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等可地浸砂岩型铀矿重点成矿区的成矿环境和主要控制因素, 探讨了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 认为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主要受有利的构造、沉积建造和层间氧化带控制, 具有含矿建造铀预富集、表生后成改造成矿及矿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叠加富集的特征, 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的铀矿化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控制, 并遭受二次还原的改造作用, 其矿化规模显得较前者更大。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以 《新疆地质》2002,20(2):141-145
研究表明,在伊犁盆地南缘产出一条东西长达近百千米的铀及伴生元素成矿带,在我国境内依次产出有509、510、511、513及512铀矿床,此外还有多个铀矿化异常点,其中511、513、512等矿床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受层间氧化带控制非常明显,从巳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特征出发,阐述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分布及控矿规律,通过不同层位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及同一层位不同地段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总结出了伊犁盆地南缘含铀矿层间氧化带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向构造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和定位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抗衡  陈祖伊 《铀矿地质》2010,26(6):361-364
正向构造指的是与铀矿带或铀矿床产出位置相关的背斜、隆起、上升断块等矿床地质构造。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酒东盆地东北缘等砂岩型铀矿成矿带的产出特征表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矿段和矿点总是选择性地就位于正向构造之中。其原因在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所决定。即正向构造抬升了容矿层位,使其出露或接近地表,容易接受补给区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造成主砂岩层的层间氧化,铀在主砂岩层中迁移,并在氧化还原界面还原成矿。因此,正向构造对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和定位的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它可以作为产铀盆地砂岩型铀矿带成矿远景区段识别和预测的一项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4.
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保群 《新疆地质》2002,20(2):106-109
介绍了“八五”以来伊犁盆地南缘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部署,分析了研究了盆地南缘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认为地浸砂岩型铀矿完全受层间氧化带控制,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单斜带和不整合面、有利的岩相岩性、富含有机质及黄铁矿等还原剂、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发育层间氧化带,这五位一体是伊犁盆地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的重要条件,介绍了通过“解剖、探索、扩大”陆续发现512、511、513铀矿床的过程。总结了铀矿勘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细根  黄以 《铀矿地质》2001,17(3):137-144
在伊犁盆地南缘产出一条距山前2-5km、自东向西延伸近百公里的铀及伴生元素成矿带。本文从已知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特征出发,阐述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分布和层间氧化带的控矿规律。通过不同层位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及同一层位不同地段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总结出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为 在盆地内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第Ⅶ旋回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述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历史及第Ⅶ旋回铀矿的发现过程。笔者认为 ,本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控矿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目的层存在疏松的可渗流砂体和含铀含氧地下水的持续补给 (即层间氧化带发育 )。铀矿体主要产于目的层砂体层间氧化带尖灭部位。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层位一般都含矿 ,在其尖灭带 ,往往矿体规模、形态、矿体厚度及品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武生  贾立城 《铀矿地质》2011,(6):352-358,379
基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原理,结合砂岩型铀矿特征,总结了一套适用于砂岩型铀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并以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为例,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预测评价模型的建立,预测变量的构置与筛选,成矿有利度计算及最小预测区圈定,资源量估算等5方面的示范,定位定量地对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进行了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本文在论述了区城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取得重大展进,在加深该地区铀成矿规律的同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找矿经验,本文试图在综合分析新疆伊犁盆地南缘511-512地段层向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类型铀矿的找矿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扇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其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扇三角洲各相砂体的基本特征与铀矿化的可能关系,以两个实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庆沟侏罗系扇三角洲垂向地层序列牲和伊犁盆地南部侏罗系水溪沟群扇三角洲垂向序列和平面岩相分布特征,指出了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一些前缘砂体可能是赋武存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科学试验卫星像片的二次开发研究,计算机三维立体模拟显示及多参数特征提取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综合研究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不同级别的远景地段在不同类型影像上的特征,分析了远景地段影像特征的内涵及地质意义,并据此对远景地段影像特征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层层剥笋、步步深入、逐次缩小范围的方法,对伊犁盆地从区域成矿远景、有利地段(靶区)的优选到矿区范围有利勘探地段进行了逐步分级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遥感地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怀武  梁放安  王学佑 《铀矿地质》2002,18(4):235-241,256
本文以遥感图像和实践资料为依据,以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为中心,主攻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伊犁盆地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控矿机理,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天山古岛弧系中,伊犁多相地块之上中新生代压扭性断拗盆地内稳定地伺与特定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构造阶地”,共同控制层间氧化带大型砂岩型铀矿的新观点,并将“水液型”砂岩型铀矿的成因归结为“双合”式轴成矿模式及其“八位一体”的找矿模式,为近期开发大西北,持续寻找和预测大型砂岩型铀矿提供了新的线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由于其上覆盖层较厚,地表异常信息十分微弱,找矿难度相当大。本文通过研究新疆伊犁盆地510、511、512等3个已知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微航磁异常,根据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微航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航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到。微航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松辽盆地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前人曾从区域上作过分析,从1998年起,该区投入了大量钻探工作,进行1:20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区调。本文在钻孔编录及剖面编制、样品分析的基础上,从岩性、岩相,岩石化学、有机质、铀含量、岩石孔隙度、砂体分布、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及水动力条件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该区第三系铀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从区域地质条件出发,通过对高精度航空磁力(简称“航磁)和航空放射性(简称“航放)测量,遥感影像,地面物化探等资料进行解释,综合分析了潮水-雅布赖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并筛选出成矿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7.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成矿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对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及其蚀源区进行了同位素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具有多时期成矿的特点,其成矿年龄分别为82.4,60,11.4,7.1,3.5Ma,而主要成矿期集中在第三纪的中、上新世。伊犁盆地南侧蚀源区发育有以海西期为主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前为293-316Ma,后为235-259Ma,从含矿砂体精选出的锆石,其U-Pb同位素年龄为308Ma,与蚀源区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一致,从而肯定了含矿砂体的物质来源,此外,通过对含矿砂体和蚀源区岩石U-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的研究,指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具有多铀源富集的特点,这些铀源分别是:地层沉积时形成的富铀砂体(主要的)和富铀的蚀源区岩石的近代风化淋滤释出的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