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鼻腔冲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抗生素使用天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和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另外,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P0.05);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流涕、鼻塞消失时间和抗生素使用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和血清中CRP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和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6.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改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应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CRP、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较高,可降低患儿炎性介质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症状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川崎病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30例),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四肢症状改善时间、结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RP、TNF-α、IL-6、ES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四肢症状改善时间、结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ESR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CRP、TNF-α、IL-6、ES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及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单纯性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单纯性流行性感冒患儿1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血常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上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单纯性流行感冒患儿采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及时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在本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共212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甘油三酯(TG)、血淀粉酶(AMS)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胰腺炎CT评分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G、AM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TG、AMS、CRP、IL-6指标值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T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81%(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缩短病情康复时间,不良反应率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胰利胆颗粒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恢复期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入院后予以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恢复期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恢复期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利胆颗粒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IL-6、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腹痛腹胀、胃肠功能、血液淀粉酶等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症SAP恢复期患者应用清胰利胆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机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RP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水平,疗效较单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好,联合用药不会增加患儿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针药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和对血清Ig E、TNF-α、IL-4及IL-12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湖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和中药通窍鼻炎颗粒联合佐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鼻通气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两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部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gE、TNF-α、IL-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佐治过敏性鼻炎能有效提高鼻通气并纠正血清Ig E、TNF-α、IL-4及IL-12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本组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共96例,均为某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将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为8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寒颤,对症处理后,症状恢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CRP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Epstein-Barr病毒感染抗炎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儿症状快速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CU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氯雷他定混悬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治疗后荨麻疹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IgE及白介素-18(IL-18)、IL-10水平,记录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荨麻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IgE、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IL-18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CU具有较高的有效率,能够改善总IgE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联合奥卡西平(OXC)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脑电活动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癫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采用OXC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LEV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脑电活动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6、CRP、IGF-1、NSE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脑电活动总好转率分别为93.3%、86.7%,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66.75、63.3%,P0.01或P0.05)。2组治疗前IL-6、CRP、IGF-1、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月后IL-6、CRP、IGF-1、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V联合OXC治疗儿童癫痫患者优于单一用药,有助于缓解患儿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对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比较两组体温恢复、疼痛消失、疱疹消失与恢复进食水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体温恢复、疼痛消失、疱疹消失与恢复进食水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患儿疱疹性口腔炎,可缓解症状,改善炎症反应,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大叶性肺炎患儿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退热、镇咳、化痰和低脂、低盐的饮食及监测体温,同时给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肺部阴影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肺部啰音、肺部阴影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疗效确切,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对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0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IL-4、IL-5水平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43%,略高于对照组的7.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大幅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且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上升,具有较高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儿应用小儿豉翅清热颗粒治疗对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翅清热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L-4、IL-8、IFN-γ、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翅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患儿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利于减轻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及观察组(n=45),2组患儿均给予补液、补充热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1周。观察2组患者的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及胃肠道症状评分,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次数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腹泻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K、CK-MB、TNF-α及IL-6均较治疗前降低,而IL-10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血清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对照组有1例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小儿腹泻,可有效降低血清心肌酶、同工酶及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流行性感冒患儿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完全退烧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荆杏止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5 d中医证候积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结果:治疗5 d,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两组CRP、IL-6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两组IgG、Ig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荆杏止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以降低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介质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鼻窦炎患儿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和氨溴索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鼻渊通窍颗粒。对比2组临床疗效、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C),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β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8%(P0.05);治疗后3和7 d,观察组MTR和MC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IL-6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IL-2、IL-10、TNF-α、TNF-β和CRP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除TNF-β,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能通过改善慢性鼻窦炎患儿的鼻黏膜纤毛功能及减轻炎症状态,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