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六步洗手法预防院内感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加强对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规范洗手,提高手卫生消毒质量,对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外源性(医源性)感染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对六步洗手法后与普通洗手法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六步洗手法后培养菌落数均少于普通洗手法,手卫生消毒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洗手的监督管理,普及洗手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医护人员手部清洗消毒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医护人员手部清洗消毒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方法100名医生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触病人后运用六步洗手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洗手法。结果观察组采用六步洗手法后,手细菌污染率由洗手前的58%下降到10%,对照组由洗手前的56%降到38%,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步洗手法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与对策.方法 将监测科室9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5组,分别按诊疗操作后、传统习惯洗手、改用推荐六步洗手法及左、右手洗手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 诊疗操作后手带菌平均菌落数46 cfu/cm,按传统习惯洗手平均菌落数14 cfu/cm,改用推荐六步洗手法平均菌落数 8 cfu/cm,左手洗手平均菌落数6 cfu/cm.右手洗手平均菌落数12 cfu/cm.改用新推荐方法洗手的手卫生合格率为1.67%.结论 改用推荐六步洗手法效果理想,明显优于传统的洗手方法,护士左手比右手洗的干净.  相似文献   

4.
六步洗手法对降低手细菌污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六步洗手法对降低医护人员手细菌污染的作用。方法随机法将100名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触病人后运用六步洗手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洗手法。结果观察组采用六步洗手法后,手细菌污染率由洗手前的58%下降到10%,对照组由洗手前的56%降到38%,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步洗手法是降低医护人员手细菌污染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学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79-4079
目的 探索使用临床效果好、方便、快捷、适应产科病房工作性质的洗手方法.方法 产科病房医护人员随机采用免洗手消毒液快速洗手法与六步洗手法洗手,记录两者洗手所用时间,同时分别采样90名医护人员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免洗手消毒液快速洗手法洗手合格率93.33%,效果显著优于六步洗手法(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洗手消毒液快速洗手法洗手效果好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较好地解决产房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消毒剂擦手消毒与六步洗手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为比较消毒剂擦手消毒与六步洗手法效果。方法经现场试验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用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经70人次重复检测,细菌总数全部≤10 cfu/cm2;用自来水简单洗手后,再用含醋酸氯己定的消毒液擦拭双手消毒,结果重复70人次,有3人手上细菌总数>10 cfu/cm2。结论虽然两组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说明采用六步洗手法可完全达到医院III类环境人员手卫生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产科护理人员洗手知识及六步洗手法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产科护理人员洗手知识及六步洗手法的依从性状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长沙市共6所医院产科护理人员洗手知识及六步洗手法在临床工作中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159名产科护理人员有155名知晓六步洗手法,知晓率为97.48%.但六步洗手法的依从性状况不近相同.洗手知识平均得分为(4.02±2.16)分.结论 洗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肯定,被广大医务人员所知晓,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洗手依从性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8.
3种洗手方法手部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口腔科医务人员3种不同洗手方法下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外源性医院(医源性)感染。方法2003年1—12月,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卫生洗手、七步洗手、七步洗手后进行0.5%碘伏擦手3种洗手方法后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检测卫生洗手、七步洗手、七步洗手后进行0.5%碘伏擦手共300人次,合格率分别是62.0%、82。3%、100%。结论卫生洗手不能彻底清除皮肤上的细菌,遵照专业七步洗手法效果可靠,七步洗手法后进行0.5%碘伏擦手可达无菌,保证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清洁剂洗手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务人员80人并分为A组与B组,均采用"六步洗手法",A组常规用肥皂进行洗手,B组用洗手液进行洗手,然后进行采样及细菌培养。[结果]B组洗手合格率高于A组(P<0.05)。[结论]用洗手液洗手效果要优于用肥皂洗手。  相似文献   

10.
医护人员手上的GNB(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病人口咽部定植病原体和NP(医院内肺炎)病原体的重要来源,据报道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与医护人员的手有很大关系,经研究发现,护士手上带有大量的白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有抗甲氧苯青霉素的菌珠[1].可见医护人员手上病原菌的传播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仅就洗手一项就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30%[2].ICU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各种操作频繁,洗手要求次数多.据调查,医生每班次平均需洗手16次,护士为55次.但由于标准洗手法费时较多,秋冬季节频繁洗手对手有一定损伤,因此,实际洗手率仅为(16.36%士12.95%),为探讨一种高效、省时、实用的洗手方法,我们对肤摩尔洗手液洗手法和传统标准六步洗手法两种洗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测定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医护人员六步洗手法洗手前后手细菌污染情况.方法:感染专职人员随机对内科系统、外科系统的100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及诊疗护理操作后洗手前、六步洗手法后进行常规手细菌采样.结果:不论是内科系统,还是外科系统,不论是医疗人员,还是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洗手前手部染菌阳性率97%;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部细菌大大减少,阳性率9%.结论: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及诊疗护理操作后,手部细菌污染严重,六步洗手法可减少手部带菌90%以上,是降低医护人员手细菌污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六步法"洗手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菊英  杨玉英 《护理研究》2003,17(13):785-786
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所致的医院感染占 3 0 % [1] 。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有关洗手质量的控制已有较多的研究 ,如过氧乙酸洗手法[2 ] 、洛本清消毒液洗手法[3 ] 等效果较佳。我院非常重视医护人员手的卫生 ,院感染管理科定期随机对  相似文献   

13.
李秀梅  李华 《现代护理》2005,11(13):1037-1037
医护人员手上的GNB(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病人口咽部定植病原体和NP(医院内肺炎)病原体的重要来源,据报道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与医护人员的手有很大关系,经研究发现,护士手上带有大量的白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有抗甲氧苯青霉素的菌珠。可见医护人员手上病原菌的传播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仅就洗手一项就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30%。ICU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各种操作频繁,洗手要求次数多。据调查,医生每班次平均需洗手16次,护士为55次。但由于标准洗手法费时较多,秋冬季节频繁洗手对手有一定损伤,因此,实际洗手率仅为(16.36%士12.95%),为探讨一种高效、省时、实用的洗手方法,我们对肤摩尔洗手液洗手法和传统标准六步洗手法两种洗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测定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六步洗手口诀来规范医护人员洗手.方法 选取2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名,通过了解医护人员洗手现状,分析造成医护人员未按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的原因.经过规范系统培训、考核医护人员,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制定相应措施.结果 2组洗手后考核,实验组六步洗手合格率、所需时间、手部≤10cfu/cm2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结论 六步洗手口诀对提高医护人员规范洗手的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洗手和手消毒两种方法效果的比较,探讨手卫生的改进对策。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的手,设洗手组40人,手消毒组40人,洗手组仅用肥皂,手消毒组仅用速干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采样做细菌计数。结果洗手后细菌数较洗手前显著下降(P<0.05),手消毒后细菌总数较手消毒前显著下降(P<0.05),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比较,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但在手卫生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输液室护士改良洗手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改进输液室护士洗手方法 ,达到简单、省时、有效的目的。方法 :采用普通洗手液洗手、过氧乙酸擦手法洗手和碘伏擦手法洗手三种方法 ,洗手后采标本培养作菌落计数比较。结果 :过氧乙酸擦手法洗手和碘伏擦手法洗手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洗手方法 ,P<0.01。过氧乙酸擦手法洗手和碘伏擦手法洗手两者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碘伏擦手法对皮肤无刺激性、易被护士接受 ,洗手效果佳。可以替代普通洗手法和过氧乙酸擦手法洗手。  相似文献   

17.
张美芳  杜淑俊 《护理研究》2007,21(12):1097-1098
医院感染是当前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医护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因此,洗手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规范洗手方法,保证洗手效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是所有医务人员都应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医院陪护人员手污染状况调查及两种洗手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1]。洗手是最基本、最简便而能有效地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方法。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往往只强调医务人员手的清洁卫生,而忽视了对病房陪护人员手的卫生情况。为此,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2月对100名未经培训的陪护人员手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并对普通肥皂流动水洗手法及0·5%洗必泰酒精直接涂手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普通块状肥皂,自来水,0·5%洗必泰酒精5、0 ml一次性尿杯、吸管、无菌棉拭子、营养琼脂、血平板、摇床器、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6步洗手法"干预前后对洗手效果的影响,为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的洗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科室3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接触病人后采用"6步洗手法",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洗手法.结果 实验组按标准"6步洗手法"洗手后,细菌污染率由洗手前的57.3%下降至洗手后的12.3%,对照组按一般洗手法洗手后,细菌污染率由54.7%下降至38.0%,2者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细菌去除率与对照组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6步洗手法是减少手部细菌污染既方便、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家谊  吴熹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902-1902
在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中,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由于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率高达30%,而彻底洗手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因此,术前规范医护人员的洗手操作对提高洗手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率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