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盐城市5~17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屈光不正状况,为近视的评估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兼顾农村和城市、小学和中学,随机抽取4 330名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结果 盐城市2018年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近视率分别为69.15%、59.98%。女生视力不良率(72.13%)高于男生(6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69,P<0.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68.63%)与农村学生(6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430)。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近视率(62.71%)高于男生(57.52%),城市学生近视率(62.56%)高于农村学生(56.98%)。学生视力不良率和近视率均随着学段升高而增加,近视占视力不良比例也随学段升高而增加,近视率增长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8~11岁。结论 盐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与近视率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防控,逐步降低视力不良与近视的发生,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镇江市视力不良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近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5—2017年连续三年抽取镇江市中小学校各8所,6~18岁共33 307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2015—2017年三年平均总视力不良率为63.52%,2017年最高为65.56%,高于2016年61.82%和2015年63.17%,视力不良率总体呈升高趋势(趋势性χ2=13.75,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三年总平均视力不良率小学为47.86%,初中76.92%,高中90.23%,随学习阶段升高而增高(趋势性χ2=4310.87,P<0.01),各学段学生三年视力不良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镇江市中小学生近三年视力不良率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应根据国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视力不良和近视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近几年日照市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状况,为视力不良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日照市区5所小学3年级11 322名学生2016—2020年视力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视力不良率、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进行比较,分析2016—2020学生视力不良变化情况。 2016—2020年小学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由18.18%上升到40.32%,2020年视力不良率(40.32%)较2019年(41.77%)降低了1.45%,但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70.205,P<0.001)。女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32.89%,高于男生的26.99%(χ2=46.922,P<0.001);2020年视力不良轻度占比较2016年降低11.25%,重度占比上升9.52%。5年间视力不良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23,P<0.001)。 虽然2020年视力不良率较2019年略有下降,但2016—2020年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且视力不良严重程度占比增加。应加强小学生视力干预,抓早抓小,切实预防、控制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汪德梅 《中国校医》2018,32(7):486-487
目的 了解曲靖市某重点中学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防治学生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6年体检初中、高中学生共计20 538人, 采用对数视力灯箱对学生进行左右裸眼视力检测,串镜检查视力不良人群。结果 曲靖市某重点中学学生2012—2016年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为93.15%,其中女生视力不良率为95.03%,男生视力不良率为91.24%,视力不良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4,P<0.05)。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增长和随年级增加的趋势(χ2=分别103.63、501.37,P<0.05)。视力不良构成总体为重度>中度>轻度。轻度、中度视力不良呈逐年下降,重度视力不良呈逐年增高的趋势(χ2=分别743.74、180.83、795.20, P<0.05)。结论 中学生视力不良有逐年增长和随年级增加的趋势,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做好学生视力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视力相关性。方法 应用SPSS软件对2017年苏州市中小学生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年龄的BMI指数均值及视力不良率,通过BMI指数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观察其关联度。结果 BMI指数与左右眼视力皆呈负相关(右眼:r=-0.226,n=869 615,P<0.01;左眼: r=-0.218,n=869 610,P<0.01);小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高( P<0.01),6岁、7岁、15岁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高(P<0.01);8岁学生超重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高(P<0.01),而肥胖组视力不良率与BMI<17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低(P<0.01),10岁学生超重组视力不良率及12岁学生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低(P<0.01);其他年龄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的视力不良率与BMI<17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指数与视力呈负相关,不同年龄超重及肥胖对视力不良率影响结果不一致,在BMI指数与视力不良率对照分析时必须排除年龄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淮安市中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并分析淮安市综合业务平台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结果 2016年淮安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率84.74%,高中生视力不良率(92.42%)高于初中生(79.77%)、女生视力不良率(87.21%)高于男生(82.39%),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2.093、17.052,P均<0.05);淮安市中学生营养不良率9.30%,初中生营养不良率(10.73%)高于高中生(7.11%)、女生营养不良率(13.76%)明显高于男生(5.08%),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022、84.573,P均<0.05);初中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高中生,男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406、26.885、24.744、69.707;P均<0.05)。结论 视力不良、营养不良、体质量超标及肥胖是淮安市中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某高校入学新生的体检结果,为制定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开展某高校入学新生体检(内科、外科、五官科、实验室检查),对血压、肝功与血脂、体质指数、视力、脊柱侧弯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男生357人,女生641人。高血压患病率1.80%(男2.24%、女1.56%),血脂升高率14.83%(男15.97%、女14.20%),转氨酶升高率4.81%(男8.12%、女2.96%),超重率17.64%(男24.93%、女13.97%),肥胖率7.62%(男12.32%、女4.99%),视力不良率79.36%(男73.67%、女82.53%),脊柱侧弯率1.60%(男1.12%、女1.87%)。不同性别的体质量组构成、血压分型构成、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量组的收缩压升高率、血脂升高率、转氨酶升高率、脊柱侧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组的收缩压升高率、血脂升高率高于其他组;肥胖组的转氨酶升高率高于其他组;轻体质量组的脊柱侧弯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大学新生的视力不良率和非正常体质量率较高,高血压、血脂异常、肝功异常、脊柱侧弯检出率较低,女生的健康状况优于男生。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做好学生健康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宝安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流行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年10月11日-12月18日在深圳市宝安区随机抽取20所小学,对选中学校的所有学生开展视力筛查;对20所学校一至五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对随机抽取的600名视力不良学生开展康复训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查学生39 590人,总体视力不良率为40.2%(15 918/39 5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OR=1.12)、父亲近视(OR=1.11)、母亲近视(OR=1.26)、连续看书或写作业>1 h(OR=1.14)、不良看书习惯(OR=1.23)是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认真做眼保健操(OR=0.87)、读写姿势正确(OR=0.88)是保护视力的因素。377名完成干预的视力不良学生中,有263名学生的视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干预有效率为69.8%(263/377),视力不良程度越轻,干预效果越好。 结论 宝安区应针对高危人群(女学生、高年级学生、父母亲近视学生)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学校应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视力不良的学生建议早期开展视力矫正或干预,及时纠正假性近视,同时避免视力不良向更深程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9年钟楼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为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钟楼区9所学校共2 511名儿童青少年,开展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结果 检出近视学生1 559人,总体近视率达62.09%,女生近视率(66.75%)高于男生近视率(57.50%)(χ2=22.782,P<0.01);不同学段之间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8,P<0.01);随着年级升高,近视率呈升高趋势(χ2趋势=31.82,P=0.007);轻度近视构成比随着年级增高而降低,中重度近视构成比随着年级增高而增高;近视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13岁之后趋于平稳。结论 钟楼区近视率处于较高水平,应根据发病特点,关注近视重点对象和关键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常州市钟楼区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了解视力防控效果。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小学一至六年级入学检查的有效视力共136 957份,评价实施视力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 2014—2018年小学生总视力不良率为51.91%,随着年级升高,轻度视力不良率逐渐降低,重度视力不良率逐渐升高,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 373.926,P<0.01)。2014—2018年小学生各年度视力不良率分别为55.27%,53.55%,53.39%, 49.03%,48.68%,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逐年下降(χ2=376.373,P值均<0.01)。各年度女生视力不良率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结论 常州市钟楼区小学生视力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增长趋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小学、初中、高中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及时干预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于2020年9-12月,随机抽取上海市松江区7所学校为视力监测点(2所小学、2所初中、3所高中),检查裸眼远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的散瞳屈光状态,并分层整群随机抽取2 036名学生进行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订辖区视力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5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用眼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002人,其中小学生385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185人。2020年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总近视率为56.5%,其中小学生为43.4%,初中生为60.0%,高中生为75.7%,比较各学段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9,P<0.001);按照性别分层,女生的近视率为62.4%,男生的近视率为51.6%,比较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可能性较大(OR=1.510,1.846,3.206;95%CI=1.150~1.923,1.261~2.703,1.878~5.472);近距离用眼时间≥1 h才休息、平均每天看电脑≥2 h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OR=1.745,1.835;95%CI=1.315~2.315,1.271~2.649),每天户外运动时间≥2 h和睡眠时间≥8 h是防止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OR=0.508,0.626;95%CI=0.371~0.695,0.431~0.910)。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中小学生保障睡眠、减少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并增加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现状,为制定近视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对安阳市12所中小学校和6所幼儿园4 790名各类学生进行视力监测,采用卡方检验、线性趋势性检验、近视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1年安阳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6.37%,幼儿园大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0.17%、23.42%、51.97%、76.50%和87.44%,近视患病率随着学生学段升高而增加(χ2趋势=1386.84,P<0.001)。女生近视率(59.33%)高于男生(53.70%)(χ2=15.43,P<0.001),城区学生近视率(61.40%)高于县郊学生(48.32%)(χ2=78.87,P<0.001)。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总体近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χ2趋势=438.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生近视的OR(95%CI)为1.38(1.20~1.59,P<0.001);县郊学生近视的OR(95%CI)为0.70(0.61~0.81,P<0.001);以幼儿园大班为参照值,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的学生患近视OR值分别为2.67、9.66、30.16和57.10(P<0.001)。结论 安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呈现进展迅速、低龄、高发的特点,应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宿迁市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兼顾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对中、小学生和5.5~6.5岁幼儿园儿童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测,对近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宿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46.43%,女生近视率为47.38%,高于男生的45.55%(W=6910906.00,P=0.136),城区学生近视率为55.09%,高于郊县学生的34.60%(W=4933511.50,P<0.001),高中生近视率(93.02%)>初中生(85.76%)>小学生(27.75%)>幼儿园大班儿童(8.73%)(F=5028.93,P<0.001),轻度近视率(46.11%)>中度(41.99%)>重度(11.90%)。(χ2趋势=419.31,P<0.001)。结论 宿迁市初、高中学生近视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抽取湖南省8 129名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64.9%,有随教育阶段(小学44.4%,初中73.2%,高中78.8%)升高的趋势(χ2趋势=702.732, P<0.001);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率分别为6.6%,19.9%和38.5%,其中轻度视力不良率(小学8.1%,初中6.8%,高中4.6%)随教育阶段升高而减少(χ2趋势=25.452,P<0.001),重度视力不良率(小学17.0%、初中44.2%、高中56.3%)随教育阶段升高而升高(χ2趋势=870.331, P<0.001);各教育阶段学生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5.232,P<0.001),随教育阶段升高,轻度、中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下降,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上升。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县城(χ2=10.013, P=0.002),女生高于男生(χ2=86.021, P<0.001),城区和县城女生分别高于城区和县城男生(χ2=29.891及63.352, P<0.001),城市男生高于乡镇男生(χ2=17.228, P<0.00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环境影响因素中,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超过2 h(OR=0.725,95%CI:0.661~0.796)及监护人和老师经常提醒读写姿势(OR=0.793,95%CI:0.720~0.873)为保护因素,平均每天写作业超过2 h(OR=1.520,95%CI:1.383~1.67)及平均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上网超过2 h(OR=1.358,95%CI:1.224~1.507)为危险因素。 结论 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及重度视力不良率均较高,且随教育阶段升高。城市为重点地区,女生为重点人群。应采取措施减少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间及使用电子设备时间,监护人及老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增加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泰安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泰安市25所学校(幼儿园)抽取4~19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非睫状肌麻痹条件下的屈光检测,并对四年级及以上的中小学生开展近视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泰安市7 524名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为60.2%,5岁组、6岁组、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学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1.7%、14.0%、38.3%、82.3%、91.4%和74.4%。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为女(OR=1.583,95%CI:1.374~1.825,P<0.001)、年级增加(OR=1.062,95%CI:1.052~1.072,P<0.001)、每天作业时长达2~3小时(OR=1.320,95%CI:1.067~1.633,P=0.010)、经常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1.354,95%CI:1.094~1.676,P=0.005)是本地学生近视患病的危险因素,而在校能够每天做2~3次眼保健操(OR=0.776,95%CI:0.663~0.909,P=0.002)、2周调换1次座位(OR=0.631,95%CI:0.467~0.853,P=0.003)、每周能上2次体育课(OR=0.639,95%CI:0.423~0.967,P=0.034)、课间休息到户外活动(OR=0.699,95%CI:0.584~0.837,P<0.001)则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泰安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呈现低龄、高发、进展迅速的特点,期望通过切实减轻课业负担、改变不良用眼习惯、加强校内眼保护措施来实现近视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学段近视学生的生长发育及体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修  王淑荣 《中国校医》2005,19(5):448-451
目的 探讨不同学段学生近视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制订综合防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小学低(1~3)年级、小学高(4~6)年级、初中、高中和大学5个学段近视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比较近视组和对照组男女生的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发生率.结果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近视组学生的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近视学生青春期发育较早,近视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学生近视与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制订防近规划时要考虑到生长发育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自贡市6~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自贡市2个城区和1个乡镇各抽取3所小学、4所中学(初中2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对抽中学校的所有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视力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1 992名自贡市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年龄6~18岁,男女性别比为1.12∶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6 715例,检出率为55.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8 h/d(OR=2.757)、年龄越大(OR=2.654)、城市生源(OR=3.152)、使用电子设备时间≥2 h/d(OR=3.062)的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较高,学校每年组织视力筛查(OR=0.389)、体育锻炼时间1~2 h/d(OR=0.614)、学校每年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活动(OR=0.407)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较小。结论 自贡市6~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主要与年龄、所在地、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每年组织视力筛查、使用电子设备、学校每年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活动等有关,建议学校及相关部门重视,采取措施保障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现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8 730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按视力低下标准,将被检对象分为视力正常、轻度视力低下、中度视力低下和重度视力低下,比较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构成比。结果高中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88.09%明显高于小学生41.84%和初中生74.76%(P0.01),"重度"视力低下比例82.48%明显高于初中生55.80%和小学生30.17%(P0.01)。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增加,同龄女生高于男生。在低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结论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问题较为严重,青少年近视防治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