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检测对异体输血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适应证为股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的骨科手术病人 126例,分别按手术未输血及输血进行分组,检测术前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常规相关指标并对比。结果  ( 1 )股骨骨折两组间,HGB,HCT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LT及凝血三项均无显著性差异。 ( 2 )LDH两组间,HGB,HCT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LT及凝血三项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股骨骨折及LDH输血组间,HGB,PT,Fib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输血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种适应证手术的出血及相关输血与术前患者表现RBC水平的HGB,HCT有显著相关性,与PLT及凝血三项无显著相关性.不同适应证手术患者术中输血量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骨科手术可制定相同的预约输血基数。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对比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APTT及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于术后24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导管介入硬化剂注射手术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42例,其中C3型24例,C4型18例;Ⅱ组(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组)45例,其中C3型20例,C4型25例;Ⅲ组(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组)41例,其中C3型22例,C4型19例.观察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抗-Xa因子活性等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术前3组PT、APTT、Fib、D-D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PT延长,APTT逐渐减少,Fib、DD升高,抗-Xa因子活性术后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Ⅲ组Fib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Ⅲ组D-D低于Ⅱ组(P<0.05);术后Ⅲ组D-D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Ⅲ组抗-X a因子活性高于Ⅱ组(P<0.05).结论 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标准化使用低分子肝素针,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防止术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动态观察原位肝移植(OLT)术前、后 5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1例终末期肝病患者OLT术前和术后1~7 d的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T T)、抗凝血酶(AT-Ⅲ).结果 肝移植患者普遍术前凝血机制差,术后1~3 d ,PT、APTT延长,Fbg、ATⅢ减低,3 d后凝血功能逐渐恢复.各种术后并发症可影响凝血功能恢复,尤其是出血或血栓发生.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恢复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术前仔细评估肝脏凝血功能并进行纠正,术中肝动脉重建的外科技术 ,术后根据病情调整凝血紊乱,积极防止血栓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瑜婷 《西南军医》2010,12(6):1262-126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导致成人骨科手术后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发生DVT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也给其带来痛苦,甚至会发生致命的肺栓塞、脑栓塞.所以对DVT的防治尤显重要.本文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2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2~2012—06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制定了缓解疼痛的方法。结果本组100例骨科术后患者经过一周的护理干预后,疼痛明显较前改善。结论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减少了骨科术后病人的疼痛情况,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及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以期能减少异体血的用量。方法:将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中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及异体血输血组,比较两组术后24h伤口引流量、血常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均未用异体血,但少数患者术后发生低凝状态,输入异体血。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减少异体血输入量,但须适当补充新鲜血浆和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317例妇科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16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开腹组152例(开腹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和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gG、IgA、IgM抗体和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对比两组间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手术后两组的PT、APTT、FIG都出现了明显波动,开腹组PT、APTT、FIG明显区别于腹腔镜组,组间数据明显差异( P<0.05);手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G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有明显变化,手术后对照组的CD3+、CD4+、CD8+波动幅度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都能够引发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变化,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对于患者机体的应激性损伤更微小。  相似文献   

11.
全麻手术对老年男性凝血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手术对老年男性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70岁以上全身麻醉手术男性26例,采取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3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1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当天TT显著缩短(P〈O.01),DE)水平显著增高(P〈0.01),提示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第3天FIB水平显著升高(P〈0.01)、DD仍高于正常(P〈0.05),但PT、APTT、INR与术前比较,显著或非常显著延长(P〈O.05,P〈O.01),提示患者有出血倾向。结论:全麻手术对70岁以上男性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术后当天以凝血倾向为主,术后第3天有出血倾向,提示老年患者术后应谨慎使用抗凝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肝胆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肝胆腹腔镜手术患者由随机抽样法分参照组(37例)、实验组(37例)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和手术室护理路径,时间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并对比满意度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和参照组存在差异(P<0.05),手术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实验组,以及手术时间和住院也较短,另外,未发生感染、恶心呕吐、伤口出血、腹胀发生率,并且满意度对比高出参照组10.81%(P<0.05),通过随访术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肝胆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手术室护理路径相较常规护理更为有效,更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3.
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骨科术后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探讨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方法对2003—2007年12例施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或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中,11例诊断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是早期发现肺栓塞的前提,应对肺栓塞的最好措施是积极预防,特别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科明  邓小明 《人民军医》2004,47(10):607-609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是常用的术中节约用血方法之一。目前,AN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观点不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下降;(2)稀释后凝血功能不变;(3)稀释后凝血功能增强;(4)不同的稀释液对凝血功能产生不同影响。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纠正严重肝损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8年7月收治的67例Ⅲ~Ⅵ级肝外伤患者,按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比例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血浆、新鲜血小板、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配合注射立止血、纠正低体温、纠正酸碱中毒、纠正低钙血症等综合措施。结果65例围手术期凝血功能获改善,治愈61例,死亡6例。结论围手术期合理补充血液及凝血因子是提高肝损伤合并大出血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骨科手术中有时需进行术中拍片,但手术室往往不具备防护条件。能否在现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以减少射线的伤害,笔者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9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24例创伤骨科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主诉情况分为疼痛组(n=89)与非疼痛组(n=13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疼痛组患者平均年龄较低、女性、性格外向、高学历、心理状态不佳、体位不当,治疗过程中牵引、外固定等,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知识缺乏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疼痛组(P0.05),但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及骨折原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得出影响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体位、治疗中的因素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因素(P0.05)。结论影响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较多,应注意对这些因素的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以改善患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丙泊酚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插管前(T1)、手术开始前(T2)、手术开始30分钟后(T3)、停用丙泊酚1小时后(T4)采血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血小板最大聚集率T1、T2与T0相比,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显著性(P〈0.05),T3、T4与T0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血小板计数及其他凝血参数T1、T2、T3、T4与T0相比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西宁地区应用丙泊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长时间大剂量输注丙泊酚的病人宜慎重。  相似文献   

20.
曹露 《西南军医》2016,(2):147-149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多发生于心脏手术术后,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存在多种学说。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与POCD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其潜在机制之一,且改善IR对防治POCD有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IR与POCD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早期防治POC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