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启 《国医论坛》2009,24(3):55-56
高脂血症是由于机体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水平而形成的病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有胸闷、眩晕、倦怠、嗜睡等症状。中医无高脂血症之说法,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眩晕”、“胸痹”、“中风”、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高脂血症为继发性高脂血症,在 WHO相关分类标准中以 IIa、 IIb、 IV型多见.本症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且疗效显著.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s,HLP)是指由于机体脂类代谢失调而致血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的病理表现,是动脉硬化疾病的主要因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  相似文献   

4.
熊进  唐红珍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148-149
<正>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脂肪细胞代谢或转运异常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质和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有研究[1-3]表明,高脂血症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也是临床其他疾病的重要诱因和参与者,比如糖尿病、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40. 40%,他汀类、贝特类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西药[4-5],但是经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为现代医学病名,指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PLA)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降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继而可导致新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该病属中医学痰浊、瘀血、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进行了综述,认为中药单味药物、制剂及针药结合治疗该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缺乏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16篇。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依蓓  顾宁 《河北中医》2011,33(1):150-152
血液中胆固醇(cholesterol,TC)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浓度高于正常值时,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脂血症除会导致心脏疾病之外,也与中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发品  高冰 《四川中医》1999,17(12):17-19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非常密切,调整紊乱的血脂水平对阻止AS的形成发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较多,现对这方面现状综述如下。1单味药研究1.1临床研究:邓氏用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发现其对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均有降低作用[1]。郑氏等用肝服平冲剂(主要成分为绞股蓝)治疗高脂血症290例,治疗后载脂蛋白A(ApoA)升高而载脂蛋白B(ApoB)、TC、TG均降低(P<0.01)[2]。王氏对对树高脂血症患者用生蒲黄末30g,分3次口服,连用3个月,TC、TG、低密度…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研究虽取得很大进展,但疗效仍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现就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对其病因,诸家看法较为一致,认为其外因是嗜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饮酒过度,导致脾失健运,水谷肥甘之物变生为痰浊;内因为肝、脾、肾三脏虚损,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无论何种病因,皆致脏腑功能失调,主要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以脾脏为主。一则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运化不利而为痰瘀;二则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脾胃运化失司而成痰湿;三则年…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坤元 《江苏中医药》2005,26(12):66-67
近年来认为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脾失健运、肾虚、肝失疏泄、痰瘀和饮食习惯有关,其本为肝脾肾三脏的虚弱,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中医治疗上辨证分型施治取得良好效果,单味中药、针灸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冠红 《河北中医》2006,28(2):155-156
白癜风是一种慢性、顽固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肤出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多种类型的白色斑片。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治疗白癜风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近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孟宁[1]认为,白癜风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血失和,血不养肤,肤失濡养,色素减退所致。李灵巧等[2]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至各脏腑,入肾则涵养,肾精充足,皮肤色泽正常。反之脾之运化失职,肾精无以补充,皮肤失养,则发白斑。清·吴谦[3]认为,风…  相似文献   

12.
结节性红斑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乃玲  段俊红 《河北中医》2003,25(3):234-236
结节性红斑是生于两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女性 ,春秋季发病者为多 ,属中医学瓜藤缠范畴。近年来 ,临床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尤佳。现综述如下。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石红乔[1 ] 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节性红斑。①寒凝气滞型。症见皮损黯红 ,伴关节痛 ,遇寒加重 ,肢冷 ,舌质淡 ,苔白 ,脉沉迟。治则 :温经散寒 ,行气活血止痛。处方 :黄芪 30g ,厚朴10g ,延胡索 15g ,泽兰 10g ,茜草 10g ,牛膝 12g ,鸡血藤 2 0g ,海风藤 15g ,乳香 12g ,没药 9g ,鹿角胶或阿胶 10g。②痰湿阻络型。症见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础研究等方面回顾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最新进展,阐述了中医药在银屑病的内治和外治方面的理法方药,认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中医临床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红霞  王自辉 《河北中医》2004,26(7):552-553
多发性硬化(Mah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性疾病,由于病灶部位不定且多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见视物模糊、复视、失明,或肢体麻木、奇痒、束带感等感觉异常,或有肢体无力、瘫痪、共济失调,或有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或语言障碍等病程经过,多有反复缓解与反复发作。从总体而言,MS的病因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在治疗上仍无特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佳木斯市中医院王笑梅(154002)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促发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因,所以,防治局脂血症,对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有许多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HL P)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目前运用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HL P)受到广泛重视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的主要文献综述如下。1 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罗氏 [1] 把本病分为痰浊气滞用温胆汤加减 ;气虚血淤型用益气降脂汤 ;肝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周氏 [2 ] 将 HL P辨证为痰郁痹阻型用半夏 ,胆南星 ,昆布 ,僵蚕 ,栝蒌皮 ,生山楂 ,丹参 ,虎杖等 ;肝肾亏虚型用制首乌 ,枸杞子 ,制黄精 ,桑寄生 ,泽泻 ,银花 ,决明子 ,荷叶等。何氏 [3 ]将 HL P首分虚证、实证。实证中分为湿热蕴…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目前应用的降脂西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停药后血脂回升快,难以达到长期治疗和预防的目的。因此,合理应用中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笔者就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河北中医》2011,33(6):942-94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确诊为糖尿病后,1年内5%的患者即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随访12年后患病率增加到23%[1],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长,给全人类的公共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倪平敏  陈小宁 《河北中医》2012,34(1):145-148
慢性喉炎中医称"慢喉喑",又有"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之称,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表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较难治疗.中医学认为,慢喉喑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由痰热犯肺,瘀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种伴有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反复发生的头痛综合征。流行病学显示,中国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1],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5~55岁。偏头痛发作虽不能猝然致命,但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偏头痛与四肢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均已成为最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