄碱10 min内HR、血压到达最大值的时间(MtHR和MtBP)以及HR、SBP、DBP的最大值与T5时刻的差值(ΔHR、ΔDBP和ΔSBP)。结果Dex1组、Dex2组T2、T3、T4、T5时刻HR、SBP和DBP均低于C组(P < 0.01),Dex2组T2、T3、T4、T5时刻SBP和DBP均低于Dex1组(P < 0.01),Dex1组、Dex2组T2、T3、T4、T5时刻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1组、Dex2组ΔHR、ΔDBP、ΔSBP均明显高于C组,MtHR和MtBP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Dex2组ΔHR、ΔDBP、ΔSBP均明显高于Dex1组(P < 0.01);Dex1组、Dex2组MtHR和Mt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强骨科全麻手术病人升压效果,并加快见效时间,且剂量为0.8 μg/kg时的升压效果明显优于0.5 μ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